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ReentrantLock
- 理解
之前我们讨论的可重入锁,翻译成英文就是ReentrantLock,大部分情况下这个英文单词要理解成这一锁特性,但少数情况下要理解成一个类
和 synchronized 定位类似,都是用来实现互斥效果,用来保证线程安全,同时这个锁是可重入的
public class Test {
static class Counter{
public int count=0;
public void increase(){
coun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unter counter=new Counter();
Thread t1 = new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50000; i++) {
counter.increase();
}
}
};
Thread t2 = new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50000; i++) {
counter.increase();
}
}
};
t1.start();
t2.start();
try {
t1.join();
t2.join();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counter.count);
}
}
- 用法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代码实现两个线程分别对一个变量count累加操作:
经过之前的学习,我们认为此方法打印count是线程不安全的,不会每次都很准确地打印10000:
之前我们学过的解决方法是使用synchronized保证线程的安全性,代码如下:
static class Counter{
public int count=0;
synchronized public void increase(){
count++;
}
}
但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创建ReentrantLock这一对象对其实现加锁,完整代码如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
public class Test {
static class Counter {
public int count;
public ReentrantLock locker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void increase() {
locker.lock();
count++;
locker.unlock();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unter counter=new Counter();
Thread t1 = new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50000; i++) {
counter.increase();
}
}
};
Thread t2 = new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50000; i++) {
counter.increase();
}
}
};
t1.start();
t2.start();
try {
t1.join();
t2.join();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counter.count);
}
}
- 与synchronized区别
那么,与synchronized同样都能对其实现加锁功能,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ReentrantLock把加锁和解锁拆成了两个方法,确实存在遗忘解锁的风险,但可以让代码变得更加灵活,可以把加锁和解锁的代码分别放到两个方法之中
synchronized在申请锁失败时,代码会死等。而ReentrantLock 可以通过trylock这个方法等待一段时间就放弃,不会浪费时间
synchronized是非公平锁,而ReentrantLock默认是非公平锁。但可以通过构造方法传入一个 true 开启公平锁模式
ReentrantLock 有更强大的唤醒机制,synchronized 是通过 Object 的 wait / notify 方法实现等待唤醒过程的,每次唤醒的是一个随机等待的线程。而ReentrantLock搭配 Condition 类实现等待-唤醒,可以更精确控制唤醒某个指定的线程。
- 总结
大部分情况下使用 synchronized就足够了
锁竞争激烈的时候,使用ReentrantLock , 搭配 trylock 方法可以更灵活地控制加锁的行为,而不是死等。
如果需要使用公平锁, 使用 ReentrantLock
二. 原子类
- 理解
保证线程安全不一定非得加锁,当然也可以用原子类,从java1.5开始,jdk提供了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这个包内包含一系列的原子操作类,提供了一种用法简单,性能高效,线程安全的更新一个变量的方式。其内部通常以CAS方式实现,因此性能通常比加锁实现i++要高很多,具体使用方法如下(上述例子)
public AtomicInteger count = new AtomicInteger(0);
public void increase() {
count.getAndIncrement();
}
- 常见的原子类
AtomicBoolean
AtomicInteger
AtomicIntegerArray
AtomicLong
AtomicReference
AtomicStampedReference
- 常见的方法
以 AtomicInteger 举例,常见方法有
addAndGet(int delta); 相当于 i += delta;
decrementAndGet(); 相当于–i;
getAndDecrement(); 相当于i–;
incrementAndGet(); 相当于++i;
getAndIncrement(); 相当于i++;
三. 线程池
- 为什么要引入线程池
解决并发编程的方案一般是靠多进程的,但是进程开销的资源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进一步地引入了多线程。虽然创建销毁线程比创建销毁进程看起来似乎更轻量了,但是在频繁创建毁线程的时还是会比较低效。线程池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某个线程不再使用了,并不是真正把线程释放,而是放到一个 "池子"中。当我们需要使用多线程的时候,直接从之前创建好的池子中取出一个就行了,当我们不用的时候,直接把这个线程放回池子中即可。
