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

文章目录

  • 第三章
    •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 谓词
      • 连接词
      • 量词
    • 一阶谓词逻辑知识表示法
    • 产生式规则表示法
    • 产生式系统
    • 语义网络表示法
      • 分块语义网络
      • 分类学网络
      • 推理网络
    • 框架表示法
      • 框架结构
      • 框架表示法的特点
  • 第四章
    • 状态空间表示法
      • 状态
      • 算符
      • 问题的状态空间
      • 二阶梵塔难题
      • 爬山法
      • 八皇后问题
    • 图搜索问题
      • 图的概念
      • 图搜索分类
      • 盲目式搜索
      • 启发式搜索
      • 与或图
    • 博弈与博弈树
      • 博弈树
      • 极大极小搜索(Max-Min搜索)
      • α \alpha α- β \beta β剪枝搜索
  • 第五章
    • 合一及合一算法
    • 归结演绎推理
      • 鲁滨逊归结原理
      • 归结反演
    • 正向和反向推理方法
      • 正向演绎系统
      • 逆向演绎系统

本笔记参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慕课以及北京交通大学课程PPT记录。

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第三章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谓词

谓词包括一元谓词、二元谓词、多元谓词

  • 个体是常量:一个或者一组指定的个体;
  • 个体也可以是变量:没有制定的一个或者一组个体;
    • 变量具体赋值后,才能确定真假
  • 个体可以是函数:一个个体到另一个个体的映射;
  • 个体可以是谓词。

谓词公式

单个谓词是谓词公式,称为原子谓词公式。

谓词公式的性质

  • 永真性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1张图片

  • 可满足性

image-20211013215932355

  • 等价性
  • 永真蕴含

连接词

蕴含关系:P→Q,仅当Q为F时,表达式才为假

量词

  • 全称量词
  • 存在量词

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在同一命题中的次序会影响命题意思。

量词辖域

量词辖域:位于量词后面的单个谓词或者用括弧括起来的谓词公式。

约束变元与自由变元:辖域内与量词中间名的变元称为约束变元,不同名的变元称为自由变元。

一阶谓词逻辑知识表示法

步骤

  • 定义谓词及个体
  • 变元赋值
  • 用连接词连接各个谓词,形成谓词公式

特点

  • 优点
    • 自然性
    • 精确性
    • 严密性
    • 容易实现
  • 缺点
    • 不能表示不确定的知识
    • 组合爆炸
    • 效率低

产生式规则表示法

确定性规则

只要前提满足,结论一定正确

基本形式:IF P THEN Q、 或 P→Q、

不确定性规则

基本形式:IF P THEN Q(置信度) 或 P→Q(置信度)

确定性事实性知识

表示:(对象,属性,值) 或 (关系,对象1,对象2)

不确定性事实性知识

表示:(对象,属性,值,置信度) 或 (关系,对象1,对象2,置信度)

产生式与蕴含式的区别

  • 除逻辑蕴含外,产生式还包括各种操作、规则、变换、算子、函数等。
  • 蕴含式只能表示精确知识,产生式还可以表示不精确的知识。

巴科斯范式BNF(backus normal form)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2张图片

产生式系统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3张图片

  • 规则库:相应领域内知识的产生式集合
  • 综合数据库:存放问题求解过程中各种当前信息的数据结构
  • 控制系统:由一组程序组成,负责整个产生式系统的运行,实现对问题的求解

产生式系统就是不断对特征进行匹配,并将匹配结果加入特征中,知道匹配到相应结果。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4张图片

语义网络表示法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5张图片

两个弧连接的结点之间的关系默认为合取关系。用封闭的虚线作为析取界限,表示析取关系,并注以DIS。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6张图片

如果合取关系嵌套在析取关系内部,也应用虚线围起来,并标以CONJ。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7张图片

“非”的关系用NEG表示。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8张图片

蕴涵关系用一对封闭虚线表示,前项标以ANTE,后项标以CONSE。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9张图片

具有继承性的关系:

