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这篇推送的时候,耳机里放的是喜欢的咖啡馆BGM,此时此刻坐在电脑前码字的我仿佛也像坐在咖啡馆最靠窗的那个夹角位置。
说起来,这大概是我远离‘广泛性社交’的第一年,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疫情,不过在这段日子里确实让我得到快速的成长和内心的平静。
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那种独处的时刻。独处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从人群里脱离出来,我对独处的理解是,关起门来一个人的时候也能得到内心的平和与喜乐,能够使自己静下来,做一下复盘或者只是单纯地发发呆、看看剧。
即使独身一人,也一点都不怕寂寞,甚至享受其中。
对于独处的定义其实各有不同,但大部分都认为独处就是在一个密闭环境里只有自己一个人,不过我认为还应该有一种情况:
外界无人能参透我心,无人能够达到彼此之间思想上的共鸣也是独处的一部分。
只不过我们的思维习惯让我们把独处这个词和‘孤单’划上等号,却忘了与他人不能产生思想上的交合本身也是一种孤独。
独处意味着一种成长,我们总该尝试着长大,尝试着去变成熟,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放弃掉、消耗掉那些曾经以为不可分离的东西。放弃这个过程意味着摘捡,抽离出一部分,才能让剩下的那部分更好的流动。
这个过程漫长而难捱,但请相信,熬过了寂寞黑夜的灯,会有灿烂的清晨与你相拥。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情感bot的树洞推送,被一个小孩子说的:“你不要怕前面比你高的怪兽哦。”
那一刻说实话我真的被暖到了。那个小孩子可能只是无心的说了表面的意思,但却让无数个大人感到温暖起来。
这个冬天真的很冷啊,但你千万不要怕前面比你高的怪兽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偏爱起明黄色,温暖、绚丽、一派生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听歌也开始偏爱起柔软平缓的轻音乐小调。
这可能与心境有一定的关系。
明黄色的日记本、北京秋天满地的银杏叶、四五点钟出门买东西时看到放学小孩书包上挂着的黄颜色卡通小老虎,都让我心情大好。
钱钟书先生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也是相同的观点。比起卯足劲儿钻向人堆,我还是更想暂时把门关起来,等我准备好了再开门。独处并没有什么方法论,有的只是我们这个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