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开始,国内ERP项目的实施便在各大企业热火朝天地展开,2014年,国内大中型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ERP系统的普及。ERP已经在大中型企业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信息系统。企业核心业务的流转与管控,关键资源的计划与分配,业务与财务数据的核算均离不开ERP系统。
但与之同时,由于ERP系统大多是标准产品,定制化开发成本高,周期长,是所有企业用户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近些年,各行业受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企业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象般笨重的ERP系统越来越难以应对业务变化对系统灵活度的要求。
而随着疫情的推动下,国内企业对于数字化的迫切性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以低代码、RPA、AI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将会探讨这些新鲜产物与ERP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将会给企业IT生态带来什么改变?
代码,让ERP更灵活
低代码开发降低了企业级应用搭建门槛,让无编程基础的业务部门人员用拖拽的方式参与到业务流程应用开发之中,满足复杂的、个性化的应用开发需求,不需要再依赖于IT技术人员,从而降低人力成本,缩短项目周期。低代码平台的迭代速度快,且大部分的企业应用部署在云端,能够自动完成系统更新,大大降低后期运维的难度和时间成本。并且低代码平台能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互通,实现一次开发,多平台部署。
低代码平台相对传统软件开发优势明显,应用场景丰富,使得传统企业也能够采用互联网行业一样“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数字化发展模式。但是在很多大企业中,庞大复杂的ERP系统想要与低代码平台集成,又会出现没有二次开发权限、成本过高等难题。
这时RPA的出现,为企业ERP系统集成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
代码+RPA,让集成更简单
RPA是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简称,是指可以模拟人类在计算机等数字化设备中的操作,并利用和融合现有各项技术减少人为重复、繁琐、大批量的工作任务,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的机器人软件。使用RPA,就可以配置虚拟的“机器人”来做代替我们登录应用程序、移动文件、复制粘贴数据、填写表单、从文档中提取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以及抓取网页信息等等。
RPA用于在信息系统的自动化操作,具备自动执行预定流程和跨系统协同的能力。RPA可以嵌套在其他软件或作为接口进行软件功能的整合,也可以直接连接顶层软件而不侵入企业原有系统,增加软件系统稳定性,无需重新搭建系统,即可完成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互通。如果企业ERP系统很难低代码平台集成,则可以通过RPA机器人实现ERP系统与低代码平台的数据交互。
但是RPA只会模仿,并不“聪明”,在复杂场景下的应用比较困难,无法处理非结构化数据。而当今数据记录存储已不仅仅再满足于数字和文字,图像、声音、情绪、动作等难以量化的信息对企业也越来越重要。
PA+AI,让系统更智能
人工智能(AI)是一门研究和开发模拟、拓展人类智能的新兴技术。它能以类似人类智能的方式判断场景环境并做出反应。在企业级应用领域,目前主流技术是OCR、NLP、ML、SR、NLG等。
将RPA与AI相结合,AI可以通过观察学习人类的行为,并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成结构化数据,然后由RPA机器人进行模式化处理,这样就可以在复杂情况下完成自动化操作,这如同为“机器员工”装上了一个智慧大脑。比如客服机器人,就是混合了自然语言处理的RPA,可以分辨出客户的方言和情绪,并自动进行会话处理。
总结
低代码平台能够实现以无代码或少量代码的方式快速开发所需应用,让庞大复杂的ERP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可以大幅提升应用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低代码平台的核心在于加速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难度,却并不能解决重复性劳动的问题,于是RPA成为了重复劳动问题的最优解,把重复流程交给“机器人”来完成,既能够解放生产力,也能提升效率、减少失误,且不用更新现有系统。
RPA虽好,却只会机械地工作不懂变通。那么AI技术所具备的分析、归纳和决策能力就能够使一些非结构化数据和流程也变得自动化。然而AI技术的门槛较高,并不是每个企业每个技术人员都能够掌握的。这时,低代码又能够凭借着结构化、易用的特点大幅降低AI开发的难度。低代码、RPA、AI三者互相补足各自的缺点和空白,相辅相成。
目前,数字化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企业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传统ERP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许在低代码+RPA+AI的组合加持之下,能有更为优秀的表现。
关注公众号: 低代码LowCode,每周分享海外低代码领域新技术、新观点和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