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格式、范文及书写规范要求

一、 定义: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国内外大多数医学期刊都辟有综述栏目。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二、格式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

三、写法

  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纵横结合式写法

  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总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四、书写规范要求:

一、论文版式、格式

1、字数:3000~5000字

2、论文开本

论文开本大小:210mm×297mm(A4纸)

3、标题:论文分三级标题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或16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或14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或12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4、正文字体:正文采用五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5、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

6、文中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 New Roman正体。

7、表格和图例有中英文对照。

二、论文的各组成部分与排列顺序

中文标题

英文标题

作者,单位(班级)

中文摘要

关键词

英文摘要

关键词

1引言

2正文

  2.1

2.1.1

  2.2

3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可顺序编码,即按文中引用的顺序编码。作者姓名写至第三位,余者写“,等”或“,et al.”。

连续出版物:序号 作者. 文题. 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译)著:序号 作者. 书名(,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如何撰写综述性论文

第一部分什么是综述?

    综述,其中综是综合,述,更多的不是叙述,而是评述和述评。只评述还不够,还要就观点、材料和方法进行综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第二部分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另一种是“小综述”。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所以,这种综述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第三部分综述的写作过程和方法

    怎样写文献综述?形式可大可小,看8-10篇与科研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高度的总和、概述、分析,从概念到理论,不要出现摘要堆积;在内容上,与科研课题结合起来。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经验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第四部分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

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第五部分综述的写作技巧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 Effect of (因素) 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 (观测对象)in (研究对象) Progress

 

c) 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

 

d) Methods for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指能代表整篇综述意义的3~5个词语。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

 

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五句 第六句

 

主题句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等。

 

主题句研究支持1 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等。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主题句 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等。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

 

5.3 相关研究不必全部列举,每一个主题举2-5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

 

5.4 常用句式

 

了解…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对认识…有重要的意义

 

…的特征可用…来描述,其中常用的有…

 

由于…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通过…来描述各因素对…的影响

 

影响…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进行论述

 

…不仅取决于…,而且受到…的制约

 

…与…有关

 

…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研究表明…

 

产生…的原因有…

 

6 结语

 

一般为展望结构,如果是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阐述清楚。

1 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
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
,总结,做出评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2
 综述的内容要求 
选题要新:
 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说理要明:
 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写. 
层次要清:
 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语言要美:
 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文献要新:
 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校者把关:
 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3
 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性课题,要指明争的焦点所在. 
主体:
 主要包括据和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据;对有争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②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1)
 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2) 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3)
 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总结: 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文献:
 写综述应有足够的参考文献,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者的劳动及表明文章引用资料的根据外,更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综述性文是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说明问题的,读者如有兴趣深入研究,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必须严肃对待. 
4
 综述的写作步骤 
选定题目
 选定题目对综述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题首先要求内容新颖,只有新颖的内容才能提炼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题目.选题还应选择近年来确有进展,适合我国国情,又为本专业科技人员所关注的课题,如对国外某一新技术的综合评价,以探讨在我国的实用性;又如综述某一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供普及和推广.选题通常有几种:一种是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选题,对此作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一种是选题与作者专业关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乐于探索的课题;还有一种是医学科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题目不要过大,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实践证明,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写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此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查阅文献
 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对初学者来说,查找文献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许多初学综述写作者都是这样开始的.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 
加工处理:
 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撰写成文:
 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 
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点又有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要考虑到医学界专家所能接受的程度,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按常规修稿方法,反复修改加工. 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必须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综述的内容越集中,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 
文摘的写作
 
1
 文摘的用途 
文摘是文的窗口,读者通过它可了解文所述的内容,判断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有用.此外,文摘有助于读者掌握原文精华,节省大量时间,精力,也可为文献检索服务. 
2
 文摘的定义和类型 
按国家标准,文摘的定义为:"以提供原文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蚊香重要内容的语义连贯的短问."因此,文摘是一篇简练准确的,具有自明性的独立短文,具有短,精,完整的特点. 
文摘的要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其他(讨). 
目的枣研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方法枣所用的原理,理,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 
结果枣实验,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的结果,得到的效果等.
 
