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我被孩子们轰出了课堂
——时间板块第一周周报
我们越长大,我们的生活就越有条理。现在我们需要去测量时间——现在我们需要日历和钟表——去把每件事安置在我们繁忙充实的日子里!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周一:石头的时间和小孩的时间
我们回顾了周日的开耕节,讨论大家印象最深的部分。我给孩子们朗读了海军老师写的《农耕日记》,每个孩子也写下了自己的一篇农耕日记。
之后,作为时间板块的铺垫,我们从盘古化作的日月星辰、山脉石头讲起,石头感受的时间是什么样的?一棵大树呢?在春夏秋冬里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花朵和动物们呢?还有我们人类,又是如何感受时间的呢?
作为两极对比,我们分别体会了一下石头的时间和小孩子的时间。
石头的时间——1分钟凝固
全班都很安静地定格住了,只有一个孩子在大喊大叫,说“爆炸了”,但也没有影响到大家。孩子们努力保持石头一样静止的状态。一分钟后,小晖情不自禁地说,“好漫长啊!”
小孩的时间——5分钟自由游戏
孩子们欢快地冲下楼去,一开始还到处找钟表想要确认时间,很快就玩开了,开始在沙坑周围组织群体游戏,当然,很快就到了五分钟。之前那个大喊大叫的“石头”,没有出教室。他说:“我不想出去。”
周二:太阳东升西落是一日
晨读后,回顾石头的时间和小孩的时间,和大家约定9点桥头见。
孩子们很高兴能在户外上课。有孩子关注到太阳的方向,东边正好有一座“凯博东教学楼”;还有孩子留意到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所在的方向正好相反。我们站到旗杆下的时候,淼淼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旗杆的影子上。既然孩子们留意到了,我就让他们在旗杆的影子上插根木棍来做标记,每过半个小时来插一根。一些孩子知道日晷,但真正去测量还是很有意思的。孩子们每半个小时跑回来,用胳膊比划一下,太阳移动得真快!下周我们讲如何测量时间的时候, 还会再回到日晷。
有孩子会说:“不是太阳在动,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这时候还不着急进入概念和原理的解释,先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自然现象。
孩子们又问:“月亮是从西边升起来,东边落下去吗?”
你们去观察看看啊!
“如果那样就撞到一块了。”
“那是月亮追着太阳跑喽!”
好有意思的讨论,可惜孩子还太小,不能带孩子们系统性地观察月升月落及月相。但日常生活中去留心观察还是可以的。
这次在户外上课,孩子们很有序听指挥,3分钟到旗杆,5分钟回教室,面向东方坐好。在黑板上画“太阳东升西落是一日”。
周三:从一日到四季(太阳年)
我们去户外寻找春天,玩捉迷藏。我请每位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抄写一首关于这个季节的诗歌,和大家分享。
小山立马说:“可以自己编吗?” 当然可以!求之不得呀!
大部分孩子抄写了古诗,有《日有所诵》上的,也有最近在读的语文书上的。我统计了一下,春夏秋冬各有七八个孩子,还挺均衡的。卯卯、晰晰都写了四季。宽宽选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小河写了两页春耕的童谣,十分应景。
邀请大家来读自己选的诗。朗读的能力还是参差不齐,需要长期的练习。对于分享时听众保持安静还是要坚定的要求。否则大家一有所感就聊起小话来。
我们做了一些方位练习,在主课本上画季节钟。
周四:三月和四月有什么不同?
今天要带孩子们做月历,认识星期。
先观察,比较三月和四月的日历有什么不同,这个月的日历,下个月还可以用吗?
淼淼说:“三月比四月多一天。”
腾腾说:“节气不同。”
小河说:“星期几不一样。”
太棒了!那么三月和四月的日期,有什么联系呢?
