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 Performance 读书笔记 - 操作系统(1)

本系列是针对 Systems Performance: Enterprise and the Cloud, 2nd Edition (2020) 书籍的读书笔记,加入了一些个人理解以及拓展,并且针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提供了一些额外的参考

内核(Kernel)

经典模型中,内核在操作系统结构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System Performance 读书笔记 - 操作系统(1)_第1张图片

从里到外分别是:

  • 硬件(Hardware):操作系统运行在的硬件设备。
  • 内核(Kernel):操作系统的核心软件,内核管理着 CPU 调度、内存、文件系统、网络协议以及各种系统设备(磁盘 IO、网络 IO 等等)。通过系统调用提供服务。
  • 系统调用(System Calls):提供访问硬件设备或者内核服务的程序接口。例如 open, close, read, write, ioctl等,需包含头文件unistd.h
  • 系统库(System Libraries):直接用系统调用可能不太方便,我们可以使用封装好的库函数进行编程使用。从图上可以看出,这里其实有个缺口,因为应用也可以不使用系统库而是直接使用系统调用。例如像是 Go 语言运行环境,他就使用了自己封装的系统调用层而不是标准库 libc

目前很多操作系统都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做了变种,之后我们会详细分析。

内核执行

经过不断地迭代,内核目前已经非常庞大,有上百万的代码。内核的执行是按需的,例如当用户级别的应用程序发起了系统调用,或者设备发送了一个中断(interrupt)的时候。另外,某些内核线程回异步执行一些维护性的工作,可能包含内核时钟程序以及内存管理任务,但是这些任务都会尽量保持轻量级并只占用很少的 CPU 资源。

像 Web 服务器这种 I/O 密集型的应用(不断的接受请求返回响应),会经常在内核上下文中执行。计算密集型的应用则会尽量不打扰内核,可以不中断地在 CPU 上执行。内核调度器会决定那个线程会运行,哪个会等待,以及调度到哪个 CPU 上。内核会选择硬件缓存更热或者对于这个进程本地性更好的 CPU,来提高性能。

内核态以及用户态

内核态(kernel mode):运行内核程序的时候,CPU 处于的模式即内核态,在这一状态下,设备的一切访问以及各种特权命令执行都是被允许的。内核控制对于设备的访问来实现多进程处理。除非明确指定,否则进程之间或者用户之间的数据是无法互相访问的

用户态(user mode):运行用户程序的时候,CPU 处于的模式。通过系统调用,会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用更高的权限级别执行:

System Performance 读书笔记 - 操作系统(1)_第2张图片

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是一种模式切换(mode switch),所有的系统调用都会模式切换,某些系统调用还会上下文切换:遇到硬盘 IO 或者网络 IO 的线程会上下文切换到可以运行的线程。这种切换都是有性能损耗的,一般通过如下几种优化来避免:

  • 用户模式系统调用(User-mode syscalls):可以在用户模式库实现一些系统调用。Linux 通过暴露 virtual dynamic shared object (vDSO)来实现,可以参考:https://man7.org/linux/man-pa...
  • 内存映射(Memory mappings):用于按需装载内存页(缺页中断),后面还会提到。这样能避免直接访问 IO 造成系统调用。
  • 内核绕开(Kernel bypass):可以让用户态程序直接访问设备,例如 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这里推荐一篇关于 DPDK 的文章
  • 内核态应用:例如运行在内核的 TUX 服务器,以及 BPF(Berkeley Packet Filter). 关于 BPF,有一个著名的基于 BPF 实现的工具集合是:https://github.com/iovisor/bcc

System Performance 读书笔记 - 操作系统(1)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spring-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