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大历史》感悟1

了解孔子的历史也就了解了春秋时代发生的事情,孔子的一生对后代影响至深,虽然他一辈子在寻求官职,想从政影响社会,但是屡屡不得志。教书育人也是他在某个阶段的选择。我从第一章开始写写作者对孔子历史的展示,结合自己过去经验中理解的孔子以及春秋时代的史实,看到自己收获的以及自己不理解的。

第一章:野合到认祖归宗。

社会背景:此时已经到了周朝末年,周王朝已经无法约束各诸侯国,孔子出生于曲阜陬亦一个近郊,从小无父亲,是从外婆家长大的。

父亲母亲: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母亲是颜徵在,古代一般女人是没有姓氏的,基本都是跟着贵族的封地一个姓氏,据说是叔梁纥66岁和不到20岁的颜徵在尼丘的小土山上野合而生,这个“野合”在古代并不是指偷情或者一夜情等,而是没有经过明媒正娶的女子,那个时代是属于熟人社会,不太可能发生一夜情等事情人们不知道的,另外孔子目前怀孕的时候在鲁国那个时候属于北方冬天,也不太可能。父亲孔纥是属于贵族孟孙氏家族的家臣,是一个比较低级的小贵族,古代阶层等级制度非常的严格,穷苦百姓和很难跟贵族搭上话。

身份转变:孔子15岁那年母亲过世,一直到死母亲也没有告诉父亲是谁,但乡里邻居应该都知道,毕竟熟人社会相对来说不会有彼此之间闭塞信息,母亲死后要下葬,这个时候应该也是有颜家村的高人指点孔子,孔子抬着目前棺木到了五父之衢,也就是曲阜东郊外的一个大道,过路的人都问他在干什么,他说自己母亲死了要跟父亲合葬,但是不知道父亲墓地在哪里,停丧不葬,开始制造舆论,要让父亲的小贵族家族听到这个消息,因为孔子不可能跑去孔家哭闹,因为农民和贵族差距太大,这么做也很危险。停葬的消息和暗示通过人们的传播终于传播到孔家了,孔家人也坐不住了,正好孔家有属于人丁单薄,没有男子,便派人把孔子叫过来看看,结果一看,这相貌和深孔确信无疑,因为这长相和身高都无法作假。就这样孔子进入了贵族家族,他的命运也开始了转变。因为孔子是孩子的时候跟农家穷孩子没什么区别,什么活都要干,所以论语中说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认祖归宗这件事也说明了颜家村的智慧。另外很多书籍都写到论语是典型书呆子,一直想复周礼,但是孔子在几次大的事件中善于观察,明哲保身毫发无伤也代表这孔子的智慧。

孔子有还有个哥哥,叫孟皮,是个瘸子,但是好像孔子一直没提过,即便是在论语记录中也很少有信息

备注:关于野合之事,古代很多部落或者诸侯国是属于母系社会,女子跟很多人发生关系也是的事情,历史中汉武帝时期的卫青和霍去病也都是如此,卫青的母亲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平阳侯曹参俯里的丫鬟,没嫁过人,一生跟国的男人也很多,生了一大堆孩子,其中就有卫青和卫子夫姐们等。第四代平阳侯曹时娶了汉武帝的姐姐,结果一年汉武帝来姐姐家走亲戚,一下子看生了丫头卫子夫的漂亮,借口上厕所叫来伺候,把子夫给“幸”了,最后带回公里成了宠妃,又生了皇子,卫家一下就发达起来了。卫子夫的姐姐卫少儿也是过着露水夫妻的生活,生的霍去病,霍去病长大时,卫子夫和舅舅卫青已经有很高的职位了,所以不好意思随妈妈姓,就跟随了其她妈妈姓霍了,后来曹时死后,汉武帝姐姐不想守寡,就嫁给了昔日的家奴现在大将军卫青。后来也诞生了一些列传奇故事。

思考:从小的教育中我们的理解的孔子是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当然也听到很多神话孔子的故事,但是通过阅读此书,让我真正了解到了孔子也是普通人,了解那段历史,虽然孔子时期还没有到战国群雄割据,但也处于诸侯割裂,寡头共和,孔子的一次命运改变,也为他未来成为儒家创始人基础。当然论语中有很多好的东西传承了下来,也有很多糟粕的东西需要去掉。从复古的周礼中,孔子一直倡导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也决定了他很难在政治中有发展的机会,当然后期虽然有很高的官职,但是基本也是被贵族架空或者利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孔子大历史》感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