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去寻找一些特别的人,有着蔷薇盛开般的姿态。
春夏就是。
《初夏春夏》,大家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明星的自叙,更是两个不服输成年人的坦白。
于是两个透明的灵魂碰撞在一起,她没有妙语连珠,没有煽情乔饰,甚至每一个字都很普通,但从她口中变成一句话时,却极其真实,有力量。
就像是拼尽了自己全身的力气和不甘心,要说出“来到这世上,为之一生都应该努力捍卫的东西”。
无所有来,一无所有去,活的清醒而倔强。
而我们本能地怔住,仰望。
太阳没有迎面而来,是我在迎着它去
她长了一张写满故事的脸,拥有一颗悲喜难辨的心,就像满园春色中开得最好的那枝,光彩夺目,却落寞寂寥,生生剥落出一层疏离感。
春夏这人,还真是用一个温暖的名字,搭了一个凉薄的性子。
高晓松曾说,他喜欢市井气,因为从这里面走出来的人,一种是在世俗泥泞中摸爬滚打出来,带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狠角色”;一种是经过世俗的洗礼,反而变得温柔又坚强的“温角色”。
春夏就是后者。
她天生反骨,却也磊落,远离名利场的纸醉金迷,也愿意坦然心中所求,关于欲望,关于生活,从不藏着掖着。
她说,“变成了不好看的人,说出了糟糕的话,被看见狼狈的样子,都没关系,只要我是在我的选择里生活,原地打转也是自在的困境。”
这种矛盾本身就很迷人,让人想要一探究竟。
早些年,她为了争取《左耳》中黎吧啦的角色,给饶雪漫写了一封信。
她在信中说,她也不太了解自己,对自己外貌的评价:“不是非常漂亮,但觉得有可取之处。”
年少的她,着急着变坏。
十三岁时的她,骑着一辆二手单车,穿一条果绿的连衣裙,蓬松的短发。
那时的她走在上学的路上,穿梭于规规矩矩穿着校服的孩子们中间,她说她真的好喜欢那个敢于渴望着和别人不一样的自己。
她将过往的所有不堪写出来,是因为她从黎吧啦身上看到了自己,孤独,绝望,又不知所措,想缓解不安却不得其法,只能笨拙地将自己剖开给众人看。
这份敢于与世界对立的态度,就像被压在石头下的种子,努力生长。
在关注了她的微博后,我又发现了她另一面,具有诗人的气质和少女专属的忧愁。
与现实拉扯,亲密又疏离。这一副皮囊,似乎承载着数个灵魂。
100多万的粉丝对一个影后来说简直有点冷场,但对于喜欢她的人来说,刚好是舒服的距离。
我爱干什么干什么,自负盈亏。
万物都爱我,也恨我不争气
八月长安在她的第一部散文作品中写:“诚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实的自我就像月光下的海。庞大,安静,想证明给别人看的时候,却只能拍出一团焦糊的黑暗。”
如此恳切,如此真诚,可她还是落选了。
在接到王佳梅这个角色前,春夏已经7个月没戏演,她看不到未来,怀疑自己的价值。
所以春夏从来不相信好运,王佳梅所经历的绝望、哀伤、悲怨春夏几乎全都感同身受,就像所有逆风飞行的小鸟一样,总要折断几根羽毛。
获奖之后,关于春夏全裸出镜的声音沸沸扬扬,要知道,在此之前几乎所有拍过裸戏的女星过的都有些坎坷,要么封杀、要么困在这个圈子里,春夏是个异类。
在拍摄《踏血寻梅》前,翁子光为春夏打了预防针:“这部戏有一定风险,需要有很大胆(全裸)的演出,你及家人有没有什么顾虑?”
春夏的回答决绝淡然:“我18岁以后做的事,都不需要经过家人同意。”
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孩,自己决定人生,自己支配身体,从不介意他人眼光。
在接受姜思达采访时,春夏这样说:“人一对自己宽容,别人就很难为难到你。”
于是这种“不一样”也意味着不与世界和解或者“你必须得这么做”。
拿完奖后,她将自己隐匿了起来,不拍片,不上宣传;和姜思达离开米未的那样“我想去学电影”,然后就只留下了一个背影。
等到围观者散去,她才站出来坦言自己的惶恐:
我拿奖是24岁,我就会想如果我30岁拿到这个奖项我得多开心啊。
我多么希望是在我万事俱备的时候东风才来啊,而不是在我什么都没有,我只有一艘破船的时候,东风就来了,东风把我吹到了海岸上。
但我不知道我要去哪里,我的设备,我的船不能支持我航行这么远的道路......”
她不要这种不对,不要所有人的喜爱,她的不特别,只说给懂的人听。
姜思达问春夏:“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呢?我们和别人一样,安安稳稳的不好吗?”
春夏笑着说:“当然不行了。”那种张扬的生命力和对梦想的渴望,让我很感动。
我要的是千万人中有人为我而来,舞台上有一束追光为我而开,我要天空为我点燃,大海为我铺开,我要的是成为你们成为不了的人,成为我本身。万物都爱我,也恨我不争气。
一无所有来,一无所有去
似乎生活本身,就是自己和自己打架,持续性地较真挣扎。
“人的特立独行往往是他只会这个。我这样糟糕的人,把路走窄了,未尝不是另一种出路。”
毕竟,从春夏到秋冬,年轮兜转,四季轮回,都要自己一步步走出来。
此刻,世界正在下着雨,而她,要走到雨里去。
想看更多?长按关注~
往期好文推荐:
《小偷家族》:温情与残酷,从不冲突
姜文依然惊喜,但《邪不压正》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