枣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方向,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其他枣不属于研究,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
 
文摘一般分为报道性,指示性,报道/指示性3类.
 
报道性文摘:旨在向读者原文的定性,定量信息,基本上反映了原文的技术内容.概述文献的主要点,过程和结果,给出主要研究目的和范围,主要内容,实验方法和过程,主要结果和现象,主要数据和结.内容完整,可以独立使用.主要适用于描述以实验工作为内容的文或其他反映单一主题的文献.撰写这类文献时,应将文中的方法,结果和结写得详细,而目的部分写得简单,甚至省略,字数一般在400字左右. 
指示性文摘:旨在对文献得类型,涉及得主要内容或处理问题的方式等作一般陈述性介绍,不求列出更多的具体信息.这类文摘主要适合于概述,综述等文章,写作时应将目的部分写得详细,而方法,结果,结部分写得简单,甚至从略,字数一般在200字左右. 
报道/指示性文摘:为上述两类文摘得结合,对原文主要部分作报道性处理,其他部分作指示性处理,字数也是400字左右.
 
3
 文摘编写注意事项 
 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切不可加上文摘编写这得主观见解,解释或评.如果一次文献有明显得原则性错误,可加"摘者注". 
 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得观点,删去本学科领域中已成常识的内容. 
 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一般不分段落.书写要符合语法,合乎逻辑. 
 用第三人称写作. 
 术语,国名,地名,机构名,人名,缩略语,代号,译名等应按国家标准或参考权威工具书书写.尚未规范的词,应与一次文献一致.计量单位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应避免使用图表,公式,不注参考文献序号,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和符号等,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予以说明. 
文摘的编写方法与步骤
 
方法
 ①浓缩法:对一次文献所含有用信息按其重要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浓缩.②移植法:将一次文献中有用信息密度最高的段落移入文摘内.③浓缩-移植法:部分浓缩与部分移植相结合的方法. 
步骤
 ①浏览一次文献.②分析文献主题:首先要找出文献中最核心的部分,即新思想,新发现,新方法,新材料等,还要找出有助于说明核心部分的参数何数据,然后才确定哪些内容必须反映,哪些内容可以压缩或省略.③总体构思:一般来说,一次文献的基本要素也是构成文摘基本要素.通过对一次文献的分析,综合后,就可以将分析,综合的结果写成一篇语言简练,语义连贯,逻辑性强的短文.医学论著中经常用表格,图示来表示结果,编写文摘时要将其归纳为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

 

五.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格式(1)


             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与评价(小二粗黑)
        
 作者姓名(小四宋体)

