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之道——蔡澜

写了这么多游记之后发现好久没写什么关于书的文章了,一是前段时间确实没看什么书,再就是看的书里没有什么特别能激发我写东西的冲动,直到我看完了蔡澜先生的这本《今天也要好好吃饭》。



说起蔡澜,可能很多人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其实蔡澜先生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同时也是香港著名电影人、作家和美食家,被誉为“香港第一玩家”。这个祖籍潮汕的新加坡华人,虽是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编导系出生,最后却以“美食”闻名亚洲。蔡澜先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蔡澜品女人》、《蔡澜谈人生》、《蔡澜美食地图》等,有人说,其文深得明清小品之真传,诙谐幽默,大俗大雅,兴之所至,尽得风流。 金庸先生曾这么形容他:

“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

“我喜欢和蔡澜交友交往,不仅仅是因为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对我友谊深厚,更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个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冲大哥、段公子做朋友。”——金庸


初识蔡澜说起来也是偶然。在书店看到了一本介绍各种食材的书,觉得甚是有趣,于是就买了下来,这本书就是《蔡澜的菜篮子》。去年暑假正好又看到了他的新书,于是就入了这本《今天也要好好吃饭》。这本书由不少的短文组成,内容也极为平淡,不外乎就是介绍在各个地方吃饭,亦或是介绍各种食材,但是这种平淡却意外地很是温暖人心。寥寥几笔,就仿佛这道菜就在你的面前,任你品尝。

“问任何一个老饕,肉类之中最好吃的是什么,答案一定是羊。

鸡猪牛固然美,但说到个性强的,没什么肉可以和羊比的。

很多人不喜欢羊肉的味道,说是膻。要吃羊肉也要做到一点膻味也没有,那么干脆去吃鸡好了。羊肉不膻,女人不骚,都是缺点。

......

一生中吃过最好的羊肉,是在前南斯拉夫。农人一早耕作,屠了一只羊,放在铁架器上,周鑫的两旁有个荷兰式的风车,下面用稻草煨之。风吹来,一面转一面烤。等到日落,羊全熟,抬回去斩成一件件,一点调味也不必,就那么抓了羊块蘸点盐入口。太过腻的时候,咬一口洋葱,再咬一口羊。啊!天下美味。

在北京涮羊肉,并没有肥瘦这回事,盘中白的尽是瘦肉。这时候可另叫一碟圈子,所谓圈子,就是全肥的羊膏,夹一片肉,夹一片圈子来涮火锅,就是最佳状态的半肥瘦了。

新疆和中东一代的烤羊肉串,印象中肉总是很硬,但也有柔软的,要看羊的品质好不好。那边的人当然下香料,不习惯的话吃起来有胳肋底的味道;爱行了非它不可,就像女朋友的体味,你不会介意的。”——《羊》

蔡澜爱吃羊肉,于是节选了这一小段,大半夜的看的我都饿了。



前段时间微博上一直疯传的一段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开头的视频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在我看来,人们对于味觉的记忆应该是天生的,因为这就是家的味道,正如每个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吃到的第一份中餐时的感动。 这也是为何我如此钟情于蔡澜,因为他写的不仅仅只是饮食,更多的是他文字背后的那一份情怀与回忆。


《饮食男女》片段

你可能感兴趣的:(饮食之道——蔡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