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讲真的,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好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是孩子人生中最好的领路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急不得,但需要从小开始养成!
而0-6岁的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
那么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哪些习惯呢?
01
阅读习惯
有数据表明,学习效率高的人,往往都有极好的阅读习惯,而这种阅读习惯,在幼儿时期养成是极为重要的。
孩子在阅读中,潜移默化会慢慢的形成良好的道德感、审美感和意志力。
换句话说,阅读对于孩子的情商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我们都知道,情商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有的时候甚至会比智商更加重要。
一个智商高的孩子,如果没有坚强、乐观的性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辅助的话,是很难真正获得成功的。而这些品格都是应该从小培养的。
但是孩子这么小,让他阅读一些文字或许很难,可以选择一些他感兴趣的一些动画形象的绘本,看一些动画教学的视频,边玩边学,效果更好也可以调动孩子的注意力。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孩子懵懂时,不懂这个道理,浪费了大把宝贵时间,而当孩子懂得时,又没有了时间。
所以在孩子刚刚开始正式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培养他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培养孩子阅读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02
独立思考
拿破仑说:“思考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事实正是如此,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会有创新能力,进而更好地掌握人生。
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往往会有自己的主见,做事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具有自己的个性和自信,这也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而在生活中,有些孩子,一遇到问题就懒于思考,一遇到不会做的就马上叫爸爸、妈妈帮助解决。
久而久之,孩子以后只要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
而父母这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这个习惯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我们要鼓励孩子敢于向困难挑战,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孩子遇到困难了,家长不要急于帮忙解决,要多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完成。
拿孩子做作业来说,孩子遇到不懂得问题,父母不能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
如果父母习惯了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解决,只会令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不自己开动脑筋,久而久之,便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战胜难题后,孩子就会体验到自己战胜困难后的快乐,那种快乐是任何高兴的事情都无可代替的。
有了战胜困难的愉悦体验,相信孩子再遇到困难就会乐于自己想办法解决,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03
专注力
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过:
“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信息爆炸大大增加了人们“分心”的机会,生活中有6%—7%的人想集中精力却没有办法。”
而我们的孩子出生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从小身边就充满了高科技设备、海量信息和迅速更新迭代的知识乃至价值观,他们将面临更杂芜、更纷乱的环境。
是否具备专注力、专注能力如何,将成为他们应对社会的基本能力需求之一。
那么什么是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能否把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专注力,才能开始学习。
生活中一些学习表现不太好的孩子并不是因为不聪明,而是因为听讲的习惯差。
老师说话时,他们要么爱和同学讲话,要么吃零食,要么玩玩具,要么上课老爱走神……
总之,这类孩子的注意总是集中不起来听课,导致学习效果不好。
因此,要想让孩子学习表现好,关键是要注意培养孩子认真专心的习惯。
但要培养孩子专心的习惯,也不能靠单纯地说教。
一方面家长要给孩子讲明学习的目的,要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另一方面,家长可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勤奋刻苦学习的伟人的故事,让孩子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养自己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力,努力把精力集中在听课上,努力学习的良好习惯。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由此可见习惯对每个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人云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幼儿、儿童时期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将对其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各位宝爸宝妈在传授家中宝贝知识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更是要用自己的模范言行教育孩子。你要知道“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