(作者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小五宋体)
     摘要:我国已加入WTO,对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里处于弱势的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文综合了18世纪以来各主要流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并简要评价,提出我们的看法,以便为政府宏观引导企业微观决策以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五号宋体)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经济一体化(五号宋体)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目前经济全球化正向纵深层次发展。我国已加入WTO,一方面,成千上万的跨国公司蜂拥而至: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成百上千的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我国已渐渐融入世界经济这个大家庭中。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政府一时也难以认清复杂的国际市场,因此,研究经济全球化理论已是十分迫切与必要。(内容部分小四粗黑,行距1.5倍下同)
    一、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小四粗黑)
  经济全球化理论在西方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在过去200多年的岁月里,各主要流派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对经济全球化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内容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流派: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全球化思想。我们可从马恩(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简称,下同)1845年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分析、表述"世界历史"的定义与特征里看出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的最初理解。他说:"......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之所以是绝对必要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使贫困、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会重新开始争取生活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其次,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在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替代。"(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86.)恩格斯在其著作《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致使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着另一个国家的事变的影响。"(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368.)由此可见,最初,马克思把经济全球化寓于"世界历史"之中,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各国人民的普遍交往、彼此紧密联系是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恩格斯则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是导致经济全球化的根本诱因,经济全球化的最根本内容和基础是以世界市场为纽带的世界性的物质生产和消费。1848年,马恩在其合著的《***宣言》中又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与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267.)在马恩看来,只有在各地区、各民族广泛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世界市场,才意味着从根本上消灭了各地区、各民族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从而最终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同时,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其他方面的交往必然也随之发展起来。由此可见,马恩在这里认识到了经济全球化与民族问题、国际分工的关系,并意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非经济影响。马克思在其不朽著作《资本论》里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以及它们的影响。他说:"现在,一切国外投资都已采取股份形式...",(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1030.)"成立国际卡特尔,例如英国和德国在铁的生产方面成立的卡特尔,使得英、德两国的铁产量飞速增长......"(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495.)。可见,马克思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主体:跨国公司的早期形式——卡特尔的性质与作用。后来他又指出,"资本输出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作为支付手段或购买手段的输出,另外一种是作为投资为目的的输出。"(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653.)"资本输往国外......是因为他在国外能够按较高的利润率来使用。"(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285.)"生产的全球化使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代之而起的是使用来自世界各国原料的工业......生产的‘国界'因此被模糊。"(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497.)从以上论述看出,马恩不仅找到了经济全球化执行主体——跨国公司,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运行方式:生产全球化和资本运作全球化(商品资本、借贷资本、产业资本的全球化),而且还指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对利润的追求以及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2.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发展的新特点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联系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巴兰在其《增长的政治分析》中认为,不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源是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即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它一方面攫取了很大一部分生产剩余,为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外来的破坏性竞争摧跨了发展中国家幼稚的民族工业。沙米尔·阿明在其《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的发展》等著作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对外扩张问题。他认为,资本对外扩张的原因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心"(宗主国)的结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它仅包含一种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二个特征是资本积累过程基本上是在宗主国内地产生的,竞争使得内地的利润率下降,使资本不得不寻求距离"中心"越来越远的市场。伊曼努尔在其著作《不平等交换:贸易帝国主义》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生产价格形成问题,论证了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交换剥削欠发达国家。美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伯克特在其题为《第三世界的金融限制和金融自由化:对新古典发展理论的批判》一文中指出,历史地看,全球范围内资本积累的不平衡发展限制了第三世界的工业化,从而妨碍了第三世界国家金融的自由发展,也导致这些国家颁布限制利率的政策。第三世界国家的金融发展及其政策其实是受它们各自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帕洛依克斯在其《世界范围的资本扩张》、《资本的国际化和社会资本循环》等著作中指出资本的国际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商品资本被国际化,这引起世界市场的出现。第二阶段是货币资本循环被国际化,资本被迅速积累。第三阶段是生产资本的国际化,引起了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3.新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S.Amin、A.Callinicos和S.Gill是该流派的代表。该流派的主要观点是,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就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帝国主义化,他们认为,今天的全球化代表了反动的全球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胜利(Callinicos,1994),其结果必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贫富两极分化,当今各国政府已经沦为国际垄断资本的代理人(Gill,1995)。所以,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西方文明(西方体制、西方观念等)的全球性扩张(Amin,1996)。
  (二)古典或新古典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喜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首先,斯密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体现在他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里。他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里提出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倡导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他还看到了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对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意义。他说:"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对外贸易上。"(注: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下卷,商务印书馆,1972,349.)他的经济自由主义在国际贸易上表现为主张自由地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垄断和政府限制政策。他指出:"以某种形式把世界上最远的部分连接起来,让他们满足相互之间的需求,增加生活的乐趣,相互推动工业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总趋势就会使大家受益。"(注: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下卷,商务印书馆,1972,356.)可见,斯密不仅提倡国内贸易自由化,还主张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并对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及其影响做了预测。其次,斯密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体现在其倡导国际贸易的"绝对成本"理论中。他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而国际分工的基础则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增加物质财富。可见,斯密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自然资源或后天的生产条件,并指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节约资源、世界总产品和福利的增加。李嘉图认为,对外贸易是一国经济的重要补充,是一国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他还强调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与自行调节。在国际经济交往和经济政策上,他认为使国际贸易处于自由状态是最明智的选择,一国的繁荣不是由另一国的贫困来促进的,对贸易的自由不加束缚并制定开明的政策,才能最好地促进每个国家的福利与所有国家的福利。他说:"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用于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它使得人们都得到好处,并以利害关系和互相交往的共同纽带把文明世界各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社会。"(注: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2,113.)李嘉图在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即相对成本说。他认为,在资本和劳动不能自由流动的假设前提下,即使一国在自然禀赋和生产条件与他国相比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仍然会进口产品,因为每一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产品,而应权衡利弊,按"两优取其更优,两劣取其次劣"的原则进行国际贸易。这样,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可见,李嘉图不仅认识到国际贸易的作用,提倡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还希望国际贸易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他突破了斯密的见解局限,提出了符合国际贸易实际的"相对优势"理论,为后来西方各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与经济全球化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赫克歇尔与俄林的经济全球化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只是解释了贸易为什么会给贸易的双方带来好处,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生产那一种商品上也具有比较优势。赫克歇尔与俄林的要素禀赋说则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比较优势的源泉。它从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考察一国的比较优势。根据要素禀赋说,各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种类和质量是不同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商品的价格差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而产生各国商品价格差异的原因又是各国生产这些商品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与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每个国家或地区应利用它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其相对稀少的生产诸要素进行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生产和输出前面那些种类的商品,输入后面这些种类的商品。最后,他们指出,国际贸易的一般趋势是可以消除(即使是部分地)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从而使国际间商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三)当代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