  • ISA:表示层次关系
  • AKO:表示集合关系
  • ISPART:表示组成关系

分块语义网络

结点:物理实体、概念、性质和关系。

:该关系所涉及参数。

lFORM-OFCOMP-OF均为LISP函数,在语义网络中表示为: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10张图片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11张图片

分类学网络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12张图片

推理网络

:断言,取值为真、假,或附以确信度。

:规则。

结点格式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13张图片

规则格式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14张图片

推理方式——混合主动式

过程:不断修改各结点的可信度(后验概率),直至顶层结点的可信度超过某一阈值为止。

  • 正向推理:每当用户输入一个证据E及其可信度,系统就沿推理网络修改各结点的可信度。
  • 主动式推理:在推理的任何时刻,用户都可以为系统提供信息(任何层次结点的信息)。
  • 反向推理:正向推理结束后,如果已经确定了存在某种矿藏,则输出结果;否则进行反向推理,为断定某种矿藏的成矿寻找有关数据。

框架表示法

一种描述所论对象属性的数据结构。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15张图片

框架结构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16张图片

例:教师框架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17张图片

框架表示法的特点

  • 结构性:便于表达结构性知识,能够将知识的内部结构关系及知识间的联系表示出来
  • 继承性:框架网络中,下层框架可以继承上层框架的槽值,也可以进行补充、修改

第四章

问题规模很大或很复杂,以至于不可能考虑其目标的全部可能性时,以解决寻优问题为目标的优化算法就转变为局部搜索。

局部搜索算法的终止条件一般有两种选择:

  • 时间限制
  • 搜索获得的当前目标不能再改善

状态空间表示法

状态空间法:基于解答空间的问题表示和求解方法,它是以状态和算符为基础来表示和求解问题的。

主要包括:状态、算符、状态空间

状态

状态:表示问题求解过程中每一步问题状态的数据结构,一般用一组数据表示:
S k = { S k 0 , S K 1 , . . . } S_k=\{Sk_0, SK_1, ...\} Sk={ Sk0,SK1,...}
​ 式中每个元素为集合的分量,称为状态变量。

迷宫问题的状态表示: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18张图片

八数码问题的状态表示: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19张图片

算符

算符:当对一个问题状态使用某个可用操作时,它将引起该状态中某些分量值的变化,从而使问题从一个具体状态变为另一个具体状态。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20张图片

迷宫问题的算符: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21张图片

八数码难题的算符: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22张图片

问题的状态空间

问题的状态空间:用来描述一个问题的全部状态以及这些状态之间的互相关系。

状态空间常用一个三元组表示: ( S , F , G ) (S, F, G) (S,F,G)

  • S S S:为问题的所有初始状态的集合;
  • F F F:算符的集合;
  • G G G:为目标状态的集合。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23张图片

八数码的状态空间: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24张图片

状态图示法:状态空间的图示形式,其中节点表示状态,边表示算符,求解过程就是求相应路径的问题(搜索)。

二阶梵塔难题

状态: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25张图片

算符: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26张图片

状态空间图: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27张图片

爬山法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28张图片

局部最大值可能出现在局部最大值、“平坦”局部最大值、山肩的平坦处。

爬山法是一种贪心算法,即从当前状态出发,向相邻状态进行试探,若发现某个相邻转台比当前状态更好,则转入相邻状态并放弃当前状态。

八皇后问题

八皇后问题若不做任何约束,则可能的排列数很大。若限制每个皇后只能再同一行或同一列移动,则排列数大大减少。

八皇后问题中,需要采用一个代价函数h。其代表再八皇后问题中,两两冲突对的个数h值不能增加,只能慢慢减少,以此作为标准判断是否从当前状态移动到相邻状态。

图搜索问题

图的概念

  • OPEN表:记录带拓展节点
  • CLOSED表:记录已拓展的节点
  • 必须记住从目标返回的路径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29张图片

图搜索流程: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30张图片

搜索图:算法结束后,所生成的“足迹”为一个图 G G G

搜索树:由于每个节点都有一个指针指向父节点,这些指针指向的节点构成 G G G的一个支撑树。

图搜索分类

对OPEN表中节点排序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搜索策略,不同的搜索搜索策略效率不同。

