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慢)•无忧花

洞仙歌(慢)•无忧花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洞仙歌(慢)•无忧花】


芳讯,点点丝雨泪,愁绪倒知音寡。

曲径立清影,苦吟莫罢。

冰轮欲现浮云轧。殒叶梦、惊风飘日,数归鸦哑。

爽朗者,抱朴埋忧花下。


闲话。酒醒醉、破愁愁郁,淡妆雅韵,一抹霞彩依依,善舞萼香满架。

浮云名利无牵挂。未萎玉淄尘,早生一华发。

落蕊化蝶飞,悦迎清夏。

寄语老瓦。草草百年一霎。

人生画。喜悲否,任君挥洒。

洞仙歌(慢)•无忧花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心流》(Flow)的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 Mihaly Csikszentmihalyi)便总结到:“我们所关注的对象和关注方式决定着生活的内涵和品质。”

确实如此。

虽然百花都得到“芳讯”而竞开,可又正是“点点丝雨泪”的春雨绵绵之时,感受到“愁绪倒知音寡”的人,则只能在“曲径立清影,苦吟莫罢”。无视那“一抹霞彩依依,善舞萼香满架”的无忧花,看到更多的则是“冰轮欲现浮云轧”的黯淡。

因而,如果你关注的只是这些“殒叶梦、惊风飘日”之类只会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糟糕的事情,那么极有可能“酒醒醉、破愁愁郁”,生活更加崎岖难行。

可是,如果你将关注的对象从愁绪转至“埋忧花下”,你就极有可能会改写自己的思维和生活的内在经验。

就有可能成为那位“浮云名利无牵挂”的“爽朗者”。和那种“未萎玉淄尘”,却操心得“早生一华发”的愁郁者不同的是,爽朗者即便看到“落蕊化蝶飞”,所感受到的却不是悲春愁春和伤春,而是“悦迎清夏”的豁达和欢喜。

其实,被誉为“美国心理协会反焦虑思维训练课”的《反焦虑思维》(The worry-free mind)一书便指出:

在20世纪70年代,生物反馈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可以察觉到非常微妙的内部感受,比如心率、手的温度和肌张力。每一种感受都关联着一种特定的意识状态。一旦你察觉到这些感受——一般来说,只能借助生物反馈系统——你就能够学会控制它们,从而就控制了我们的意识状态

既然人体的生物机制能够实时感受情绪波动,又可通过大脑有意识地控制这些反应,那么,我们便可以当之无愧的成为那种“人生画。喜悲否,任君挥洒”的生活大画家。

笺    注

惊风飘日:源自曹植《箜篌引》中的“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指白天里疾风吹过,日光渐渐向西流走,形容时间流逝快。

数归鸦:源自纳兰性德《山花子》中的“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抱朴 :语自《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指纯朴自然。

埋忧花下:源自《后汉书·仲长统传》:“百虑何为,至要在我。寄愁天上,埋忧地下。”

酒醒醉、破愁愁愈:源自宋赵长卿《南乡子》“谁道破愁须仗酒,君看,酒到愁多破亦难。”

备    注

洞仙歌(慢)•无忧花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此诗词押中华新韵。按柳永的《洞仙歌·嘉景况少年彼此》(慢词)格式填词。并已通过检测。

洞仙歌(慢)•无忧花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图摄自深圳仙湖植物园。

3、以上的解读是在写诗时的所思所想。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欢上中华古典诗词;二是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忆时能够看懂自己所写的诗词。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诗词世界的读者可忽略不看。

4、不过,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启示,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从多个出发点进行解读,或许这正是写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5、以诗词言志,以诗词写史,记录生活的痕迹,见证蜕变的年代。

6、诗人华兹华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诗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开心的人的更加快乐,好让白天的阳光更明媚;教导年幼者及各年龄层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会真正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让他们在行动和心灵上更有德性。这就是它们的职责,我相信在我们作古多年后,它们仍会忠实地完成这个使命。”——以此共勉。

7、生活还有中华诗词这个心理医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洞仙歌(慢)•无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