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复盘:写作写心,抛弃套路得永生
三、
21世纪的20年代,当真值得裁入史册——健康,娱乐,精神,当圈与圈的壁垒打破时,利益失了平衡,于是群起找靶政击,谣言漫天传讯,可能连穿衣打扮为黄皮白皮黑皮选择合适的颜色都纠结时,再出现个间色皮肤,让人蹭掉。
新年了,当真一切才刚刚开始,而我的未知的人生,也才慢慢启程,过了今晚,我也到了新的年纪。
我经常忘了代表我年纪的数字,这次也不例外,还是老母亲把我当傻子样教我用今年的年份减去我出生的年份,就是岁数。
我出生在春天,雨水之后,惊蛰之前,阴历的二月开头。
前天阳光明媚,有春暖花开之势,昨天也是睛天,只是风儿略微调皮。
果然今早醒来,春雨沙沙,站在窗边远望,乌云烟雾,看不清楚山头,一低头,楼底下发现花开了。是在一棵小树上,七层楼的距离,我辫不出是樱花还梨花。
这样充满生命力的场景,我是极为欢喜的。一抹抹新芽吐绿,上面的点点白芯我得把镜片抬得高高的才看清是花瓣。
嗯,美好的样子。
未来的刀枪剑戟,统统不怕,因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闲看风起,忙看书。
用知识武装头脑,是最好的保护罩。
刚好读书训练营到了第21天,养成一个好可惯的数字,我在反复翻笔记,想到多次提过的“学习”是一种什么样子。
学习或许是一种在孤独的旅途中重复做一件事,追到别人又被别人追上,并肩同行的过程中一个眼神就相互秒懂。
让自己从一个满脑子空白的人云亦云的人,成为,一个坚定自己想法并实现它的智者。
我们读书学习复盘总结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把生活过得更好,用它解决实际的问题。
问题太多了,容不得我们一项一项的找出解决它的办法,但是读过书的你,一定要抗过问题解决的那天呀。
突然回归的附加思考题,怎么把”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运用到写作和阅读上。
费曼这句话的意思,可以中国的出试卷的这个举动来理解。
想要创造一物,就必须对它非常熟悉。老师常说,想要把这套试题吃透,就得琢磨书本,然后自己尝试出题。
迁移到阅读和写作上,就是我能写清一个事,一个观点,把它文字化,我就理解它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维“是被动的灌输,“实干思维”是主动出击,出谋划策。
阅读和写作都是一个“主动“的行为,实干思维的实例就是找准一个主题,围绕主题找素材,最后把素材组合成一篇文章。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犹如"思而不学,学而不思”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缺哪个环节都不能成功。
第22课复盘——人人可做的产品经理该如可做出他的成长蓝图?
这是产品版块最重要的一节课,因为我们开始挑战怎么造一款属于自己的产品了。
按耐不住的欣喜和激动,好像自己离有钱的生活不远了,但现实让我摁下这不切实际的幻想,把思维拉回课上。
任何行为模式都是教育之下的产物,而“世上只有一种教育,就是符合人天性的教育。”这是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之一,还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创造欲,就是人的天性之一”的说法。
也纷纷揭示了创造力的强大和底气。
费曼的这句“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驱使他为了理解一个东西就去创造一个出来。这也充分的显示了”创造"的威力。
而一个产品,先要去学习它,了解它,再去把它创造出来,可能当日只有一个念头,经过学习了解,做产品的念头变成了做款读书产品 ,有了这个目标,边教边学的过程中便把这件事物理解透彻了。
可大多数人还在用学生思维和用户心态学习,于是产生了焦虑,这与市场上的产品参差不齐有一定关系,因为在任何行业,特别是一个新兴行业都会出现的现象。
抱怨,生闷气是没有用的,你可以自己出来做好产品,自己做良币,驱逐劣币。
很多小白新入一个行业,什么都不懂,找错方向是难免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若无当初的头脑一热扎进来的勇气和经历,现在哪能判断谁家产品硬核不硬核呢?
轮到自己便聚焦你想做的事,然后遇到同类的人一起改变潮水的方向。只要市场不衰,随时投身大海,晚做比不做的强。
这是互联网时代最好的红利。
毕竟没有任何科学原理能证明你做不到,所以你一定有机会做得到。
课程重头戏,“产品经理”的成长蓝图来啦!
