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静水人生 做更好的自己
01
这几天,广西南宁理科考生杨晨煜取得英语数学双满分、总分730分的破纪录成绩,刷爆全网,妥霸热搜。
学霸养成背后,各种声音扑面而来,网传杨晨煜一家都是学霸,爸爸是清华硕士毕业,妈妈是上海交大博士毕业,爷爷是清华,奶奶是复旦,外婆是北大。
忍不住让人感慨,这已不是聪明不聪明,是基因是天才啊!
抱着谦虚学习,就算培养不出如此学霸也沾点仙气的心理,静水细扒了所有能看到的,和杨晨煜有关的消息。
首先杨妈妈及时进行了辟谣,她和爱人都毕业于广西的大学,自己也不是教授。
平和、稳定的家庭,对孩子最好,跟父母的学业没有关系。
听完杨妈妈这番话,我陷入了思考。
毋庸置疑,一个优秀的孩子身后必定站着一个用心的家长,鲜花和掌声背后一定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艰辛与汗水。
能成为超级学霸,仅付出艰辛与汗水还不够,这些孩子多数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杨妈妈说,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时,帮助养成习惯,家长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丢一边自己玩手机。
短短几句话,包含的学问大。
静水做了两年的培优教育,对杨妈妈这句话感悟很深刻,看似同样的老师,同样的环境,为何孩子与孩子的差距如此之大?
02
“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超级棒,连琴棋书画都样样拿得出手,我家的孩子仅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能吼劈叉,哪里还有精力再报特长班?”
“我上学时都笨得一塌糊涂,随他去吧,我也不为难孩子,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过得去就行。”
“该花的钱我也给他花了,内心无愧,其余的交给上帝吧。”
“我这个孩子很聪明,就是太粗心,写字时不时多一点就是少一横,失分失得很冤枉。”
……
以上是日常和家长沟通时,我经常听到的声音。
每每此时,我都很委婉地提出,孩子写作业时,你不妨放下手机,坐在一米之外,悄悄捧起一本书,然后用心感受孩子的变化。
静水的培优班上有一个孩子,悟性真的很好,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强,尤其是奥数题,你讲到一半时,他就“嗯”的一下说,明白了。
对于这种天分很好的孩子,如果不用心培养,真的是太可惜了。
但我发现,他为了快速写完作业,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找各种理由,比如,老师让背的他说读一遍就够了,老师让写的,他说忘到学校了,明天一早补……
我认真起来,告诉他要给他妈打电话,他就理直气壮地说:“你打啊,反正我妈又不问我。“
当我拿起电话时,他一把夺过来,双眼喷火:“遇见你这样的老师,真是倒霉,我写还不成吗?我要的是自由,自由,你懂吗?“
他说:“老师,你这么辛苦能挣几个钱?我妈一天能挣七万!“
愕然之余,我为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感到担忧。
事后,我拨通了孩子妈妈的电话,妈妈的一番话更是让我惊掉下巴。
“我都辛苦一整天了,回家刷个屏难道很过分吗?”她问我。
“孩子是不是也辛苦一天了,你刷他是不是也想刷啊?”我反问。
这个事情过后,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决定关停培优班,因为父母不用心,老师再努力,也是杯水车薪。
03
教育本就是一场马拉松,孩子与孩子的差异,看似是分数,实则是实力。
探索差异形成的背后,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之间差异的根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级时,每次考试很少有低于九十分的,说起孩子,家长眉开眼笑,对其未来充满无限期待。
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自豪感,让人感觉她的孩子好像拿到了保险箱的钥匙,似乎未来上985,211是胜券在握的事情。
其实,孩子与孩子真正开始拉开差距,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
随着知识的加深,学如逆水行舟,有的孩子越往前行越困难,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家长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找家教补差培优,效果也不甚理想。
那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静水告诉你,那是孩子积累的老本吃完了,据我了解,基础知识在幼儿园大班、学前班、一年级连续学了三遍,大同小异。
到了三年级,有的孩子甚至读不懂题,尤其是应用题,比如:相向,相对,相背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不理解自然做不对。
还有的孩子,上到小学三年级,还不认识人民币,不知道找零如何计算。
谈到教育问题,杨妈妈坦言:“其实没有什么独特的,他该做什么做什么。”她还强调,孩子不论是兴趣还是技能,都要从小培养,而且要让孩子自己参与其中。”
我们只看到了学霸的优秀,但忘记了培养的痛苦,家长连起码的自律都做不到,你如何要求孩子呢?