1.新自由主义流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K.Ohmae和W.Grieder是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经济和市场一体化,其市场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正和游戏",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得到长远的比较利益。他们还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进步的先驱,因为它正促使全球市场与全球竞争的一体化的出现(Ohmae,1995;Grieder,1997)。新自由主义流派还大力赞美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功能,因为它确立了国际贸易的四项普遍性原则:即非歧视性原则、互惠性原则、透明性原则与公平性原则(Sachs and Waner,1995)。新自由主义派强调市场的作用,通过生产要素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贸易、资本、技术、信息等冲出国界,生产国际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们认为,自由贸易有利于发挥各国比较优势,而国际化生产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最优配置,形成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推动经济增长。
  2.怀疑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P.Hirst和G.Thompson。该流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神话。首先,怀疑派从经济史的角度提出,20世纪以来的全球化并不是史无前例的,19世纪末的"金本位"时期就已经出现过全球经济、市场和金融的更高度的一体化。如果以商品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标志,那么,1993年的一体化水平与1913年的情况类似(Thompson,1996)。该派认为,如今的全球化充其量是一种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化(Hirstand Thompson,1996),或者只是一种区域化而已,因为它只是三大区域(欧洲、亚太和北美)的金融与贸易的合作(Boyer and Drache,1996)。而经济区域化却正朝着逆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因为今天的区域经济日益走向排他、封闭与保护。所以,目前的区域化不是全球化的发展,而是阻力(Gordon and Weiss,1998)。所以,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夸张"(Hirst,1997)。同时,该派通过大量的定量研究,认为"全球化"学派所认定的国家弱化与消亡完全是耸人听闻、无知可笑的,因为这从根本上低估了国家和政府干预国民经济的持续性力量,目前所有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只有依靠国家与政府的协调和推动,才能保证经济合作的正常运转。所以,政府决不是国际化被动的牺牲者,而是国际化的主要建筑师和设计师(Gilpin,1987)。
  另外,怀疑派认为,国际化并没有使南北差距、不平等消失,相反,它意味着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边缘化的发展,因为贸易和资本更多地在发达国家间流动,并由此产生更强大的"排弱"效应(Hiestand Thompson,1996)。怀疑派还认为,在经济结构方面,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国际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世界经济的不平等、不公正的旧秩序和等级结构。所以,所谓的经济全球化只能导致更极端的民族主义的兴起、促进世界文明分解成不同文化、宗教和种族的独立领地,而不是什么世界大同、全球文明一体化的出现(Huntington,1996)。
  3.秩序转型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AnthonyGiddens、J.A.Scholte和M.Castells。该学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并正在重组现代社会和世界秩序(Giddens and Castells,1996)。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是史无前例的。跨国界的政治和社会正在对世界进行重大的调整,国际与国内、外交与内政的界线已不清晰,所谓的"国内外相交的事物"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意义上的"边疆",经济全球化正在促使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空间急剧扩大,成为影响一个社会和地区的决定力量(Rosenau,1997)。所以,该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正在产生一种强大的"转型"力量,导致世界秩序中的社会、经济与制度的剧变(Giddens,1996)。另一方面,这种世界秩序的剧变又充满着变数,因为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在根本上是一种偶然的历史进程,谁都无法预测它的发展方向与它所构建的新世界政治经济秩序(Ruggie,1996)。
    二、对各流派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及我们的观点(小四粗黑)
   (一)对各流派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

