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三项使命:一是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病;二是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有意义;三是鉴别和培养人才。
说起心理学,很多人的反应是普通人根本不需要,心理有严重问题,才需要去看专业心理医生;心理学太高大上了,普通人根本学不会。
其实不然。造成这种偏见的原因是,心理学是1879年才开始的年轻的学科,而且一开始研究的还只是消极和病态心理,到20世纪90年代,积极心理学才渐渐兴起。
我们普通人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就是,如何把积极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其实都会出现心理问题,就像我们的身体时不时会有小病小痛一样,但是人也有心理免疫力,大部分人都能自愈。
“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
不止国家和民族,我们每个人也一样,当我们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都得到满足后,我们才会去寻求精神层面的需要,如何获得快乐、幸福,找到归属感。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得到答案。放心,第一这并不难,第二学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发展、快乐、满足是我们成就感的主要来源,当我们内心的积极品质被发掘出来,我们会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从而使生活变得有目的有意义。
积极心理学最著名的课程是,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课”,长期居于排行榜前列,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免费观看。
宅家一个月,我精读了李中莹先生的《简快身心积极疗法》,这虽然是一本心理咨询疗法类的书籍,但并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前面五章是一些最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和概念,后面几章是实际操作技巧。这些方法直接可以用,简单实用,有操作性,看书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尝试做,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比如如何作出选择,可以用“价值定位法”;比如解压或者情绪调整,可以尝试“逐步抽离法”;消除恐惧,可以使用“避弹衣法”……
当然,要学会操作,基础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前面五章基本理论中,对我最有触动的有两点:
一、“理解六层次”理论。
所有事情在我们思考空间的六个层次,
1环境
2行为
3能力
4信念
5身份
6系统
这个理论在对待孩子、成人相处等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运用得到。比如我们责备对方的时候,说话只能从环境行为能力三个层面来提出批评,不能上升到第四以上的BVR、身份、系统。
我批评孩子,以前常犯的错误就是,当他一次次犯同样的错误,我先是拼命忍,最后忍无可忍,爆发,崩溃,抓狂,会口不择言,骂他怎么这么笨,脑子是进水的吗?是猪脑子吗?过后又会后悔,不该这么骂孩子。
当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后悔,为什么不应该骂这些“过头”的气话,经过学习,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责骂已经上升到攻击他的身份层次了,所以才是不应该的,不对的。
以后每次要批评他的时候,我会先想一想,我要怎么批评他,说他的实际问题,坚决不能上升到身份层次以上。
这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前只知道不可以,现在懂得了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可以更加管住自己的嘴。
最近不得不宅家,一天24小时与孩子在一起,我们还可以运用其中的换框法、改变经验元素法、时间线法等等,调整孩子情绪,赋予他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利用学到的知识,把问题消弭于无形。
二、35个前提假设。
这些前提假设是要把它存在我们的思维底层,成为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变成坚定的信念,融入日常生活里,刻进自己的骨子里。
这样遇到问题时,我们就能够积极寻找自己身上的积极资源、利用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更快找到解决方案;即使不能,我们可以利用学到的理念,消解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不沉浸于难受自责中,生活过得更舒适淡然。
比如“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不能改变别人或世界”、“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凡事必有三个解决方法”、”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注重整体平衡,考虑‘三赢’“、事情本无意义,意义都是人加上去的”、“没有人能够伤害你,除非你容许他这样做”……
宅家的日子里,如何更好地跟家人相处,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如何提升自己,那就从学习心理学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