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讨|让学生在自信中闪光

让学生在自信中闪光

——读《将问题标尺化》有感

每次看到郭力众老师的案例,我都异常兴奋,又可以跟着郭老师学习班级管理大招了。

当我学习郭老师《将问题标尺化》的案例后,这两天,我一直在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成功转化一个问题学生。

作为班主任,遭遇最多的就是问题学生的处理。遇到屡教不改的学生时,我往往会失去了耐心,常常会采用简单粗暴的贴标签方式,不再转化他们。

这学期刚开学时,我班就有一位女生因为玩手机连续两次被我当场没收。

第一次,我打电话让家长到校,并要求家长配合遵守班级管理制度,把孩子领回家反省三天。家长表示同意,一声不吭把孩子领走了。

三天之后,孩子重新返校,虽然不再玩手机,但是很快,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上课睡觉。

我找孩子去年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原来她在八年级就有了手机瘾,天天打游戏、上网,手机被没收过多次,屡次叫家长也不见效,学习成绩经常在班里倒数,任课老师基本放弃了她。

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我有了心理准备。果然,不久之后,她又一次因为上课玩手机被英语老师发现,我第二次打电话让孩子的家长到校。

她的家长说,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把手机偷偷拿走了,让我再宽限这一次。

因为我已经了解了孩子以前的情况,所以我坚持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去,反省一周。家长看我态度坚决,又领着孩子回去了。

当这个女孩第二次返校之后,我和所有的任课老师一样,不再转化她。

现在回想起来,这两次手机问题的处理,我都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所以效果甚微。

前一段时间,我们学校举行歌咏比赛,因为服装不统一,家长在群里煽风点火,说各种不好听的话。幸好我班学生家长都比较通情达理,这件事情也没有再发展下去。

学习了郭老师的案例之后,我意识到家长的态度与我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关,是我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

在我班同学的眼中,这个女生还是有优点的,听我班学生说,她在七年级的时候,曾经是班里前十名的好学生,而且她文采比较好。

每一个孩子在老师面前展示的都不一定是他真实的状态,为了不再对她产生偏见,我决定要重新认识这位女生。

我准备采用郭老师的方法,大致分三步走:

第一步:不做是非判断和道德评价

我会在周一的时候,主动找她谈心,问她:“我们已经交往两个多月了,彼此已经非常熟悉。今天,我想和你交流一个问题,希望你不要有什么思想负担。我们就从手机问题入手吧,在使用手机这个方面,如果画出一个刻有10个刻度的尺子,1表示你完全被手机控制,10表示你控制了手机,你觉得你目前在哪个刻度?你希望自己达到哪个位置?为此,你准备怎么做?”

我还会接着告诉她:“你不用急着回答这个问题,我给你一天的时间考虑,明天早上,你把这个答案告诉我,相信你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对不对?”

问题学生是不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给她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让她在冷静地时候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冲动地回答,效果一定会有所不同。

第二步:用信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二天,即便她带来的答案是1,我也不会放弃她。我会真诚地对她说:“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你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就是你进步的表现,你也一定想改正这个缺点,我对你有信心。一周之后,我们相约再次交流,下次交流,你觉得自己会达到哪个刻度?对此,你又会做哪些?”

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期待的感情,可以使对方感到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心。

给她充足的时间,给她足够的信心,她一定会有所进步。

第三步:用宽容与爱帮助学生进步

第三次交流,我会让她对上一周的表现自我评价一下,如果有进步,我会及时表扬她。

然后,我会真诚地对她说:“为了增加对你的了解,我向以前的老师打听了你的情况,我才知道,你在七年级的时候,竟然是班里的前十名,你那么优秀,你是怎么做到的!原谅老师之前对你的不了解,你一定可以找回以前的自己。上一周你用刻度尺的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请你再认真思考一下,你觉得自己的成绩现在处于哪个位置?如果让你用刻度尺,1表示你完全不努力,10表示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你觉得你目前在哪个刻度?你希望自己达到哪个位置?为此,你准备怎么做?……

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给学生足够的宽容与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让学生在自信中闪光!

【附案例】:

将问题标尺化

郭力众 

 老师和学生交流中,将问题标尺化,有利于提升交流效果。

例如,老师和一位学生因为发怒的问题交流时,老师可以这样做:老师:在一把刻有1到10的尺子上,10表示愤怒完全控制了你,而1表示你完全控制了愤怒,那么,你现在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呢?

