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日,我与聊职王老师还有华集村书记先到了他们村,后又到了兴隆村,对几家农户进行了走访。
我也是农村出身,后考上大学参加工作,深知农民不易。
这两天走访出乎我意料之外。没想到这么多年了,农村状况改观很不理想。他们的生活依然顾虑重重。没想到农村依然与外界有道鸿沟,各类服务并没有惠及到位。没想到农村孩子们上学条件依然那么不方便,教学质量非常堪忧。
村民李太华,40岁,其妻陈春华。两口都是初中毕业。有两子,大儿16岁,已辍学务工,小儿2岁多。到其家时,屋内没有暖气,小儿脸冻的通红。陈春华在家照顾孩子,孩子爸爸去了大棚里。家里共有3亩大棚,全家年收入最多4万元。但是花销很多,仅孩子病了,上学,买衣服零食等一年怎么也得一万元。
陈春华说,大儿上初中时一星期只会给他7块零花钱,她的理念是“穷养儿,富养女”,但何尝不是没钱的理由啊。陈春华与孩子都穿的家做的棉袄,我小时候也穿这种袄,但那时还没羽绒服。
陈春华父母都是教师,她言谈举止都很得体,她有自己的教育观。让大儿在不远的聊城和亲戚做生意,她说虽然钱不多,但毕竟孩子太小,离家远,没人管着怕学出坏毛病。等他20多了有主意了再说。
她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能帮帮丈夫。她有缝纫技术,可以在家干来料加工。但现在确实资金紧张。
李书刚,76岁,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女儿都外嫁了。李书刚与老伴的主要任务就是接送孙子。接送孩子来回得三个小时,把他们的时间几乎都占用了。现在老两口,儿子,儿媳还有两个孙子六口人四亩多地,只有老两口有地,儿子儿媳现在还没分到地。一个小孙子经常扁桃体肿大,光这毛病一年也得花一万多元。
儿子在外开车,一年只回来一次,一月能挣4500多块钱。
还有几家都反应孩子上学不方便,离家远。还有学校老师都是老教师,已经教过好几辈了,不适应现在的形式,有的孩子到城里读书就不习惯投影仪。现在又延迟退休了,这些老教师有没有提前退的政策,就这样僵持着,老的不去,新的不来,苦了孩子。
所以稍微有钱的都把孩子送到了城里读书,如村民庄士伟在附近一家大企业开车,月收入多时挣万把块,就把孩子送到了市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