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笔记《精神分析诊断》第七章精神变态(反社会性)人格 @水仙

阅读感悟:

1.打开关于关于重性精神变态者的新视角。阅读本章内容我的感受是惊喜的,因为一般关于心理治疗和咨询的书里很少有关于精神变态(反社会性)人格的详细介绍。很多时候都是如书中作者提到的把他人的介绍经验复述以作介绍,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和体验。本文作者能有治疗精神变态患者的经验并进行详细的分享,还能就对这样的个体进行治疗给予可实行性的建议,真是非常难得。

2.没有不可改变的人。在“精神变态的自体”小节中作者提到,精神变态倾向者有生物学基础,在儿童时期就难以自恃、安抚和镜映他人。对于这样的孩子而言他们或许的“讨厌的、磨人”的,但他们也是无辜而可怜的生命。作者说,若给予这类儿童足够的刺激和充满爱意的管教,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牢固的依恋。想帮助这样的孩子行为稳定的依恋,其中的困难肯定很大,但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爱心、专业去付出,或许每个生命都能有更好的未来。期待!

框架摘要:

1.精神变态人格的驱力、情感和气质

2.精神变态患者的防御和适应过程

3.精神变态个体的关系模式

4.精神变态的自体

5.治疗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6.对精神变态人格诊断的治疗意义

补前一天阅读作业:

四、精神变态的自体

1.精神变态倾向的生物学基础之一是某种程度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导致儿童难以自恃、安抚或镜映他人情感。

2.精神变态个体常会以攻击行为和施虐行为来维持自我感受或减少痛苦和恢复自信。

3.任何脱离现实的自命不凡者,都可能试图通过暴力来维持自尊。

4.家庭环境越混乱,养育者越缺乏能力或管教不当,儿童便越是无法无天,无视冲动的后果。

5.精神变态患者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原始性嫉妒。

五、治疗中的移情和反移情

在对精神变态患者进行治疗时,治疗师很难对其共情,但这种缺乏共情的感受,会被精神变态患者理解成是对自己行为的共情反应。若治疗师把敌意直接指向来访者,对这类来访者而言,憎恨也算是一种依恋的表现。

若治疗师感觉到来自神经变态患者的冷漠,并担心被他们“玩弄于鼓掌之间”时,治疗师需要识别和承受这种不悦的反应。

六、对精神变态人格诊断的治疗意义

治疗师应该对精神变态人格的诊断十分慎重,应更加重视诊断评估的准确性,也需鉴别该精神变态患者是否适合心理治疗。

治疗师在诊治精神变态来访者时,或意识到来访者呈现出显著的反社会性特征时,必须坚持毫不妥协的方针:包括治疗师坚定的态度、治疗设置的稳固,以及治疗方向的不容置疑。

对毫不妥协相对应的是绝对坦诚:实话实说、信守承诺、心怀善意,并实事求是。

七、鉴别诊断

精神变态VS偏执型人格:偏执性格者可产生强烈的负罪感,对这种负罪感进行分析,有助于帮助他们从痛苦中康复。

精神变态VS解离性人格:解离型个体对治疗的反应相对良好,但对两者的鉴别很难。如果诊断可能导致某些重要结果,作者建议尽量不要对两者进行鉴别。

精神变态VS自恋型人格:两者类似的地方很多,但治疗重点存在显著差异,往往自恋型个体感到舒适,反社会性个体会对抗。

精神变态VS成瘾:对成瘾患者的治疗需要对成瘾之前的人格特征信息进行了解或观察其康复一段时间之后的表现。

八、小结及进一步阅读建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07笔记《精神分析诊断》第七章精神变态(反社会性)人格 @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