    Ⅹ            

1  2   3   4   5   6   7  8  9   10

我控制了愤怒                               愤怒控制了我


学生:大概处于9的位置吧。

老师:你这时处于9的位置,那么,当后天我们再次相见的时候,你希望处在哪里呢?如果你想达到7的位置,你会做些什么呢?这个例子就是将问题标尺化的具体运用。


           

 将问题标尺化的好处1、 简捷方便。将问题标尺化最大的好处就是简捷方便。标尺成了教师手中随手可画,随手可用的一个最直接最简便的工具:老师随时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自己想运用的标尺。如果没有纸,也可以在地上画出一条线来代表标尺。甚至,有时老师即便不画出标尺,仅仅问问学生:“在你的头脑中,画出一个刻有10个刻度的尺子……”这样的句子,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标尺的形状来。


2、运用广泛。将问题标尺化,运用范围极广。

如,对学生某一科学习成绩的分析:


    Ⅹ            

1  2   3   4   5   6   7  8  9   10

老师:你这一段语文学科表现,如果画出一个刻有10个刻度的尺子,1表示你完全不满意,10表示你完全满意,你觉得会在哪个刻度?下次考试时,你希望达到哪个位置,为此,你又准备怎么做?

 如,和学生人际关系的交流:

    Ⅹ            

1  2   3   4   5   6   7  8  9   10

老师:就你自己和同学相处的表现,如果画出一个刻有10个刻度的尺子,1表示你完全不满意,10表示完全满意,你觉得会在哪个刻度?下次我们再交流时,你希望达到哪个位置,为此,你又准备怎么做?

如,与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的沟通:

    Ⅹ            

1  2   3   4   5   6   7  8  9   10

老师:在使用手机这个方面,如果画出一个刻有10个刻度的尺子,1表示你完全被手机控制,10表示你控制了手机,你觉得你目前在哪个刻度?你希望自己达到哪个位置?为此,你准备怎么做?

甚至,标尺化还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程度:

    Ⅹ            

1  2   3   4   5   6   7  8  9   10

老师:就日前你的学习努力程度而言,如果画出一个刻有10个刻度的尺子,1表示你完全不努力,10表示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你觉得你目前在哪个刻度?你希望自己达到哪个位置?为此,你准备怎么做?……

3、将学生的问题具体化。运用标尺的最大作用,就是将学生的问题具体化。通常而言,老师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往往会无意识地渴望通过自己和学生一二次交流,就能够让学生改掉问题,其实,这种想法往往达不到效果。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尽管我们迫切希望学生改正这些问题,但是,问题往往是长期形成的。不能指望一二次交流就能够让学生全部解决问题,如果将重点放在可以解决和可以改变的事情上,既让学生看到问题所在,又要学生看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希望,减少学生的盲目性和挫败感。如不少学生已经习惯了抽烟,也有不少学生宁愿夜不归宿。面对这些学生,班主任所要做的工作,不能过于简化或是寄希望于幻想,关键是务实,把重点放在可见的、具体性的问题上。将问题标尺化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借助标尺可以为学生明确一个目标,促进学生慢慢改变行为。标尺就像是一个坐标,给学生提供一个参照的具体位置,这个位置,让学生相对明确自己在前行之路上目前所达到的状况,站在这个位置,可以展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的将来,也可以回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过去。如果问题没有标尺化,只是空洞的交流,会让学生处于茫茫沙漠中没有方向和路径的状态,只能凭借一种感觉,找不到具体的参照。就像是上面所例举的控制愤怒与要求停止愤怒是有不同的意思一样,这里面有着质的区别:一个是注重可以达到的实际效果,一个是乌托邦式的试图一举解决根本问题。

4、对于学生而言,将问题标尺化本身,就具有良好的自我觉察价值。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经常是处于无意识状态,当将问题标尺化的同时,学生不自觉地就会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反思,而标尺化能让学生从一个可以参照的量的角度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觉察价值。

一位老师在调解一对母女之间的信任时,就成功地将问题标尺化,让女生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将原来一个很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老师:王琳妈妈,孩子在本学期有3科不及格,而且旷课多次,对这种情况,你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呢?

妈妈:是的,我很难相信她了(对孩子皱眉)。我也希望能够再次信任她,但是这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了。

老师:王琳,如果我们设置一个1到10的标尺,你说你目前处于标尺上哪个位置呢?1代表你完全不被你妈妈信任,10代表你被完全信任。

王琳:大概处于2的位置。妈妈:这比我想像的还要低呀。

老师:王琳,在我们下次交流的时候,你希望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呢?