1.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家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本文认为,马恩侧重从生产关系角度来考察经济全球化问题。他们抓住了资本的本质"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并科学划分经济全球化的三个阶段:商业资本全球化、借贷资本全球化与产业资本全球化。因此,他们不但预见了分工、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趋势,而且还从商品经济和资本运动的规律性角度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根源。但他们毕竟受制于历史的局限性,无法提出有关经济全球化具体方式的见解,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也分析较少。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家较客观地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攫取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剩余",并使发展中国家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但他们没有看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新马克思主义派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他们只看到西方文化、体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输入的负面作用,并把这种作用认为是主要的,而无视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经济发展所起积极的、主导作用,最后得出一个悲观的经济全球化结论。
    2.对古典或新古典经济学家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斯密和李嘉图都认识到对外贸易及其自由化的重要性,这无疑具有进步意义。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在当时对指导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他只看到了其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掩盖了在一个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对外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及其工业化的负面影响。另外,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作为"绝对优势"的自然条件与生产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已退居次要地位。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无疑比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更深刻、更有见地,但他的理论建立在资本和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等一系列假设条件之上,因而大大降低了其理论的可操作性。赫克歇尔与俄林仅从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并认为国际贸易的结果导致各国各生产要素价格趋同,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他们没有揭示国际贸易中资本的作用,以及国际贸易对欠发达国家的不利影响。
  3.对当代经济学家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新自由主义派认为,经济全球化从长远来看会使"绝大多数国家"受益,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先驱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从工业革命至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亚洲的欠发达国家仍陷于贫穷、落后之中。所以,这是经济全球化程度不够呢,还是应把"绝大多数国家"改为"少数国家"?本文认为至少应改为"部分国家"。怀疑派的一些观点也值得推敲:他们认为经济区域化阻碍了经济的全球化,其实,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是紧密联系、互为条件的。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经过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邻的两个区域又通过协议实现两个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以此类推,当全球经济都实现了一体化,经济的全球化也就完成了。秩序转型派肯定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偶然的、其发展趋势是不可预测的,这就否认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可知性,显然是错误的。
  (二)对经济全球化的几点看法

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机制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主导规律时,全球经济走向紧密合作、相互依存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在宏观上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既合作又竞争。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和特征,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观点:1.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人类节约全球资源、保护全球环境与自身文明的一种进步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中性的,它只是经济上的合作与竞争,不存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性质之分、正确与错误之分、应该与不应该之分,至于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平等现象,是因为各国生产力水平差距的现实体现,属于人类道德调节的范围,需要通过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来解决。3.资本对利润的追逐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机;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率,从而保护环境是人们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动机;而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自然动机,同时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物质手段(通讯工具等)。4.经济全球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经济区域化仅仅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种方式里的一个环节),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曲折、多变的,但其趋势是可以预测的,也是可知的。5.经济全球化与各国经济国际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紧密联系,世界经济的发展将经历一个由浅至深的渐进过程:从国际化起步,发展到全球化,最后实现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Jeffrey Sachs:InternationalEconomics:Unlocking the Mysterise of Globalization             [J].Foreign Policy,Spring,1998.
    [2]Anthony Giddens:The Consequence ofModernity [M].Cambridge Press,1996.
    [3]Samir Amin:The Challenge ofGlobalization [J].Cambridge Press,1996.
    [4]Jeffrey.A,Frankel:Globalization ofthe Economy [N].NBER Working Paper,No.7858,August,2000.
    [5]厉以宁.全球化与中国[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6).
    [6] 李宗.论经济全球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5,(1).