嗯,三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三,四月一日要接着往下排,所以四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四。
关于星期的由来,古人对于星辰掌管一日的理解,我并没有展开太多。我们三年级第一次分组就用了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分别在周一到周五值日,再加上周日的太阳和周六的土星,孩子们很容易就接受了星期的名称,简单介绍了一下星期几对应的英文名。
常见的两种月历:
传统日历是从星期日(安息日)作为一周第一天,从周日到周六;现在周六周日双休之后,不少日历是从周一到周日排的。
今天让孩子做3月或4月的月历,我使了个坏,在黑板上给他们的月历模板是从周一到周日的,让他们写到主课本上时改成从周日到周六的。这样避免他们只是机械照抄,要动脑筋想一想日期和星期的关系。先看看日历是怎么编排的。
会犯晕的孩子,比如不专心,顺着写日期都会写漏;或是对日历的整体编排缺乏意识,把周一写到了周日上……前几天一直泡在诗歌和感受,今天终于感觉“时间板块”是在教数学了
周五:日历上的数学
我们先回顾了昨天做月历的过程,有的孩子做好了,不太确定自己写得对不对,拿过来让我给检查;有的孩子会自己核对,还在纵列上发现“7,14,21,28”的乘法表。
昨天的家庭作业是让孩子们回家填写两个月份的日期和节日,一个是自己出生的月份,另一个月份自选。我从记事本上撕了两页空白的月历,让他们填写。这样我们就凑齐了全年的月历。
分享到2月份的日历时,小河提到2月29日和闰年的概念。刚好2020年是闰年,我们在黑板上推演了一下接下来是闰年的年份:2020,2024,2028,2032,2036……就有孩子说这是4的乘法表。
小雨提到自己的弟弟生日就在2月底3月初,还好他是2019年出生的,要是晚一年,差点就要四年过一次生日了。我们想象2月29日出生的孩子,过第十个生日时,是几岁?哇!和孩子们一样过了九到十次生日,却已经和老师一样大了!
我们还讨论了每年的生日在星期几,都不变吗?当然不是!孩子们会清楚地记着自己的生日是在平时,还是在周末。
于是接下来,我拿出了去年挂在班里的一本活页日历,这还是三年级之初,振红老师送给我们班的,上面的日期都用小圆片盖着,每天要撕下来一个小圆片。我们挂上去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份了。所以上半年的就没有撕,正好现在拿来用。
我们观察比较2020年4月和2021年4月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去年的日历,可以留到今年继续用吗?这些都是生活常识,却会让孩子对生活中的时间和秩序更有意识。
我在2020年4月的那张日历上,揭开一个小圆点,问孩子们它的右边、左边、下边、上边分别是几号?有了做月历的经验,这问题不难,但孩子们还是很积极踊跃地想要上来揭开小圆片下面的“谜底“。
看大家都争着要上来,那就来点挑战的吧!我就用粉笔在日历上圈了一个九宫格,画在了大黑板上。我说,这个九宫格是从日历上抠下来的,让大家猜猜这些小圆点背后的日期数字,填在九宫格里,算算所有数字加起来是多少。
这个问题可够他们想一会儿的。我开玩笑说:谁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下课了。
机灵鬼彬彬说:“老师你别在这里了,去外面接点水喝吧!” 孩子们立马会意,请老师先走开,好让他们把日历上贴的小圆点揭下来。
看到大家齐心协力要解决一个难题,老师心甘情愿地被轰出了课堂。
我端着水杯到办公室逛了一会,和TY老师聊了聊。等我回来时,发现孩子们并没有把日历上的小圆片抠掉。几乎所有孩子都在很专心的计算,或是几个人一起热烈的讨论。宽宽没拿练习本,直接跑到黑板上,列了一溜儿的加法竖式。不错,有的孩子已经报出答案了。应该说,孩子们报出了不止一个答案,他们在验算到底哪一个对。毕竟要连加九个数字,一个地方加错也不行啊。
这氛围真好!我很高兴孩子们认真投入进来思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验证一下吧!
我又画了一个九宫格,第一个数字是2,请孩子们算一算九个格子的数字加起来是多少。看到第一个格子是2,有孩子直接在九宫格里写:第一排2,3,4,第二排5,6,7,第三排 8,9,10。淼淼在边上马上提醒说:“那边还有数字呢!“这个练习把孩子们对数和模式的想象扩展到了纸面上没有写下来的部分,去发现日历数字背后的模式。这一次,孩子们很快算出来了结果是90。
今天的课比我预设的要烧脑,知足的老师要见好就收。另外,不要着急把计算的捷径给孩子,这样他们会急于追求结果,反而失去了对数字模式的感受和自发的探究精神。
下周我们要进入到更为精确的钟表和时间测量,也会全班一起完成年历的制作,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