通过买《十二堂读书课》,第一次认识帅小冰老师。
课程内容丰富,目前只听了一半,12节课分别约有30来分钟,虽然不像读书营的内容这么详实,却也给枯竭的脑袋带来了新的灵感和体验。
产品经理成长蓝图共4步:定IP使命、升级算法、悟道和造物。
使命使命,如何使用自己的生命。想清楚这一步,在此基础上升级算法。
就是梳理自己的优劣势,同时等待那个可以技术爆发的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你积累到一定程度+知识储备+经验+各项技能综合而成后,得来的。
本事不到,经验不足,就算拿到资源和流量也是把握不住。
所以这一步的方法,全在前面的课程讲了。
以第一版块五种阅读方法为宝剑,利用第二个版块的顶级创作心法、技法和模版,结合21篇美文,达到了第一步的升级。
再从第二步过迈上第三个台阶:悟道!
悟何方道?
自然是要做的一个产品的道——强势文化。
这是读书变现的顶层逻辑。
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强势文化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与之相反的是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利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而且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流行品种。
这种意识更多的时候成了习惯,一旦强者收手,就是强者的不对,斗米恩,升米仇的典型心理。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不是谁都有这等胸襟。
当满足所有的条件后,选题是检验你学会没学会的实战了。
如何创造读产品?还是用“凡我不能创造,我就不能理解”来思考。
我能理解的,是不是就能创造呢?
考虑清了战略,就需要一个好的选题拉客了。
读书产品的选题,要么比别人好,要么不同于别家,设有第三条路走,所以在看清自己的护城河的同时还要关注外围,以及自家产品的用户基数是多少。
不能忽略的是你要对这个行业了解的足够多。市场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同样风起云涌的时代就看你的产品是否造福大众了。
大众喜欢你,就是你的市场。
到了第23天,课程到了2/3,目前己学过的读书类品有拆书稿,分销文案、书评和书单课,我对后面的内容,是相当期待。
纵观整个课程与作业打卡,后期的精进团,开营前的小白营体验群,这几者一起看才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如果再往后看,就是做出读书类产品的事业环了。
最近在看《第五项修炼的书》,哥哥买的,说太复杂看不懂,我要不是学习了这个读书课程,也无法把书中内容看懂。
书中内容和课上提到的知识回路,创选思维、语言等众多名词意思相近。
我想通过这本书实践近来的读书理论。
先送上几段书中精形的话:
“系统思考观察整体的修炼。它是一个思考框架,用它来观察的是相互作用的关联,而不是各个分立的东西,用它来观察的还有变化的模式。”
系统思考修炼的实质是心灵的转变:
看清各种相互关联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因果。
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像。”
这些段落要落上配上具体事例会让人看懂,我努力把第一章讲给老哥听,不是说把别人教会了,自己也就正真的会了吗,我讲了五分钟,我哥没听懂,是我没讲好。
那就把这个关当作一个副本,写成一个拆书稿吧。
想写出一篇没有破绽的文章,心理学坐镇,哲学辅助,辨证思维冲先锋。
如果用它们完成一篇拆书稿呢?
那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拆书稿。
它是一款音频和文字组合能重叠时间产生巨大价值感的读书产品。
想要写写好拆书稿,有这几大心法:交付、线性。
如何做到交付:作者要有前倾45°的表达欲,拆书稿的模式本质上是一个服务行业,它做使命是使长篇累牍的信息加工后成为老妪都能所得懂。
也以说这是一场等价交换,读者交时间,作者交精华内容。
心法之二是拆书稿有个开始、中间和结尾的信息流的过程,也就是钱性。以读者心中已有的信息基础为起点,你要对用户交付的信息为终点。
了解这些,再来看拆书稿的模版:
①开头一句概括本书精髓。
②破题。为了激发听众的兴趣,可写一个场景、故事或生活现象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③作者价绍。包括字名,成就,特点。若没有,直接解释他在书中的核心观点。
④按总分总的结构写正文。
⑤选取分论点的原则: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⑥过渡句是在每个分论点结束时在文章中有承上后下,自然过渡的作用。
⑦阐述完所有的分论点后,结尾部分要做一次整篇文章的总结。
有了模版还得加以技巧的写作。
①把复杂的理论说的简单明了,听的人不能有糊涂的地方。
②由高到低,告诉大家简单背后隐藏的很牛的东西。
③从已知到未来。
④是非落差。
在技巧之上还得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这是每天都要读点书练习的技能。
由书变课该怎么理解?
