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鸡飞狗跳,永远母慈子孝,你可以试试这种优雅教养法

“这年头,开车要驾驶证,当老师要教师证,就连做学生都要学生证,可是当父母却不需要证书,孩子一出生就自动认证成功,升级上岗。”这句话在网络上被流传成了段子,或是用来自嘲做了父母还一窍不通的蒙圈状态,或是用来抱怨不负责任教子无方的家长,无论是戏谑还是抱怨,这句话都戳中了当下大多数父母面临养儿育儿时的真实状态:迷茫。

迷茫的一部分来自于作为新手的胆怯,更多的则来自于面对问题时不知如何下手。孩子13个月还不会走路,是不是发育不良?孩子脾气暴躁易怒,是不是有性格缺陷?越是不让孩子讲脏话,他越是要讲!给他报了围棋兴趣班,可他怎么都学不会!要想找到一对一的答案是大海捞针,然而如果看透这些琐碎现象的背后实则是儿童行为管理出现了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的良方,自然也就不迷茫了。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就是专门针对儿童行为管理所做的专著,其中对于儿童行为的分类、培养、强化和纠正做了细致的讲解和分析,文中同时穿插使用了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父母同步掌握操作要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不想鸡飞狗跳,永远母慈子孝,你可以试试这种优雅教养法_第1张图片
s32266431.jpg

作者伊丽莎白·克拉里是一位拥有40多年幼教经验的实战派育儿专家,并且是一名成功的教育演说家,常年应邀在各大主流媒体论坛发表演讲,曾在奥普拉脱口秀中探讨儿童行为养成的方法,她创作的多本育儿类书籍也多次荣登畅销榜榜首,其中《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成为最受父母欢迎的“优雅教养法”。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既是克拉里的研究结果,也是她的经验之谈,所以读起来如一份实操指南,语言简单明了,指导清晰易懂,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三脚凳理论”,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克拉里对儿童行为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克拉里的三脚凳理论

众所周知,市场上育儿类的书籍有很多,专家学者们从各个角度解读、阐述、分析如何养儿育儿,大有百家争言的架势。《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也不例外,克拉里主要从儿童行为习得的角度切入,然而克拉里的优势在于,在全书开篇并不急于抛出三大技巧、五项注意或是六种类别,而是忽然将视角拔高,带领读者俯视儿童教育的全局图景,借此建立贯穿整个教育行为的基本理念,而克拉里将这个基本理念诙谐的称为“三脚凳理论”:

1.三脚凳理论的第一只脚

即父母要对自身的价值观有明确的了解。具体而言就是要知道自己到底最看重的是什么,这直接决定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向,以及为孩子订立的各种长短期目标。

比如在小学择校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两难的选择。如果更看重教育,家长则会拼尽全力购进最好小学的学区房,哪怕是在40平的房子里蜗居也可以忍耐。如果更看重生活质量,家长则会考虑在学区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中取得平衡。

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就是给孩子未来的教育制定方向。毕竟,心中没有方向就会陷入攀比、跟风、人云亦云的混乱状态,让孩子和大人一起疲惫不堪。

2.三脚凳理论的第二只脚

即父母要对孩子预存合理期望。具体是要合两个理:一是要符合孩子的发育水平;二是要符合孩子的性情特点。

IMG_2999.jpg

别的孩子10个月就会抚着走了,自己的孩子13个月了还只会爬,焦虑!婚宴上小朋友们上台争先恐后的表演发言,我家小孩却躲在椅子后面哭着不肯上去,没用!游乐场里有熊孩子抢玩具,我家孩子也不知道争一下,双手就送给人家了,怂包!

以上场景中所产生的负面情感就是不合理期望产生的最直接反应。如果父母知道孩子的生长发育具有阶段性、差异性的特点,就不会焦虑;如果父母了解孩子内向、腼腆但是细腻、感性的性情特点,就不会说他没用;如果家长询问孩子为什么不争不抢,也许孩子的答案并不是害怕而是谦让。

在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或者说儿童发展的潜能,父母合理的期望应该落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形成激发潜能的良性循环。

3.三脚凳理论的第三只脚

即对自我需求的尊重。这是和其他育儿类书籍最不同的一点:当大家都在关注如何迎合儿童的需求施展教育之时,克拉里提出父母的需求也很重要。“若父母自我感觉良好,和孩子的相处就比较轻松愉快......父母就有内在的力量和智慧来处理索要面对的局面,而父母心情沮丧时,他们也就无法冷静应对混乱局面了。”

抽出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快乐起来,孩子才会吸收快乐的能量。一些父母为自己设定了牺牲自我、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角色,将自己的需求压抑到最低,然而压抑产生的负面情绪是不会凭空消失的,只会直接或间接的转嫁到孩子的身上,成为破坏亲子关系的直接因素。