- 引入线程池的好处
当我们不用线程池的时候,频繁地创建或者销毁线程涉及到用户态和内核态的来回切换,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会创建出对应的PCB(进程控制块,英文是Processing Control Block),这样会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而且效率还会比较低。
当我们引入线程池后,相当于只在用户态完成各种操作,这样代码执行效率和系统开销会大大优化
- 创建线程池的方法
(1)ThreadPoolExecutor
使用Java标准库中的ThreadPoolExecutor方式创建,但需注意里面各自的参数代表的含义,使用起来相对而言比较复杂。
构造方法
2) Executors
使用 Executors 这个类创建,这个类相当于一个工厂类,通过这个工厂类中的一些方法,就可以创建出不同风格的线程池实例了。
部分方法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创建一个固定大小的线程池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创建一个可缓存的线程池,若线程数超过处理所需,缓存一段时间后会回收,若线程数不够,则新建线程。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创建出只包含一个线程数的线程池,它可以保证先进先出的执行顺序。
Executors.newScheduledThreadPool:创建一个可以执行延迟任务的线程池(放入的任务能够过一会再执行)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ScheduledExecutor:创建出具有一个单线程并且可以执行延迟任务的线程池
用法示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ecutorService 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for (int i = 0; i < 20; i++) {
service.submit(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
}
}
四. 信号量Semaphore
- 定义
信号量Semaphore一般用来表示可用资源的个数,相当于一个计数器,可类比生活中停车场牌子上面显示的停车场剩余车位数量。
当有车开进去的时候, 就相当于申请一个可用资源,可用车位就 -1 (这个称为信号量的 P 操作)
当有车开出来的时候, 就相当于释放一个可用资源, 可用车位就 +1 (这个称为信号量的 V 操作)
如果计数器的值已经为 0 了,还尝试申请资源,就会阻塞等待,直到有其他线程释放资源(计数器的值是大于等于0的)
- 作用
在创建信号量的时候,可以给定一个初始值(可用资源个数),当可用资源个数用完时,就会阻塞等待,以确保线程安全
若把信号量的初始值设成1,则计数器的值只能取0或1了,此时把这个信号量称为二元信号量,和锁的功能类似,有加锁(没法申请资源)和解锁状态(可以申请资源)
- 用法示例
下面我们创建15个线程,给定初始资源量为3个,然后先尝试申请资源(acquire),申请完资源后再休眠1秒,然后释放资源(release):
mport java.util.concurrent.Semaphore;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maphore semaphore = new Semaphore(3);
Runnable runnable =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System.out.println("准备申请资源");
semaphore.acquire();
System.out.println("申请资源成功");
// 申请到资源之后休眠1秒
Thread.sleep(1000);
semaphore.release();
// 释放资源
System.out.println("释放资源完毕");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创建15个线程,让这 15 个线程来分别去尝试申请资源
for (int i = 0; i < 15; i++) {
Thread t = new Thread(runnable);
t.start();
}
}
}
可以看到,由于资源数为3,所以前3个线程申请资源后很容易成功,而之后的线程就没有资源可以申请了,只能等到前3个线程把资源释放出来后再申请
信号量相当于是锁的升级版本,锁只能控制一个资源的有无,而信号量可以控制很多个资源的有无
五. CountDownLatch
- 理解
用于同时等待N个任务结束,就好比百米赛跑一样,只有当所有选手都到位之后,哨声响了之后才能同时出发开始跑步,当所有选手都通过终点时才会公布成绩。
- 用法
我们创建10个线程同时开始执行一个任务,每个任务执行完后记录一下,都调用 latch.countDown()方法。在CountDownLatch 内部的计数器同时自减。再创建一个主线程,其中使用 latch.await(); 阻塞等待至所有任务执行完毕(此时计数器为0)
用法示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untDownLatch;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CountDownLatch 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10);
Runnable runnable =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任务开始");
try {
Thread.sleep((long) (Math.random() * 10000));//生成随机数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latch.countDown();
System.out.println("任务完成!");
}
};
for (int i = 0; i < 10; i++) {
Thread t = new Thread(runnable);
t.start();
}
latch.await();
System.out.println("所有任务结束");
}
}
本文转载自博主「春风~十一载」的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