不少家长,看到孩子的短板,会选择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但他们无法理解,数学差为何要提高阅读能力。
孩子与孩子的差距,前三年就在悄无声息地拉开,只不过你没觉察到罢了。
如果小学前三年,你用心陪伴,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其余的八九年,你就会省心很多。
培养习惯当然不是你跟孩子说一下就完事了,还需要时刻监督,慢慢让其内化反刍,最后成为孩子自己的能力。
04
昨天是大越越的小学毕业典礼,看得我热泪盈眶,她告诉我:“妈妈,这次数学失误了,没有满分。”
“凡事尽最大的努力,留最小的遗憾,就是成功,你很努力,我为你骄傲。”
“还有,你得感恩上苍,让你遇上了一位优秀又有能量的班主任,所以,这几年,你变得越来越好。”
她嗯嗯地点头。
我不敢保证自己的孩子能成为超级学霸,但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我会用心学习如何做家长。
值得欣慰的是,大越越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与上进心。
当值日班长期间,她除了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外,每次都能把班级的大小事记录得井井有条。
在家里,该写的作业,该读的书,她会主动完成,很多时候,我在做我自己的事情,她也在做她自己的事情。
回忆起习惯的养成,有件事让我记忆深刻,就是矫正她写作业的态度。
05
那时,她读小学二年级,还没养成自觉写作业的好习惯,每次她写作业,我就会在隔壁房间看书。
我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她,一是我也在努力,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
那天,她噙着眼泪,掂着书本,站在我的房间门口,不耐烦地连着大喊三声:“妈妈!妈妈!妈妈!”
我问她:“有何事?”
“作业太多了!烦死了!”她回我。
我走近,翻了翻她的作业,对于七岁的孩子,的确不少。
我说,真不少,但老师这样布置肯定有道理,代表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成,你可以列个计划,把作业分解一下,周末两天的时间呢,不见得一下子做完。
她气呼呼地回房间,继续写作业。
五分钟不到,她又站到了我门前,同样的大喊,甚至夹杂着一丝愤怒。
这一次,我终于明白她的意思了,她认为作业是给我写的,所以才愤怒。
说实话,我也在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但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我的闺蜜,也是大越越的干妈,刘婷,本硕连读后,在上海安家乐业。
“宝贝,你不是常常问我,我为何不能像干妈一样优秀,考上名牌大学,去大城市生活吗?”我试探着问她。
“嗯,你学习没我干妈好呗。”
“对呀,妈妈的确没有干妈学习好,不是我比她笨,而是我做事没养成好习惯,容易慌乱,底子打得不好,爆发力就没她强。”
“就像你现在写作业,是给自己写的,不是给妈妈写的,你坚持把作业写好,会越来越厉害,甚至比你干妈还厉害,说不定你还能去欧洲读书呢。”
听完我的解释,她眼神里的怒气渐渐消失了,继续回房间写作业,直到完成。
这是我陪伴她成长过程中最大的一次过招,事后想想,这一次说不服她就会很麻烦。
06
班主任称,杨晨煜的自学能力比较强,高一基本就把高中阶段的数理化学完了。
这一点,我觉得很多孩子做不到,对待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态度,就是真正的了解孩子,并接纳她的真实,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就足够了。
我见过不少家长,只盯孩子的分数,考好了,送来春天般的温暖,考不好,抛来冬日的长风,冷嗖嗖的。
对待孩子的态度,唯分数论,非A即B,好像没有第三种选择,真的很悲哀。
教育孩子如果家长尽力了,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凡事尽力,能掌控自己人生的普通人也很值得啊。
静水的读者,秋,是某重点中学的班主任,她曾分享过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
她说,那些考上名校的学霸,其他能力一点都不差,并不是传说中的书呆子,大多全面发展。
这些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这样的家庭:父母高度自律,积极向上,以身作则,亲子关系良好,重视阅读,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另外,教育方式当然很重要,教育博士陈美玲的三个儿子都考上斯坦福,她告诫父母不要做的10件事中,我提取了最认可的几件。
比如: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不要替孩子做选择;不要打骂孩子;不要因为工作忽略孩子;孩子发问时,永远不要让她“等一等”。
是啊,教育最初的底色,的确来源于父母。聪明的家长,都懂得与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真的是一场马拉松,陪伴才是最深刻的哲学,拼的不仅是爹妈的财力,更拼爹妈的软实力。
END
作者:静水,自由撰稿人,高校兼职财税讲师,育儿工作者,38岁裸辞,一支笔写尽人间冷暖,陪你把孤单过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