回顾第24课课程内容,用拆书稿这版块解释,拆书稿就是一场线上的读书会,一本书就是一个小型的系列课。
把拆书稿看作是课,在整个读书类产品来说有些单一了,整体来说,拆书稿是读书课的一个种类,书评、听书稿、拆书稿、文案与读书有关的作品凝结起来,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课,
另外课程最后小冰老师说的拆书稿产品,可以运用在不同渠道。
以书为载体,以课为呈现方式。
特意去百度了"课”物解释,符合我们现在这个”课”的解释。
有“教学科目“,‘数学时间“和“教学课程的一部分。”
比如发起一个微信付费群,早上起来给大家读段育儿主题的书,一年50本书。
这可以是一个小型的科目在每天早上送给用户一段他需要的知识。
把一本平面的书做成“立体"的课,节省用户时间。
书变课,除了给用户以交付感的功底,还有制作者的水平,包括选择主题,形式,平台,内容和各种资源的运作,把课卖出去变成钱。
做一件事,总得有正面的反馈才会做的长久。
很多理论只有实例才能把它解释清楚,第25课的书单课,相当于给了我一个小日标:只要打好基础,我也能做出一款书单课。
书单课的着重点在于主题书单该有哪几本书,选定了书围绕着内容进行听书稿的创作。
听书稿和主题书单在前面的课程里都已经讲解了,现在有一场书单课,需要这两种技能的结合。
好啦,大方向定好,接下来是造产品,有一个很重要的心法:"极致的简洁源于隐藏的精密。”
翻译过来就是说:你看到的任何一个流畅完整的东西,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打磨后的。
再说直白点: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生产一款产品的时候,制作人的第一使命是服务用户,而不是给用户添加麻烦。
为什么说“用户是世上最无情的人”呢?
想想自己逛淘宝的心情,众多同款商品,你会为哪种多停几秒并把它放进购物车,放到车里了还不是立马下单.……
感受最深的应该是双十一的各种优惠话动,叠加满多少返多少的操作吧。若不是真爱或刚需的东西,还真没人有多少耐心加加减减做完算术题再下单。
换位思考,当你有能力给用户提供产品的时候:给用户你能给到的最好的东西,最简洁的操作。
这不仅是能力,更是一种极高的商业道德。
那么复盘师兄师姐们这个产品的过程,可以说是很好的诠释了造产品的过程,怎么造出的产品,
第一个产品:读书会”读、写、说“主题书单课。
仕务来了,项目合伙人与团队内部认可合作方迅速碰头研讨平台要求,斟酌选题。
选什么题,这里面就有很多细节问题。
刚开始听老师讲这个案例,所起来简单,看起来容易,现在分析了一下,以“读、写、说“为主题的书单课,该怎么从这三个关键字里派分要看的书呢?
看似一个主题,细化下来分别是“读““写”“说”,这三者又是分不了家的。
经过我反复画了结构图,可以这么来安排:“读" ,有三个主题,每个主题下有5本书,这五本书就围绕这个小主题去找,3个小主题依次展开为”为什么读”“怎么读"”读什么“展开?
“说"”写"依次类推。
这就和后面要求的写主题书单,每个品类写15本,共45本的需求量吻合了。
定好主题选好书,制订合同,确定对接人和时间节点,再下去派发任务,招募伙伴一起做事。
招募多少人,招募哪种水平的人,招募来的人做哪些事,看哪本书,怎么写稿子?