  • 无信息搜索(盲目式搜索)
  • 宽度优先搜索
  • 深度优先搜索
  • 等代价搜索
  • 有信息搜索(启发式搜索)
  • A算法
  • A*算法

盲目式搜索

按预定的控制策略进行搜索,在搜索过程中获得的中间信息不用来改进控制策略。

宽度优先搜索(BFS)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31张图片

BFS的性质:

  • 属于图搜索
  • 新拓展的节点排在OPEN表末端
  • 当问题有解时,一定能找到解
  • 方法与问题无关,具有通用性
  • 效率较低

深度优先搜索(DFS)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32张图片

与BFS的不同在于,DFS将待拓展的节点放在OPEN表的开头。

节点深度:

  • 起始节点深度为0。
  • 任何其他节点的深度为其父辈节点深度加1。

DFS的特点:

  • 搜索一般不能找到最优解。若解在该分支上,则能很快找到解;若解不在该分支上,则不能;若该分支为无穷深度,则永远不可能找到解。可以定义深度界限 d m d_m dm来解决这个问题。
  • 深度界限 d m d_m dm 不合理时,也有可能找不到解,如 d m d_m dm定义过小的情况。将 d m d_m dm更改为可变深度限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等代价搜索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33张图片

核心思想:利用边的代价,对OPEN表进行排序。若每条边的代价为1,则等代价搜索即为BFS。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34张图片

小结

  • BFS按“层”进行搜索,先进入OPEN表的节点先被考察。
  • DFS沿纵深方向进行搜索,后进入OPEN表的节点先被考察。
  • 等代价搜索首先扩展最小代价节点。

启发式搜索

盲目式搜索的缺点:效率低,耗费过多的计算空间与时间。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35张图片

盲目式搜索只知道 S 0 → n S_0→n S0n,但是启发式搜索可以通过 S 0 → n S_0→n S0n n → S g n→S_g nSg两者来判断目标,向最有希望的方向搜索。

八数码难题: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36张图片

S 0 S_0 S0 S A S_A SA S B S_B SB S C S_C SC相比, S B S_B SB S g S_g Sg最相似,变为 S g S_g Sg移动次数最少,故先拓展 B B B节点。

启发式信息:与具体问题求解过程有关的,并可知道搜索过程朝着最有希望的方向前进的控制信息。

启发式需要猜测:

  • 从节点 n n n开始,找到最优解的可能性?
  • 从起始节点开始,经过节点 n n n,到达目标节点的最佳路径的费用?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定义一个评价函数 f ( n ) f(n) f(n),用于估算节点“希望”程度。
f ( n ) = g ( n ) + h ( n ) f(n)=g(n)+h(n) f(n)=g(n)+h(n)
g ( n ) g(n) g(n):从起始状态到当前状态 n n n的代价。

h ( n ) h(n) h(n):从当前状态到目标状态的估计代价(启发函数)。

A算法

  • 局部择优算法

    1. 把初始节点 S 0 S_0 S0放入OPEN表中,表示 f ( S 0 ) f(S_0) f(S0)
    2. 如果OPEN表为空,则问题无解,退出;
    3. 把OPEN表的第一个节点(记为节点 n n n),放入CLOSED表中;
    4. 考察节点 n n n是否为目标节点,若是,则得解,退出;
    5. 若节点 n n n不可拓展,则转第2步;
    6. 拓展节点 n n n,用评价函数 f ( x ) f(x) f(x)计算每个子节点,并按评价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放入OPEN表的首部,并为每一个子节点都配置指向父节点的指针,转第2步。
  • 有序搜索算法:选择OPEN表中具有最小 f f f值的节点作为下一个要拓展的节点。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37张图片

八数码难题难题的有序搜索搜索图: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38张图片

有序搜索有一点儿类似DFS。

A*算法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39张图片

g ∗ ( n ) g^*(n) g(n):从初始节点 S 0 S_0 S0到任意节点 n n n的一条最佳路径的代价。

h ∗ ( n ) h^*(n) h(n):从节点 n n n到目标节点的一条最佳路径的代价。

A*算法有评价函数:
f ( n ) = g ( n ) + h ( n ) f(n)=g(n)+h(n) f(n)=g(n)+h(n)

