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数字化转型加速,74%的全球CEO表示企业的数字化运营与2020年相比加速明显。毕马威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发现,科技对于金融的驱动作用被不断强化,金融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发生深刻变化。
报告调查自2021年6月15日启动,至2021年7月5日结束,共计回收214份有效问卷样本。通过联合课题组对问卷数据的归纳、整理和分析,并与2020年有关调查数据进行比较,最终形成报告。
报告显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资管业和保险业步伐加快。根据受访企业综合打分,银行业在金融科技的应用程度和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进度方面平均得分高于资管业和保险业。不仅如此,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日趋紧密。83%的受访企业认为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模式“非常紧密”和“较为紧密”,且“已经有成熟的合作案例”。
毕马威中国华东及华西区金融科技合伙人彭成初表示,金融科技有四个新机遇,第一是农村金融,也就是普惠金融的一部分,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科技的力量;第二是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债券都需要相应的评估、评级、智能投顾,这些配套要完善;第三是养老金融和养老产业,随着大健康国家政策的深入,一定会对养老金融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这是一个机遇;第四,金融的双向开放,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以及“十四五”规划中多次被提及,双向既是我们走出去,也是对方走进来,这也是一个机遇。
在金融科技的发展特点中,人才问题引起了重视。报告发现,缺乏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是当前金融科技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86%的受访企业认为“难以找到金融+科技复合背景的人才”是目前人才方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毕马威中国北方区金融科技合伙人张豪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几个支柱,人才就是其中一个,一定要人才真正流动起来,才会促进行业的发展,但是现在人才的流动受到很多限制。
“人才在哪儿?肯定是在高校密集的北上广,但现在二线城市的金融科技也在快速发展,比如苏州、南京等,此外还有粤港澳大湾区,所以如果要促进行业发展,一定要让那些优秀人才真正流动起来,人才愿意去,也没有后顾之忧。”张豪指出,政府一定要配套相应的吸引人才的政策,包括解决他们的落户、孩子的教育、养老、社保等问题;二是从税收上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一方面把人才吸引过来,要留住这些人才在当地成家立业继续发展。
此外,当前金融科技发展还有一个特点是金融科技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活跃。PE/VC仍是最主要投资方,占比46%;未对外融资企业和已上市企业的比例今年大幅提高,分别占比22%和15%。
金融+科技形成了金融生态圈,2021年发生了哪些变化?
对于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报告指出,金融科技产业布局更加优化,重点区域与城市的集聚引领效应更加明显,金融科技产业布局更加优化,重点区域与城市的集聚引领效应更加明显。从区域布局看, 分别有84%、65%、30%的受访企业将长三角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经济区列为其看好的首选或者次选的重点发展区域。从城市布局看, 34%的受访企业选择北京作为排名第一的重点发展城市,上海、深圳位 列第二(27%)和第三位(24%)。
张豪表示,有两个核心趋势,一是风险防范,二是机遇。
“数据安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数据的壁垒如果不打破,就没有办法自由流通,但是一旦把数据打通了,既要保护数据的安全又要让它充分流动,隐私计算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张豪表示,围绕着风险防范、数据安全、隐私计算,催生了一大批相关行业的专业公司。
彭成初表示,当前的金融科技数据安全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公开数据怎么开放,国家公开的数据到底怎么开放给大家用,层面是怎么样;第二个层面是有关数据本身的规则如何制定,比如说个人数据本身的规矩到底怎么定,是通过立法定还是应用;第三个层面是技术方面,最终还需要技术手段来把控,国家对技术方面的标准化如何制定、如何应用。
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业内亦称ABCD)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应用持续深化,隐私计算关注度快速提升。其中,67% 的受访企业将人工智能作为首选的核心技术; 有47%的受访企业看好隐私计算未来能够在金融科技行业发挥积极作用。妥善解决数据安全和数据质量痛点成为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分别有59%、 48%的受访企业认为,数据安全和数据质量问题是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亟需解决的主要痛点。
报告还强调,促进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需场景、标准、人才、政策协同发力。仍需探索商业可持续的落地场景(77%)、缺乏绿色金融 科技方面标准(57%)、缺乏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复合型人才(50%)是当前绿色金融科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