市场有良著不齐的人,这里就点赞训练营的一条龙服务,自己亲眼见证成长经过蜕变的成员,水平直接看到,只要跟着干事,有劲儿使一处,效率和质量郗可以领先市场好几倍。
产品1是从总体来分析的,产品2就是主题具体内容该怎么做的一个参考了。
用户是女性,集中在妈妈这一群体。
一款与这类群体有关的读书产品,除开育儿经,就是妈妈们的自我成长了。
它的大主题是: "柔与韧”(至美莫过于柔,至强莫过于韧)。
果然大主题下面分了四个版块,一共18个本书。
聚焦来看,它围绕着女性的认知和理财观念来筹化的。
可能钱能反应一个女性的见识程度吧,毕竟在家大多数时候掌握着经济大权。
最后就是,一个项目可以有很多人参与,但开始要有个主心骨掌舵才不至于迷了方向。
以上,为实例复盘。
学习是一件神圣的事业,如果把读书当事业,就请重头开始。
读书不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它需要后期不断的重复练习,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只是很多人,读了大半辈子的书,还不一定懂得正确的读书。
读书营这几天给出的信息量很大,一个头条帮扶计划,一个精进团,考霸,同时启动的阅读使者计划,我还在唯库这边报名说书人的比赛,事情很多,统一下来都和读书有关。
读过,就把写下来,走马观花,看得只是热闹。
我看了很多年的书,能记住的不多。有句话说:你读过的书,虽然都不一定记住,但它们的营养已经渗透到你的骨血里……
话虽设错,可也有营养消化不良一说,所以啊,真读书还是假读书,自己心里清楚。
我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只要想要的东西还设落到别人手里,我都会去争一争,即便事后被骂能力配不上野心,我也为自己搏了一搏,得不到想要的,也知道了自己差在哪里。
自知之明,有时候需要别人点破。
没有什么评论比评委席上的人说的更犀利、准确,具有针对性。
专业的人说出专业的话,给出专业的评价,还有许多优秀的对手和队友,就不会困在原来的小天地里,孤影自怜。
自由建立在规则之下,野心也一样,要符合规矩。
可什么是规矩了?
枪打出头鸟算是不成文规矩吧!这也是一条人人都知道的常识,
可世间,总得有人先撕开一道口子啊!
有人说,存在即合理;有人说, 不合理的条约规矩就得抵制。
丧权辱国的条约合理吗?那个年代的爱国义士抵制成功了吗?
历史摊开了它给的结果。
什么在作祟?原因我们都知道,能说出几个一二三?
呐喊有时候是无力而苍白的。
那就不去抗争了吗?
看是什么事吧!
所以人不仅对人欺软怕硬,对事也是如此?
硬碰硬的人大多没有好下场。
有些人正义凛然的赴死,有些人苟且偷安,而这些个苟活的人是在暗中继续正义的行动,只是作为同志的你不知道。
请问这样的人,是好是坏?
哪能说得准了,他做了九十九件好事我不知道,只看到了他的一件坏事,在我眼里他当然是坏人了。事后知道真相,我还觉得他是在作假了。
辨吧,辩不过他们的。
“他们"是谁,谁都不知道。
可能是我,也可能变成你。谁说得清楚了。
所以,读书吧。
能教会一个人说话。
也能教会人闭嘴。
我一开始有很多想法,关于知识付费,关于读书会的。
我在公司附近找到一家读书会,是樊登线下的一个授权站点,每个周末有读书活动,我满怀期待去过一次,负责人说因为人数不够,活动取消。
我:……
为了参加他们的读书会,我充了会员,等到下次有空去的时候,我上楼找了一圈。
书店了?