  • g ( n ) g(n) g(n)是对 g ∗ ( n ) g^*(n) g(n)的估计, g ( n ) > = g ∗ ( n ) g(n)>=g^*(n) g(n)>=g(n)
  • h ( n ) h(n) h(n)是对 h ∗ ( n ) h^*(n) h(n)的估计,且满足对所有的 n n n h ( n ) ⩽ h ∗ ( n ) h(n) \leqslant h^*(n) h(n)h(n)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40张图片

八数码难题: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41张图片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42张图片

根据 h ( x ) h(x) h(x)函数值,有:
0 ⩽ h 1 ( n ) ⩽ h 2 ( n ) ⩽ h ∗ ( n ) 0\leqslant h_1(n)\leqslant h_2(n)\leqslant h^*(n) 0h1(n)h2(n)h(n)
由于 h 2 ( n ) h_2(n) h2(n)相较于 h 1 ( n ) h_1(n) h1(n)更接近于 h ∗ ( n ) h^*(n) h(n),故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二更好。

A*算法的搜索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h ( n ) h(n) h(n),在满足 h ( n ) < = h ∗ ( n ) h(n)<= h^*(n) h(n)<=h(n)的前提下, h ( n ) h(n) h(n)的值越大越好。

衡量一个搜索策略性能的准则:

  • 问题有解是否能找到
  • 搜索空间小
  • 解最佳

与或图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43张图片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44张图片

  • 与图:要解决A问题,需要解决B、C、D三个问题,从而求解。
  • 或图:要解决A问题,需要解决B或C问题,从而求解。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45张图片

  • 弧线:父辈节点指向子节点的连线,表示操作符;
  • 或节点:只要解决某个问题就可以解决其父辈问题的节点集合;
  • 与节点:只有解决所有子问题,才能解决其父辈问题的节点集合。

当所有节点都是或节点时,这是变为状态空间图。

除起始节点外,所有节点只有一个父节点,此时为与或树。

与或图的结构

  • 初始节点对应于原始问题描述;
  • 对应本院问题的节点叫做叶节点;
  • 中间问题对应非终叶节点。

与或图有解的条件是:起使节点是可解的。

与或图BFS搜索

  1. 把原始问题作为初始节点 S 0 S_0 S0,并把它作为当前节点;
  2. 应用分解或等价变换对当前节点进行拓展;
  3. 为每个节点设置指向父节点的指针;
  4. 选择适合的节点作为当前节点,反复执行第2步和第3步,在此期间要多次调用可解标志过程和不可解标志过程,直到初始节点被标为可解节点或不可解节点为止。

与或图DFS搜索

  1. 要判断从OPEN表取出来的节点深度。如果等于深度界限,认定它是不可解节点。

  2. 拓展节点 n n n把其子节点放入OPEN表的前端,即新产生的节点先拓展

在对与或图进行搜索时,需要关注节点是与节点还是或节点。

博弈与博弈树

博弈树

一种特殊的与或树。其节点为博弈的格局(棋局),相当于状态空间中的状态,反映了博弈的信息,并且与节点、或节点隔层交替出现。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46张图片

与或节点交替出现的原因:我方走步时,我方只需选择一种好步骤执行,是或关系;而对方走步时,我方则需要考虑所有好步骤,是与关系。

在博弈树中,所有能使自己一方获胜的终局是本原问题,相应节点为可解节点,所有能使对方获胜的终局都是不可解节点。

极大极小搜索(Max-Min搜索)

基本思想:

  • 目的是为博弈双方中的一方寻找一个最优行动方案;
  • 要寻找最优方案,就要通过计算所有可能的方案进行比较;
  • 方案的比较是根据问题的特征来定义一个估价函数,用来估算当前博弈树端节点的得分;
  • 当计算出端节点的估值后,再推出父节点的得分:
    • 节点,选择子节点中的最得分为父节点得分
    • 节点,选择子节点中的最得分为父节点得分
  • 若一个行动方案能获得较大得分,则它就是当前最好的行动方案。

