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FS - NameNode的高可用

高可用

我们已经知道了,读取文件、上传文件,都需要经过NameNode,如果NameNode宕机了,那客户端就不知道往哪里读写数据,整个集群就不可用了。
image.png
Hadoop的高可用是通过zookeeper来实现的,Hadoop - 集群安装(高可用),这篇文章也提到了zookeeper的作用,实际上对于大数据的各个组件来说,很多高可用都是通过zookeeper来做的,我们下面看看zookeeper是如果实现Hadoop的高可用。在zookeeper中实现master选举的,可以看之前的文章zookeeper之master选举,这里不做细节补充。
高可用一般都是通过冗余的方式,部署多个节点,其中一个作为活动的节点,对外提供服务,剩余的节点作为处于待机状态,当活动节点不可以的时候,顶替成为活动节点。
在高可用的Hadoop中,NameNode的节点数量是2个,并且每个NameNode都有zkfc,用于和zookeeper进行通讯。
image.png
当其中一个NameNode成功的在zookeeper创建一个节点后,他就成了active节点,另外一个就是standby节点。active节点对外提供服务,standby节点监听zookeeper的节点,当发现active节点不可以的时候,就去zookeeper上创建节点,变成active节点。
image.png
DataNode需要定时的给NameNode发送心跳,NameNode就会在内存中记录每个DataNode最后发送心跳的时间,作为DataNode存活的依据,那此时是有两个NameNode的,如果仅仅把心跳发送到active节点上面,那故障转移的时候,新的active是不知道哪些DataNode是存活的,为了快速的实现故障转移,所以DataNode发送心跳的时候,就会获取到两个NameNode的地址和端口,一起发送自己的心跳信息。
image.png
NameNode内存中除了保存DataNode的心跳信息,还保存了元数据信息。为了让两个NameNode的元数据也同步,每次元数据有变更的时候,active节点也会把数据发送到journalnode集群,standby节点就会定期的从journalnode集群读取元数据信息。
image.png
为了保证NameNode的高可用,HDFS引入了zookeeper和journalnode,如果这两个不是高可用的,那也会影响到NameNode的高可用,所以这两个也要是高可用的。

联邦集群

高可用的NameNode也是有他的瓶颈,比如所有的访问都要经过active节点的NameNode,高可用的NameNode并没有减少active节点的压力,另外一个瓶颈就是元数据的管理,元数据会一直增长,NameNode的内存总有被消耗完的一天,并且一直加内存会导致每次加载元数据过多让启动变得异常慢,并且full gc的时间也很长。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HDFS推出了联邦集群。
既然一个NameNode有瓶颈,那就多几个NameNode来分单压力,如图下所示,有三组的NameNode,每组的NameNode都有active节点和standby节点。他们和zookeeper以及journalnode的关系跟高可用一样。
image.png
那这些NameNode是怎么管理元数据和DataNode的呢?联邦集群里引入了块池的概念,比如我们有三组的NameNode,那就有三个块池,每个DataNode就会划分成多个逻辑概念的块。
比如下图,假设每个DataNode分为三块,每个块都有对应的块池,第一组的NameNode往块池1读写数据,并保存对应的元数据信息。第二组的NameNode往块池2读写数据,并保存对应的元数据信息。第三组的NameNode往块池3读写数据,并保存对应的元数据信息。假设元数据原先为600G,那此时每个NameNode只要管理200G的元数据就好了。另外在读写上,也降低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大大减少了NameNode的压力。
image.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hadoophd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