 

 

写文献综述及论文格式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的功能

  牛顿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肩上的缘故。对于创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其一是要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其二是要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入研究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上述两项基础性工作,在文献综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文献综述是由学生通过系统地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从而撰写出综合性叙述和评价的文章。在文献综述中,要较全面地反映与本课题直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也要指出该课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对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价,不仅可以进一步阐明本课题选题的意义,还可以为本课题组织材料、形成观点奠定基础。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反映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主要的则是中外文献阅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文献类型与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知识的载体,是各种资料的总称。文献类型有许多分类法,从与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关系来看,需要弄清楚文献的三种分类法。一是按文献编辑与出版形式来分,可以分为正规文献与非正规文献。二是按文献使用的文字类型来分,可以分为中文文献与外交文献。三是按文献的加工层次来分,可以分为一次文献(原始文献)、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加工而成的)与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是通过利用二次文献,选用一次文献中重要的实质性内容,按照一定的需要和目的,经过深度加工而成的。三次文献综合性强,有分析、比较、鉴别、评价,有动态和前景展望,是很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对科学研究和论文的写作有重要的作用。文献综述就是一种三次文献。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面三点。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流派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局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三)文献绕过收集材料的办法与写作要求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材料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社会调查与科学实验中获取直接材料,二是从各种文献中获取间接材料。文献综述所获取的材料主要是间接材料。

  文献综述获取材料的方法之一是瞄准主流文献,如与该课题相关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研究报告、重要观点和论述等。充分地收集主流文献的相关资料,是写好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而言,在收集和阅读的主流文献中,要包括至少两篇以上外文原文文献。这个收集材料的方法,目标是解决文献综述的材料从哪里来。

  文献综述获取材料的方法之二是日积月累、随时整理,如在平时学习时,要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要做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到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就已积累了大量的有用材料。这个收集材料的方法,目标是解决文献综述的材料组织和来源。

文献综述的写作应体现文献综述“综合性”、“描述性”和“评价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做到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齐全,尽可能对各类观点作出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尽可能在客观描述各派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评述,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阐述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文献综述主体部分的结构,应该包括该课题的“研究历史”

的回顾、“研究现状”的对比,以及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般地说,为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提供观点和材料的基础文献综述正文字数至少要在2000个字以上。而收集文献资料时所阅读的外文文献,要求对其中一部分外文文献进行翻译。翻译的英文文献要求达到10000个字符左右(或翻译成中文后至少在2000个汉字以上)。

文献综述范文格式(二)

××××××××(应用/研究)综述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通讯地址

摘要(Abstract: 200-500 words):  

关键词(Key words: 5个以内):

1 引言(Introduction):进行该项研究的意义(或者为什么要开展该项研究 /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Literature Review)

(1)国外(International):在国外,都有哪些人或者哪些机构在该领域做了哪些事,开展了哪些方面的研究,他们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建立了什么模型,使用了什么软件,解决了什么问题,优势在哪,不足又在哪,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你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法。

人物(所在机构)

哪一年

做了什么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

采用了什么方法(模型 / 软件)

评价(优势 / 不足)

对于不足,可能的解决方法

 

 

 

 

 

 

(2)国内(China):在国内,都有哪些人或者哪些机构在该领域做了哪些事,开展了哪些方面的研究,他们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建立了什么模型,使用了什么软件,解决了什么问题,优势在哪,不足又在哪,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你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法。

人物(所在机构)

哪一年

做了什么研究,

解决了什么问题

采用了什么方法(模型 / 软件)

评价(优势 / 不足)

对于不足,可能的解决方法

 

 

 

 

 

 

3 未来展望(Future work):对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你认为未来可从哪些方面加以深入研究。 

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5 英文标题(包括作者姓名、单位和通讯地址)、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Title; Author’s name, affiliation andcorresponding address; Abstract, Key words)。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