搜索步骤:

  1. 生成k-步博弈树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47张图片

  1. 评估棋局(博弈状态)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48张图片

打分评估方法是从叶节点自下而上进行打分。

  1. 回溯评估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49张图片

  1. 递归循环

image-20211031173549455

α \alpha α- β \beta β剪枝搜索

在生成博弈树的过程中计算评估各节点的倒推值。

搜索策略:k-步博弈;深度优先;每次扩展一个节点;一边扩展一边评估。

基本概念:

  • 节点,选择子节点中的最得分为父节点得分的下界,称为 α \alpha α
  • 节点,选择子节点中的最得分为父节点得分的上界,称为 β \beta β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50张图片

由于在最左侧分支中,已经求得 α \alpha α=-1,又求得第二分支的第一次分支中得分为-1,那么第二分支的 β \beta β=-1。即使第二分支中还有次分支的值比-1大或小, α \alpha α的也不会受到影响。故X处进行剪枝。

以上过程是根据Min节点上界与Max节点下界进行判断。

剪枝规则:

  • 任何节点 x x x β \beta β值如果不能升高其父节点的 α \alpha α值,则对节点 x x x以下的分支可停止搜索,并使 x x x的倒推值为 β \beta β
  • 任何节点 x x x α \alpha α值如果不能降低其父节点的 β \beta β值,则对节点 x x x以下的分支可停止搜索,并使 x x x的倒推值为 α \alpha α

第五章

合一及合一算法

文字:正、负原子公式,前面有否定连接词的谓词公式为负原子公式。

子句:仅使用析取连接词将原子公式连接后的公式。

空子句:不包含任何文字的子句。

  • 空子句是永假的,不可满足的。

Horn子句:至多有一个正文字的子句,其中正文字称为Horn子句头,其他称为子句体。

置换:设 x 1 , … , x n x_1,…,x_n x1,,xn n n n个变量,且各不相同, t 1 , … , t n t_1,…,t_n t1,,tn n n n个项(常量、变量、函数), t i ≠ x i t_i\ne x_i ti=xi,则用 t i t_i ti替换变量 x i x_i xi操作形成的有限序列 x 1 / t 1 , … , x n / t n {x_1/t_1, …,x_n/t_n} x1/t1,,xn/tn称为一个置换(运算)。

置换乘积(置换合成):设 θ \theta θ λ \lambda λ是2两个置换,则先 θ \theta θ λ \lambda λ作用于公式或项,称为置换乘积,用 θ o λ \theta^o\lambda θoλ表示。

合一:通过相关置换使不同的一阶谓词公式称为相同的过程。

合一置换:设有一组谓词公式 { F 1 , … , F k } \{F_1,…,F_k\} { F1,,Fk}和置换 θ \theta θ,使得 F 1 θ = F 2 θ = … = F k θ F_1\theta=F_2\theta=…=F_k\theta F1θ=F2θ==Fkθ,则 θ \theta θ称为合一置换, F 1 , … , F k F_1,…,F_k F1,,Fk称为可合一的。

最一般合一置换(mgu):如果 σ \sigma σ θ \theta θ都是公式组 { F 1 , … , F k } \{F_1,…,F_k\} { F1,,Fk}的合一置换,且有置换 λ \lambda λ存在,使得 θ = σ o λ \theta=\sigma^o\lambda θ=σoλ,则称 σ \sigma σ为公式组 { F 1 , … , F k } \{F_1,…,F_k\} { F1,,Fk}的最一般合一置换。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51张图片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52张图片

归结演绎推理

定理 Q Q Q P 1 , P 2 , … , P n P_1,P_2,…,P_n P1,P2,,Pn的逻辑结论,当且仅当 ( P 1 ∧ P 2 ∧ … ∧ P n ) ∧ ¬ Q (P_1\wedge P_2\wedge …\wedge P_n)\wedge \lnot Q (P1P2Pn)¬Q是不可满足的。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53张图片

谓词公式生成子句集步骤: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54张图片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55张图片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56张图片

