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初语鉴系列(九)

还初语鉴系列(九)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原文】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今天女儿开始段考,全家又开始紧张了,如同当兵的时候夜里正酣睡着,突然听到一声短促而低沉的“紧急集合”一样。我从小到大都没有经历过段考,也没有听说过“段考”这个词。中午,女儿说上午考语文的事,我说考过后就不要管它了,不要忙着对答案算分数,不要还沉浸在上午的试题中,而是把它抛之脑后,准备下一场考试,要“竹不留声”“潭不留影”。

为了更好地说明还初老人这段话的意思,我再说一个“和尚过河”的故事。有一个年轻的女子回娘家,走到一条河边,反复试探却不敢走过去。这时从后面走来了一大一小的两个和尚,大和尚身强力壮,面慈目善,一看就有几分修持,小和尚是大和尚的徒弟。大和尚走到女子身边,说道:“女施主是不是要过河?”女子说:“是的,可是我不敢过。”大和尚说:“我背你过河吧。”于是,大和尚背着女子牵着小和尚就过了河。过了河与女子分手后,两个和尚继续行脚,小和尚心里直犯嘀咕,“师父怎么能背女人呢?这不是犯戒吗?”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在心里嘀嘀咕咕,又不敢对师父说。不知不觉走了二十多里,小和尚终于忍不住开口说:“师父,你怎么能把一个年轻的女子背在身上呢?”师父听后叹口气说:“唉,我过了河就把她放下了,你却背着她走到现在。”事情过去了,就一任它过去,不要总阻塞在心里,所以小和尚是徒增烦恼。

《金刚经》与中国人很有缘分,我读《金刚经》还出现过一个奇迹,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1995年的秋季,我和肥东的计生干部彭荣胜、肥西中学的解光文和合肥的张国海居士住在庙里,我们四个人住一个房间,晚上我一边洗脚一边背《金刚经》,彭荣胜说了很多对金刚经不恭敬的话,我那时刚学佛不久,对佛教十分虔诚,我听了彭荣胜的话后,就发了一个誓:“如果你彭荣胜明天早上嘴不肿,我钟书荣从此以后再也不学佛了。”结果,奇迹发生了,第二早晨起来,彭荣胜的嘴真的肿了,我们三个人和彭荣胜本人都是见证人。过了很久后,我再遇彭荣胜说起当年的事,他仍然记忆犹新,我问他当时是怎么回事,他说我也解释不清。

《金刚经》的主旨是经文里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说昨日之非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执,对任何事不要执着。人心要像一面明澈的镜子,物来则映,物去则无。我们每天照镜子都有这个体会,你走到镜子面前一照,镜子里面有一个你,可是你一走开,镜子里的你立即就消失了。林黛玉就做不到“心如明镜台”,看她的联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美则美矣,可那是一种凄凉幽怨的美,她把鹤影和花魂都留在了寒塘,她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琐事都装在了她那狭小的胸腔,终而苦闷而逝。

因此,还初老人说的“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不仅在修持上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当记取。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初语鉴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