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 年轻大领导,为何成了“精致利己主义者”?

作者:小嘟博士

 01

 抗战胜利纪念日,黄秋斌落马。

 据贵州省纪委省监委权威发布消息,清华大学法学博士,贵州省粮食局局长黄秋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个中细节,外人不得而知。

但从国务院通报的黔东南州某县扶贫办13人“硕鼠”案来看,正义还是来得迟了一些。

彼时,身着白衬衫指点江山的黄书记,也许还会存有一丝幻想,凭自己的高学历和显赫的背景,应该能逃过一劫。 后来他出任粮食局局长,似乎做实了这一判断。

 然而,黄书记还是低估了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的决心。

说话算数,说零容忍,就是零容忍。

也许此时的黄书记,也是一声叹息:

 好好地来镀金,却被你们按下了水。

赤条条无牵挂,白茫茫真干净。

 02

黄秋斌在任何一个职务上,都没有干满三年。官至正厅级的黔东南州州委书记的时候,他才45岁。

 这样的火箭提拔,世所罕见。

在基层,一名干部十年内升至副处级,已经是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了。 比如,昨天被查处的黔西南州贞丰县常务副县长赵鑫,从六盘水市妇联科员干起,十年内官至常务副县长。在地方,已经是绝大多数人羡慕的对象。

黄秋斌的火箭上升,对外人而言是不正常,对清华人,尤其是本硕博都是清华的“三清人”来说,却是常态。

 这得益于该校独特的“双肩挑”培养模式。

 通过这种培养方式,该校短时间内向地方输送了大量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 当然,他们和黄秋斌一样,大多数都突破了“三年一提拔”的干部任用门槛。比如,著名的某省副厅级县委书记,彼时才29岁,比黄秋斌更加年轻。

 从制度实施的效果来看,清华确实拔得了头筹。

 更不用说,该校党政领导一年一度的各省大串联,为这些年轻干部“扶上马,送一程”,更是狠狠地踹了一脚马屁股。

 只可惜,即使是千里马,也有失前蹄的时候。

03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双肩挑”是一项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制度。

 制度设计的初衷,是通过在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中挑选一部分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中的尖子,将培养目标和优秀学生的内涵具体化、人格化。

一方面,本身业务学习和政治思想过硬,在学生中是政治强、思想好、业务精的榜样。

另一方面,与学生吃住在一起,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是不是很美好?

 给你一条金光大道,难道你还不“听话出活儿”吗?

 只可惜,制度的生命实践,最终走向了衰落,甚至变质成为拔苗助长的工具。

 许多学生辅导员,在临近毕业时被提拔到管理岗位,明确为副处级。

等到毕业下放地方挂职,立马升半格,成为正处级的年轻老领导。

哪怕是黄秋斌这样,硕士只取得结业证书的领导干部,也不妨碍他在身居高位的同时,回母校充充电,拿个在职法学博士学位。

 这就是黄秋斌们为什么火箭蹿升的原因。

 04

 只可惜,火箭提拔很有可能导致的恶果,是这些年轻老领导的“高位截瘫”。

更确切地说,是过早地养成了特权思想。

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少数人,总有一个显赫的位置,是为他们留好了的。

于是他们就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党性和党纪,习惯于靠表忠心、绣花活儿来讲政治。

 黔东南州一个县扶贫办13名干部,无一幸免身陷硕鼠窝案,不能不说,就是黄秋斌们“表忠心”式领导的一种结果投射。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上下其手,这是不是胆大包天?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古今皆然。

 05

对比之下,想到病倒在脱贫攻坚前线的姜仕坤书记,想到最近我们这里一位累死在扶贫路上的县长,一种莫名的哀伤和愤懑,不知不觉涌上我的心头。

 在许多基层干部殚精竭虑、担惊受怕地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些早早坐上直升机的年轻老领导,却在充满优越感地鄙视他们,从心底里认为他们愚蠢。

 即使并非“竹林七贤”,我也会长歌当哭。

 大大在梁家河大队,苦干实干就是七年。

黄秋斌们却在学校里,自带光环晃了七年。

 许多基层干部终其一生,在科级打转转。

而黄秋斌们一出学校,就是处级领导。

 登高跌重,一朝落马。辜负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事件 | 年轻大领导,为何成了“精致利己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