IMG_3001.jpg

在后面的章节中,克拉里主要讲解如何管理儿童行为,但不论她如何铺展陈述,你都可以看到“三脚凳理论”的影子,作为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三只脚”就贯穿了所有教育行为的计划、实施,如同大厦的地基,钻深了、打稳了才在茫茫大地上立得住。

二、儿童行为管理

克拉里是儿童行为管理方面的专家,因此《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主要从强化良好行为、培养新行为和减少不良行为三个方面铺展开来。

1.强化良好行为

“完善儿童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鼓励并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在这其中,父母的关注和强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克拉里强调了两个动作:首先关注,然后正强化。

关注也分很多种,比如说:有条件关注、无条件关注、正面关注、负面关注,其中无条件正面关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有条件正面关注有助于培养孩子合理行为,二者搭配使用效果最好。如何分辨关注类型呢?克拉里用一张表给出了解释:

IMG_3002.jpg

正强化是心里学词汇,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表扬,但是表扬不是随便的“你真棒!”“真聪明!”“实在太好看了!”一份合格的表扬应该具备两个要素:首先陈述行为,其次表达感受。

“我看到你今天出门时是自己穿鞋子的,看来你已经长大了,又学会了一项技能,我太为你开心了!”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接受到全部的信号,比起一句简单的“你太棒了!”要真诚的多。

对良好行为的正强化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行为,因此表扬的话说得再具体也不为过哦!

IMG_3003.jpg

2.培养新行为

培养新行为是家长对孩子施加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因为众所周知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而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新行为的习得自然和父母也息息相关。克拉里强调,新行为的习得有三点值得注意的地方:孩子要喜欢、家长要耐心、过程要渐进。

兴趣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实不仅是小孩,大人也是,相反,在抵触厌学时的接受和学习能力也是最差的,现在兴趣班颇多,围棋、舞蹈、小主持人,在为孩子报班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兴趣以及孩子的发育水平。

在报班的选择上,大多数家长抱着花钱试错的心态,给孩子报7、8个班,学得不好就退班,最后剩下的就是孩子最感兴趣的那一个,这个方法不仅成本太高,而且耗费家长和孩子的精力。

其实这个阶段考验的是家长的耐心,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要试探或者培养孩子的兴趣,那就自己去实践吧,带着孩子去打球、玩滑板、画画、下棋,这些活动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在孩子心中洒下种子,关键是家长的耐心,耐心的陪伴,耐心的等待,总有一粒会长大。

新的行为培养出来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需要父母对孩子的发育水平进行评估、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耐心等待。作为父母,最好的状态就是做最充足的准备,然后耐心的等待。

3.减少不良行为

“打是亲,骂是爱,不管不教会变坏”这是从前家长常常念叨在口边的话,似乎此话一出就给所有打骂正了名了,然而现在这种简单暴力的教育方式已经“不流行”了。克拉里认为减少不良行为的方法不是简单的惩罚,而是一套精细的规定动作:先分析行为,后采取措施。

首先,分析不良行为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关注、权力还是为了报复,甚至是示弱;其次针对行为的来源采取相应的应对办法:

忽视法

即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如果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因为想获取关注,那么家长的回应反而会使行为强化。比如孩子学了一句脏话,你就暴跳如雷,也许他会抱着宁可被骂也不愿被忽视的想法,说出更多的脏话。

注意力转移法

即直接打断孩子的想法,把他朝你想要的方向引导。通常对于低幼年龄阶段的孩子使用注意力转移法非常有效。

替代法

即用一项活动的正确表现方式替代不正确的表现方式。这是一种聪明的办法,前提是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行为是否因为发育阶段或者敏感期所引起,正确的引导可能帮助孩子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

IMG_3004.jpg

调整环境法

当很难找到替代物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影响行为,比如采取多种方式对环境做一些改造和调整,以此达到鼓励或组织孩子某些行为的目的。

IMG_3007.JPG

以前的教育看心情,现在的教育看水平。“不行就打”已经行不通了,如今讲究理性、平等、技巧。纠正不良行为,要分析、辨别、对症下药,从根源上切断不良行为的发生。


“孩子不要完美的父母,而是富有爱心、不断成长、持之以恒的父母。”这是全书终结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最重要的一句话,它告诉你克拉里苦心经营的30万字实则就是想要为孩子们培养出如其所述的父母。在儿童教育中,没有谁强谁弱,谁大谁小,是父母和孩子拼命磨合、共同成长的意愿将这一份亲情烘托得温馨而伟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想鸡飞狗跳,永远母慈子孝,你可以试试这种优雅教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