鲁滨逊归结原理

子句集中子句之间是合取关系,只要有一个子句不可满足,则子句集就不可满足。

基本思想:检查子句集 S S S中是否包含空子句,若包含,则 S S S不可满足。若不包含,在 S S S中选择合适的子句进行归结,一旦归结出空子句,就说明 S S S是不可满足的。

定义3.1(归结):设 C 1 C_1 C1 C 2 C_2 C2是子句集中的任意两个子句,如果 C 1 C_1 C1中的文字 L 1 L_1 L1 C 2 C_2 C2中的文字 L 2 L_2 L2互补,那么从 C 1 C_1 C1 C 2 C_2 C2中分别消去 L 1 L_1 L1 L 2 L_2 L2,并将两个子句余下的的部分析取,构成新的子句 C 12 C_{12} C12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57张图片

定理3.2:归结式 C 12 C_{12} C12是其亲本子句 C 1 C_1 C1 C 2 C_2 C2的逻辑结论。如果 C 1 C_1 C1 C 2 C_2 C2为真,则 C 12 C_{12} C12为真。

推论1:设 C 1 C_1 C1 C 2 C_2 C2是子句集 S S S中的两个子句, C 12 C_{12} C12是它们的归结式,若用 C 12 C_{12} C12代替 C 1 C_1 C1 C 2 C_2 C2后得到新子句集 S 1 S_1 S1,则由 S 1 S_1 S1不满足性可推出原子句集 S S S的不可满足行,即:
S 1 的 不 可 满 足 性 ⇒ S 的 不 可 满 足 性 S_1的不可满足性\Rightarrow S的不可满足性 S1S
推论2:设 C 1 C_1 C1 C 2 C_2 C2是子句集 S S S中的两个子句, C 12 C_{12} C12是它们的归结式,若 C 12 C_{12} C12新子句集加入原子句集 S S S得到新子句集 S 2 S_2 S2,则 S 1 S_1 S1 S 2 S_2 S2在不满足性的意义上是等价的,即:
S 2 的 不 可 满 足 性 ⟺ S 的 不 可 满 足 性 S_2的不可满足性\Longleftrightarrow S的不可满足性 S2S
谓词逻辑中的归结原理(上一小节有讲):

定义3.2:设 C 1 C_1 C1 C 2 C_2 C2是两个没有相同变元的子句, L 1 L_1 L1 L 2 L_2 L2分别是 C 1 C_1 C1 C 2 C_2 C2中的文字,若 σ \sigma σ L 1 L_1 L1 ¬ L 2 \lnot L_2 ¬L2最一般合一,则称 C 12 = ( C 1 σ − { L 1 σ } ∨ ( C 2 σ − { L 2 σ } ) ) C_{12}=(C_1\sigma-\{L_1\sigma\} \vee (C_2\sigma-\{L_2\sigma\})) C12=(C1σ{ L1σ}(C2σ{ L2σ})) C 1 C_1 C1 C 2 C_2 C2的二元归结式。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58张图片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59张图片

归结反演

证明步骤:

  1. 将已知前提表示为谓词公式 F F F
  2. 将待证明的结论表示为谓词公式 Q Q Q,并否定得到 ¬ Q \lnot Q ¬Q
  3. 把谓词公式集 { F , ¬ Q } \{F,\lnot Q\} { F,¬Q}化为子句集 S S S
  4. 应用归结原理把子句集 S S S中的子句进行归结,并把每次归结得到的归结式并入到 S S S中。如此反复,若出现空子句,则停止归结, Q Q Q为真得证;未出现空子句,则继续。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60张图片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61张图片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62张图片

正向和反向推理方法

正向演绎系统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63张图片

一个与或图表示的子句集就对应于在图的文字结点上结束的解图集。

将相应规则转换为与或图: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64张图片

正向演绎系统中,所推出的目标即叶子节点之间的关系为析取,与归结反演系统对偶。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65张图片

逆向演绎系统

image-20211101221356664

与或图的描述:

【课程笔记】人工智能导论——从四个学校东拼西凑的产物_第6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笔记,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