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这一代东京人》4

作者第五小节说到自己同学父母,几乎都是大学生毕业,那是在日本七几年的时候,而我,在小的时候,周边同学父母除了是老师的,几乎都是农民家庭出生。

上了初中,我也有不少的同学父母也大多是农民家庭出生,或者学校的老师,或者做点小生意的,或者农民工,在外打工。

意识到父母不同的是在我大学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人,有的同学父母是市长,有的同学父母是科主任,有的同学父母是教授,而我的父母,是农民。

有点自卑的,然而我也没当回事,农民就农民吧,这是我的,我觉得没什么,可能我心向来比较大。

我的孩子将来,她的父母就是大学毕业的了,周边同事也都是大学毕业的,最近听说一个民办小学,竟然要求父母双方都是研究生学历,想来,我竟然觉得有点对不起我小孩了,觉得我学历有点低了。

当然了,学历并不代表一切,高学历也并不代表就能够多赚很多钱,也不代表这个人的素质会高,见识会长远,这些也都是因人而异,不过专业素养,确实有点高。

现在高学历就业要想拿高工资也是要看所选择的专业的,因为有的专业,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信息技术类,工资一毕业都上万起步,工作个一两年都三四十万一年。而有些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冷门的甚至都找不到对口的工作,有的甚至只有五六千一个月。同学历不同专业,工资差距尚且如此,更不要说研究生和本科生这种高低学历了,大体上研究生的工资要高过本科生的。

城市化进程,让我从一个农村的孩子,一下子跳跃到了二线城市,这个幅度还是非常大的。

作者说,她十五岁发现了日本社会阶级鸿沟了,而我到了三十岁,才发现这个差距。

以前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住着茅草屋,看着黑白电视,睡着铁床,烧火做饭,现在呢?大家都到了城里了,还是讲究父母的学历,讲究出生,讲究父母的工作职责能力,赚钱能力,房子大小了。

差异开始逐渐显现,有的人实现了财务自由,有的人,要辛辛苦苦一辈子工作,有的人,父母自给自足,有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家的压力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平时自己赚点钱出去游玩,有的人,辛辛苦苦赚钱,要贡献给房子房贷。

差异化开始渐渐拉大,贫富悬殊越来越厉害,从一个家庭,都可以看出来。

我的奶奶,因为家里穷,生的孩子都没怎么念过书,我外婆,生的孩子,也没怎么上过好的学,有着好看的学历。

可是从我开始,我上了大学,有人读了研究生,而也有人小学毕业,有的人初中毕业。

赚钱也出现分叉,这些变化,对于几十年如一日不变化的那些村民来说,冲击是非常大的,许多人并不能够立马接受。造成了很多的思想冲击,以及语言冲击,让大家从老的思想一下子转变,需要很久时间,同时,也需要适应,接收新事物的能力也要去锻炼,因为,世界,再也不是那个不怎么变化的世界了,它太快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我这一代东京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