网上问负责人,他说:"小姐姐,我们店面升级,换地点,要三月份才开喔。”
我又:……
到现在我都没负责组织成功过一件事。
但我是不会被吓倒的。
每到一个新地方,我会找图书馆、医院、公厕。
只为在需要的时候不会慌乱。图书馆找不到的情况下就去书在,有的专门充会员就可以免费看书的书店,里面还有奶茶伺候。
最好的方法是发现身边的机会,
比如:客户。
只要有客户,中间一定有同道人,如果你想组织一场读书会,粗略的计划大纲方案要准备几个。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有同类想法的人看到你的精心自荐,也会觉得你可靠,愿意试试合作。
第28课的借力打力,前提是自有点小本事,在资源来的时候接得住。
福琴师姐的案例,有种跟就是办一场生日会一样简单。
不过线下读书会的重点在读,读哪类书,针对什么人群,开始时间,活动持续多久,工作人员责任到位,怎么分派?都在前期筹划好。
对我来说,课程到这里,难的不是技巧,不是策化,而是基础核心——读书的方法,怎么把读书会办起来,还有应急方案。
若是没人来,或者来的少……
这些不是要担心的问题,只要有一个人来,场子就得支着。
坚持着,路越走越清晰。
说完线下搞线上,如今线上也是一个社会了。这次的作业是怎么开展线上的读书活动,给出自己的思路。像我这种一不留神就跑题的人,又得跑一回了。
线上读书会我没有做过,来说说我在网络干过的事。
网络二次元,我不懂是什么,但我喜欢古风歌,从贴吧发现好多古风社招募,就一头扎进去了,混了两年,碾转多个社团,体会了商业社团与非商业社团的区别,大脑一拍,自己也折腾个非商业工作室吧,拉着一些熟悉的二次元小伙伴招兵买马了。
前前后后四十号人,我们的动力就是做出一首成品曲,翻唱或原创都可以。
算是年少无知,也或是少年热血,在这个圈子混久了,到了大学,年纪越大越觉得无趣和无力,因为你在这认真为一个作品打磨的时候,总有人说:二次元玩玩就好,何必那么认真。
大家只是为兴趣才聚在一起,又没有利益瓜分,也没有金钱支撑,一旦考虑现实问题,没有时间泡在网上天天催债是最大的阻碍。
我消失在那个虚芜的网络世界,我建起的QQ群成了一个“死群”,我很想再去群里看看这些故友,可我不敢去。
如果把音乐作品比作读书会,歌曲的策化人就是读会的总负责人,每对接一个工种接债的人就是拉来的一个读者。
只是把这儿当做游戏的人太多,越深入,发现好多参与者基础的技能都没有。
线上平台是自由的,没有制度是管理不起来的,社群制度其实就是活动,只有参与度起来了,制度就相应的印在参与者的脑子里。
我是国学爱好者,不局限于经典史学,还有许多其他不熟悉的传统领域,我都愿意去了解和尝试,只是说自己在看书这块不需投入太多的成本。
我正在琢磨怎么弄一个线上的国学社群,转念一想,还是先看书吧,找到个契机,再一击即中的干起来,下层基础不打好,上层建筑不会牢靠。
课程30天已经结束了,从2月17日报名到今天,时间过的格外快,放在全国疫情,所有的节奏变得缓慢的情况下,这个课程,显得也慢了,每天一睁眼就是听课写作业,让我这30多天很充实。
特别是前面一个星期补卡,真是手忙脚乱。
回看大学,浪费了好多空闲时光,对自己的拖拉挺无语的,明知在堕落,依旧以一 种自毁的方式过活。
直到醒悟,除了生死,人生并无其他的要命事。两十年过去,第三个十年已过1/3,我不想剩下的七年里,回忆起来是一片空白。
我该加点什么色彩进去呢?
无功利的读书是一定要有。我的逻辑思维是乱的,这些天来所有的乱码在朝一条轨道上靠,多亏在这段居家的日子有阅读的支撑。
第30课精讲读书会的案例, 也相当一个复盘,我也有想把过去30天的学习复盘一次。现在在做的工作是从头开始过一遍课程,刚开始做的笔记有漏掉的,也有忽略的内容,在查漏补缺的中途将课程中提到的公众号,书单、作者、软件平台单拎出来,该买的买,该用的用,该研究的去琢磨一下。配套用的小本本不能少。
这项程序两天完成。
再就是已经将手头的书列了一个表,把熟悉的,看过的,虚构类的好啃的书用倍选阅读法刷一遍,只需要明白是“谁在干什么,结果怎么样”就好,第二遍再次按照主题书单的模式把一个系列的书用适合的读书方法(苹果阅读法或卡片阅读法)进行书评、听书稿、拆书稍、荐书的写作,练习的时候就挑好欺的虐,练到再写这些类型的文章不用对照笔记都可以直接写了,再去啃人文涵养类的硬骨头。
初步想法是以费曼阅读法配合卡片阅读法,一章为一个任务,一本书为一个月甚至半年的总任务。
以《诗经》为例,作品成形时代,什么领域先不管,每个领域选一本大头书开战。
