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穷水尽处 柳暗花明时——我的教育设想

        秦赵会盟演绎了一场弱赵胜强秦的尊严之战、从此这一场倒戈卸甲的和平之战传为千古美谈。而渑池县会盟中学就得名于这一著名历史故事。

      听起来应该是厚重、内涵的,可会盟中学却是一所标准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招收原池底乡各自然村学生。校址在渑池县黄花工业区,310国道边上,距离秦赵会盟台约一公里处。交通十分便利。

        2000年左右,它还叫池底乡中,那时学生的流动性不大,学校曾创下全县中招考试五连冠的佳绩,名声大噪。教学班由原来的12个增长到15个,顶峰时18个,教职工60名。渑池县高考曾考上北大、清华的两名学生董云松、刘爽均是从池底中学走出去的。

      后来,随着县直中学的创建和崛起,择优录取制的全面推行和深入开展,这座位居城市中心,教学条件先进的学校,吸引并收纳了全县绝大多数的顶尖优等生。没有了优等生的其他学校成绩刷刷下降,当然也包括我们的池底中学。也因池底中学在县城边上,距离县直中学很近,因此对池底中学的影响就更大了些。从此一茬茬优生越过池底中学,去了县直,池底中学再无往日辉煌,走进低谷。

      2007年秋,经教体局研究决定,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池底中学改名为“县直中学分校”。两所学校在管理上、制度上的融合、互补,为县直分校注入新鲜活力。三年后,县直分校的成绩渐渐有了起色,摆脱了低谷。

      2014年,县直分校再次更名为会盟中学。2016年县委县政府引进项目,渑池县建成第一所九年一贯制私立学校——翰林实验学校。同年秋,该校面向社会招收学生,且用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优生,各学校再次受到影响。

      2018年依然是引资项目,渑池县建成第二所规模更大,设施更为先进的私立学校——容一国际学校。其中会盟中学距离城区很近,受到更大、更直接的影响。绝大多数优生分散到了县直中学、翰林实验学校和容一国际学校,特别是近几年,从七年级招生到九年级毕业,原本就没进来优生,好不容易培养个好学生,下年便不动声色地离开了。

        所以,会盟中学这个堪称城乡接合部的学校没有优生,差生却越聚越多,成绩逐年下降,期中、期末考试各级成绩均排全县后几名,并且有走向恶性循环之趋势。会盟中学似乎已到绝境。

      再说目前学生上课状态,七年级一班将近50名学生,后边三排甚至四排学生学习习惯差得令人吃惊。

      举个小小例子,王老师上语文课,一男生桌上光光的。

      就问:“你的书呢?”

      “我在小学时就不算数,我学不会。”

        “学不会也要学,你压根不学怎么会?”

        教师很无奈,教育很悲哀、很失败。

        我的学生小马,九年级学生,马上就要中招考试了,却还是,上课是条虫,下课是条龙。任凭你千呼万唤始起来,双眼通红脸色白,没目标,没想法,混日子。

      这样的学生何止他们两个呢?不胜枚举。早读课,早上来了永远不是紧张地在读书,而是坐在位置上发呆、说闲话,没想着快中招考试了,赶紧加把劲把前天老师布置的早读任务完成,把自己不会的抓紧时间再读再背。简直是身处绝境而不自知,自己有多差而不觉醒,这是最可怕的。我们常常感叹各种教育方式在学生差习惯面前怎么总显得苍白无力。更是常常觉得和习惯差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打交道,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人生大不幸。

      我不是悲观主义者,却怎么都看不到希望。

      面对如此死不了又活不成的现状,会盟中学必须大胆改革,蹚出一天属于自己的路。目前已无法改变生源差的现状,只有面对现实,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上下功夫。

      鉴于此,我希望接下来会盟中学的教育是这样。

      既然大面积是差生,就把寥寥无几的优等生集中起来,成立尖子班,剩余学生则编成特长班。尖子班上午、下午按正常时间、规范课程上课,而特长班则上午文化课,下午特长课。

    三年后,尖子班学生考高中,特长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选择相应的中职院校或通过专业考高中。当然初中三年里,学校可根据学生成绩及家长、学生意见,尖子班、特长班互调,争取让学生有最好的发展。

      其次是教师这一块儿。会盟中学所有教职工在内共57人。身体有残疾的5人,有重大疾病者4人,师资力量不够;曾经创下五连冠的一线授课教师平均年龄也都45岁了,教师老龄化;没有专业的政治老师、美术老师等,专业教师欠缺。

      如果能允许特色班的开设,学校将需要一大批专业教师,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甚至电脑编程、科技制作等专业教师。

      有了这些专业教师,学校将根据学生所需去激发学生潜力,发展特长,总比在那里不学习,坐等“灭亡”要强得多。他们的兴趣似乎从来就不在学习上,不谈学习,一个个生龙活虎,可爱有加,一谈学习,全部都蔫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潜在的优势,只是很多时候惯常的教育教学无法激发孩子们的潜力。

      牛不饮水强按头,永远不会奏效。我们无法改变现状,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做法。那么就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他们渺茫人生开辟道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穷水尽处 柳暗花明时——我的教育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