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手机过“世界读书日”

捧着手机过“世界读书日”_第1张图片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当然也可能叫“世界买书日”更合适一些,或者叫“世界晒书日”也不错。不管叫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不附庸风雅谈一下读书,不能放心地去睡觉。

在这个日子里,我们有很大的概率看到一句颇痛心不已的话,“你有多久没有读一本书了?”

也有很大的概率看到这样一组揪心的对比:

在英国伦敦地铁上,乘客们优雅地读书读报,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

捧着手机过“世界读书日”_第2张图片

而中国的地铁上,几乎人人在低头看手机,真是太浮躁了,太不上进了!

可是,昨天我了解到一个事实:英国人也想玩手机,但是他们古老的地铁里没信号,也没有Wifi——想聊天也不行,他们的地铁噪音太大了。哈哈。~

捧着手机过“世界读书日”_第3张图片

尤其是他们看的东西,也有诸如《把妹十三招》、《地铁上艳遇》之流的低俗书报。

原来,西方低头看书的,并没有比中国低头看手机的人更高雅。

捧着手机过“世界读书日”_第4张图片

也不知是什么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把手机放在了传统书籍的对立面。

捧起一本纸质书,就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捧起手机,就是“世界正在慢慢惩罚不读书的人”!

看书就是深阅读,看手机就是浅阅读;看书就是有修养,看手机就是没文化!

——这种是非不分的人,就应该让他跟着流浪大师读古书去。

捧着手机过“世界读书日”_第5张图片

我也算是一个低头族了,每天看朋友圈,看公众号,看电子书,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读书量不减反增,收获也挺多。

抛开经常在读的连岳、和菜头、李镇西、王开东、王人平等自媒体人的文章不计,光是藏书馆里的电子书,去年年底到现在已经走马观花读完六本,还有好多在读中。

捧着手机过“世界读书日”_第6张图片

总计阅读时长38.8小时,平均到每天也只是读20分钟而已。随便早上抽出来10分钟,中午抽出来10分钟,就可以做到了。不需要把厚厚的书带在身边,也不必纠结把书带到厕所会沾臭气。

系统的知识,并没有像有人担心的那样碎片化肤浅化,反而把零碎的时间拼凑成了亮丽的风景。如果那些时间我没有用来电子阅读,也可能就在聊天、发呆、等待中过去了。

捧着手机过“世界读书日”_第7张图片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我没时间看。花点小钱,找来阿耐的电子书,存在手机里,不仅不必等更新,还能品出电视镜头传达不出的味道。

比如:

明哲只觉得一颗心被抓走了一般,空落落的没处着落。这个家,母亲是擎天的梁柱,他有什么话岀什么事打电话回家,便意味着是且只是与母亲商量,而父亲是母亲身后淡淡的一抹影子。如今梁柱倒了,天塌下一块,明哲悚然惊醒,自己作为长子,此后母亲的重担得由他扛起。

再如:

苏大强没想到大儿子居然一点没有追究他的耳朵,居然那么爽快没一点条件地答应他去美国,居然还帮他一下安排好去美国的所有事宜,不用他操一分心思。他忽然感觉到有股热流从丹田涌向全身,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开始矜贵起来。对了,如今他是苏家硕果仅存的长辈,他是长辈,如今他说什么话都有分量。他忍不住挺直了脊梁,这辈子第一次有意识地挺直脊梁,心中有了翻身农奴当家做主人的感觉。

这样美妙且信息量很大的文字,是电视镜头里一个忧伤的眼神、一个骨碌起身的动作所表现不出来的,找个人来旁白,又显得很low,还是文字来得亲切准确。

关键电子书还便宜,甚至不花钱。

所以说,手机不是书籍的大敌,它是书籍的一个盟友。手机,并不是读书的终结,它除了打游戏、听歌、刷剧之外,还可以换一种形式,为我们的读书服务,让我们的阅读更加便捷,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是“读书日”

其实,只要愿意读,用什么媒介读不重要,坚持最重要。

捧着手机过“世界读书日”_第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捧着手机过“世界读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