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ava web 中dao 层和service层都使用接口,是否是为使用接口而使用接口?
一个dao或者一个service都是一个接口,然后再一个类去实现,为什么不直接使用一个类呢?在入门级(单表)的SSM+maven代码里面,我们甚至可以看到dao和service的接口类中代码内容都是一样的,这个作何理解?
java web中的三层架构:
其中,表示层一般是采用 MVC 架构模式,业务层有事务脚本模式、领域模型模式等,持久层有数据映射器模式(Hibernate即是典型的)、入口模式(MyBatis、JDBC)。企业应用中最关键的显然是业务层。而对于初学者来说,事务脚本模式是最为简单,最容易掌握的。如果开发团队面向对象设计能力一般,而且业务逻辑相对简单,业务层一般都会采用事务脚本模式。
所谓事务脚本模式,就是将业务层的对象分为三类,按照下图的方式组织起来(下图是用EA画的UML类图,一个简单的学生管理的业务层设计)。
如上图所示,在事务脚本模式中,有三类对象。其中,Service类封装业务流程(或者说是界面上的业务流程),DAO类封装对持久层的访问,DTO类封装业务实体对象。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如上图所示,这就是所谓业务逻辑的组织方式。
为什么要用Service接口和DAO接口?
其实就是为了解耦,解耦说的意思是你更改某一层代码,不会影响我其他层代码,如果你会像spring这样的框架,你会了解面向接口编程,表示层调用控制层,控制层调用业务层,业务层调用数据访问层。举个例子,用DAO接口,那么持久层用Hibernate,还是用myBatis,还是 JDBC,随时可以替换,不用修改业务层Service类的代码。
具体来讲:标准主流现在的表现层都是采用MVC综合设计模式,最终目的达到解耦, 初期也许都是new对象去调用下一层,比如你在业务层new一个DAO类的对象,调用DAO类方法访问数据库,这样写是不对的,因为在业务层中是不应该含有具体对象,最多只能有引用,如果有具体对象存在,就耦合了。 当那个对象不存在,我还要修改业务的代码,这不符合逻辑。好比主板上内存坏了,我换内存,没必要连主板一起换。我不用知道内存是哪家生产,不用知道多大容量,只要是内存都可以插上这个接口使用。这就是MVC的意义。
其实因为入门级程序做东西分层次不是那么严格,涉及到的业务很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做一个分页的功能,数据1000条,你20条在一个页,你可以把这个功能写成工具类封装起来,然后在业务层里调用这个封装的方法,这才是业务里真正干得事,只要没访问数据库的,都要在业务里写。
DAO一定是和数据库的每张表一一对应,而service则不是。项目中一个service和一个DAO其实也一样可以操作数据库,只不过那要是表非常多,出问题了,那找起来多麻烦,而且太乱了。
一个DAO单独对1个表进行操作。一个Service可以操作几个DAO。
构建业务层的模式:Service + DAO,即DAO中只做CRUD及类似的简单操作(称之为功能点,不包含业务逻辑),Service中通过调用一个或多个DAO中的功能点来组合成为业务逻辑.Service的数量应该由功能模块来决定。在这种模型中业务逻辑是放在Service中的,事务的边界也应该在Service中控制. 当然,直接在Service中控制事务会引入非业务逻辑的代码,幸好spring的AOP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引入Spring的原因之一。如果说到缺点,就在于对某些对象的操作就是简单的CRUD,Service层显得累赘。
2、java web中的service,dao,po分别是什么意思和什么作用
Service:service层是在mcv三层模式中新添加一层,能够更加清晰的定义应用程序的边界,需要操作数据的时候,通过service层访问DAO层来实现。service层做的事情,不仅仅是调用DAO操作数据,还会包含了一定的业务逻辑。整个程序设计就变成了针对服务的设计。
DAO:Data Access Object是一个数据访问接口,数据访问:顾名思义就是与数据库打交道。夹在业务逻辑与数据库资源中间。是MVC模式中Model层
PO:Persistent Object即持久对象,它们是由一组属性和属性的get和set方法组成。可以看成是与数据库中的表相映射的java对象
Dao主要做数据库的交互工作
Modle 是模型 存放你的实体类
Service 做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
Action是一个控制器
Action像是服务员,顾客点什么菜,菜上给几号桌,都是ta的职责;Service是厨师,action送来的菜单上的菜全是ta做的;Dao是厨房的小工,和原材料(通过mybatis操作数据库)打交道的事情全是ta管。对象的调用流程:JSP—Action—Service—DAO—mybatis—数据库。
3、service层事物控制的理解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事务控制在service层。
例如我们的一个业务:删除A记录,插入B记录(需要在一个事务里进行),如果我们把这个业务逻辑写在了action层,我们再action层调用删除A的service,然后再调用插入B的service,如果说插入B失败了,那我们删除A这个操作将不能回滚,因为事务控制在了service层,这样写已不是一个事务。删除A操作的service已经完成,事务已经提交了,插入B的操作在另外的事务里运行。根据需要,业务逻辑尽量放在service层。通过配置spring事务控制的传播行为,在service层可以达到大部分的业务事务要求,而不需另加一层。spring的事务有两种一种是声明式事务,一种是编程式事务。
action和dao层,会使用一些框架技术。比如action层可能选择有springmvc、struts等,dao层有hibernate、mybatis等选择,所以action的dao有可能根据情况变化,而service层关注业务逻辑,业务代码都是自己完成的,代码对自己是透明的。
我们更应该把与业务相关的代码移至service层控制事务。这主要发生在我们把整个业务逻辑放在了service的一个方法,而这个方法以及调用的方法的事务配置为required(或其他),但业务的部分操作需要在不同的事务中进行,我们不想写另外的方法,也不想去更改事务配置,所以引入support层(或许你说可以把这种逻辑向action层移动,在action层处理,但记住我们的前提,action的框架是会变的,我们想尽量做到更改action层时,更简单。而且从分工来说,action层应该只关注视图逻辑,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support层当然不是只为处理这种事务问题的,我把它定义为业务处理时需要的一些辅助层,可以协助处理业务,比如刚才说的事务问题,还有可以提供工具类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