王琳:至少是5吧,但我不知道这对她来说有什么不同?

老师:王琳的妈妈,这会有什么不同吗?妈妈:任何事情都会产生不同。

老师:王琳,你说你现在处于2的位置,希望下周能够移动到5的位置。你认为你要做到前移3格,自己要怎么做呢?

王琳:也许我会准时回家,做作业,这样妈妈至少会看到我在努力。同时,不旷课对我的学习也有好处。

老师:王琳的妈妈,这样会有不同吗?

妈妈:可能吧。

王琳:你看她的态度啊!

老师:我想在信念程度下降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我感兴趣的是你们提出的想法。都很好。这些想法过去使用过吗?

王琳:算是吧。我想去年我在家好好学习和不旷课时,妈妈是相信我的。

老师:真的吗?

妈妈:是的。我记得,去年真不错。

老师:那么,要是在去年,你会把王琳放在标尺的哪个位置呢?

妈妈:也许是在8的位置吧。

老师:太好了。她当时都做了些什么,你给她这么高的信任度呢?

妈妈:她确实学习很认真,她的成绩也好。我要她回家,她就回家,她的朋友也会来我家玩,我可以去和她们见个面,而不用担心她们是什么人。

老师:那么,王琳,你现在知道该如何去做到这一点了吧。

王琳:我想是的。

老师:那就这么去做吧。听起来本周到达5的位置是很合理的。我希望你继续思考自己最终希望处在标尺的什么位置,好吗?

王琳:好的。

老师:王琳妈妈,我希望你能注意一下,本周王琳会做的一些提升你对她的信任度的具体事情,好吗?

妈妈:好的。

问题标尺化要注意的几点:

 1、调节的时间。将问题标尺化,老师每天问有刻度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取得短期和长期的成功。依照年龄段的不同,班主任老师可以适度调整学生改变的时间周期。如在小学里,可以将孩子们确定任务的时间限制在一个下午;而对一个初中生,时间可以安排两天或一周。在高中,最长的任务实施时间可以视情况适当延长。在短时间里完成一个任务,“每天进步一点点”,要比试图整个学期里改变学生行为更为可行。有时间,学生喜欢以周为单位将事情概念化。一个13岁的学生大概不可能去想(尽管也许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够如此)大学毕业后自己希望得到的工作——他也许会对周末能和同学在一起打篮球更感兴趣。所以,老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将时间调整以一周为单位。

2、要注意循序渐进。运用标尺化时,把重点放在那些能够取得成功的任务上。告诉学生标明的尺度,一次不要调整过大,这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步前进之前,不妨先迈出几小步。变化在某个点上出现,然后稳步向上攀升。告诫学生循序渐进可以防止他们把缓慢进展看作失败或是进步不够快速。事实上,把重点放在克服困难上,不让学生退回到被问题控制的状态,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另外,鼓励学生慢慢来的一个原因,是建立在“发生永久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这样的基础之上。一个练习吹笛的学生也许会发现,她演奏的进步要用分数衡量的话会不断地有起伏。改变也是螺旋式的,有时快,有时慢,但如果坚持不懈和期望值不要太高的话,可以更有效地走向成功。作为安慰和鼓励学生的方法,向学生讲明只有缓慢而持续不断地变化才更加持久这个道理,也许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做法会很有收益。

3、标尺化的运用语言句式。在确定了学生的问题刻度之后,老师会用这样语言模式的向学生发问:

下次交流,你希望达到哪个位置?对此,你会怎么做?

一周后我们再见时,你觉得自己会达到哪个刻度?对此你又会做哪些?

如果要达到你希望的位置,你会通过哪些做法达到你想达到的刻度?

这几个问句是老师将问题标尺化时的常用句式。这样的句式,将学生引向解决问题的步骤上面,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方法。这些行动和方法要可操作、可量化。以便对照落实。

甚至,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计划和方法形成文字,以便后期的对照与改进。

给问题标上刻度,将学生的问题具体化,有利于逐步解决学生的问题。在学生变得“停滞不前”的时候,在他们很难辨别自己是进步或是退步的时候,将问题标尺化,可以为慢慢地远离问题的影响提供一些小小的台阶,为成功铺就一些小小的平台。

你可能感兴趣的:(案例研讨|让学生在自信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