诗经分为《风》《雅》《颂》,每个都分下又有很多子支,所以先读一首《关雎》,写下来,背
不背的先不说,把念通顺了。也不用去查太多意思,知道诗的表面意思和背后故事背景就行。
一天一首或两天一首按自己的节奏来,还有可以抽空写点我见我思的小感悟和瞎编故事。核心不是非把把这本书背下来,而是从每个小章节里悟出点实际的东西,让自己能安静,安定(推荐使用西窗烛APP)。
当一切流程得心应手之后,可以开始真正地独立创作。
最后的散碎任务是把期间得到的福利课程听完做笔记,最好是能综合下来写一个大的作业,以后去打印出来。
我把开营的作业贴在最后了,因为也是最后才做的。题目就在答案里。
小冰老师一共5次转型。
前三次是换工作,从第四次开始换的是行业了,这次着手打造个人品牌知识IP,第5次从知识IP成为一个创业者,从台前转向暮后,托举身边的人,影响别人。
在遇到核聚老师后,突破了指数级增长。听小冰老师的个人复盘,我也不由得回顾自己学生时代走过的路。
入社会刚过半年,学到了以前不在意的点滴,身上各种毛病跑出来拉后腿,让我在社会的第一步就摔了跟头。
很多事故在以前都是有迹可寻的。只是在校的时候不出宿舍,便什么事都不会发生,什么错都不会犯。
不是没有错,而是没有机会犯错,就有种我其实很优秀的错觉。
每一个经历都是未来的经验财富,我非常认可这句话,所以现在每做一件事,不问对未来怎么样,只要是能让自己变得更好,便全力以赴,让时间美化未来。
只是自己能做什么了?
在家已经47天了,中间收到公司的重新找工作的信息,潜台词是你被裁员了,我妈觉得我没用,人做事不可靠才被裁掉,一时慌乱,接着发愁下一份工作,做什么了。
我问老师,问同学,问家人,可我觉得应该问问自己:你的优势劣势在哪里?
我为人热情,和陌生人很快能聊成一片。大学期间做过几次销售的兼职,领导同事的评价还算好。我喜欢写小说,写日记。对陌生事务接收的快。我有两个职业资格证。我参加学校大小活动很多,胆子大。我有要做好一事件的心。
同时对应的问题,我自来熟,不能及时区分人家的表情是愿意和我谈还是不愿理我。我写作的水平没有特别好,自我定位模糊的。对很多事的热情充满不确定,没有定性。专业技能不扎实。胆子虽然大,做事不细心。空有做好件事的心,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总结下来:技术不牢,思想不高。
见识少,对自己有很多怀疑。
再就是身体常病,不敢熬夜,不能劳累,更不愿跨行冒险,只想在教育行业吃碗稳当饭,再在互联网上找一份与读书写字相关的副业,其它的新兴起技能,慢慢学。
在我身上还有个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没学好的消化不良恶性循环。
不论工作还是学习,掏空状态持续很久,做不到及时补充能量。还容易因为能力不够,经验不足,产生冒进的行为,稍有不慎,又变得举步不前,自我认识不到位。
我在思考留在教育行业只是为了安稳还是逃避!
除了这个行业我没想过突然跨行,即便是最爱的写写写,也没想过辞职去做编辑或全职写手。
这段时间找工作,人事主管们问我为什么不做老师要做销售。
我想的是做销停售赚钱多,接触的人多,遇到的意外多,能四处跑单也能公司接客,从客户群里知道市场的需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见识。
当老师只是单一的教学生知识,处理学生们意料之中的小意外,然后十年如一日的重复一个流程。
销售也有销售的流程,但在这种流程中,灵活度更高。
一个扎实技能,一个扩展视野。两若虽然是相通的,但我便喜欢没有束缚的工作。
老师的责任在孩子,销售的责任在业绩,两者相比,做好业绩比教好孩子更吸引我,这里就牵扯到性格原因。
我无法明确自己的喜恶,所以只有在选择好一份工作后尽全力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挖掘自己想要的,在实践中,找到最真的自己。
结束不代表落幕,正式营每天紧张的听课作业打卡的日子结束了,后面有精进团的任务,一壶水一把火烧开了才真的学到了,中途一直开盖子看情况是不会很快烧开的。这段日子的所思所感,全都在了作业里。
话不多说,这个阶段做完,赶快撤,咱们继续下一轮。祝大家都能勇猛精进!
作业复盘1:能阅读是人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