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打开自己吗?

今天上午算是一堂真正的心理课。之前上过一节与应对压力相关的课,列举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雾霾等等,同学们私下都说本来觉得日子还不错,听完对生活失去信心了。

这次讲课的老师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心理学博士,不到30岁。掌控我们这个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的班级,她似乎显得稚嫩了一些。好在她的心理学背景,首先尝试敞开自己,坦言自己的经历有限,时间把控可能不太好等等,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宽容。

前半节课听下来平平,理论讲述不是很吸引人,她的语言也缺乏足够的魅力。

课间她请同学帮忙给每人发三颗葡萄干。帮忙发的同学倒给我一大把,还没上课,我已经吃齁了。这三颗葡萄干做什么用?还真有些好奇。

原来是做体验,主要是想让大家体验一下觉知。带着觉知去观察、感知、慢慢品尝、关注自己在吃葡萄干时的感受,从而体会自己的觉知。

这是个很好的体验,如果换个场景,在心理沙龙或者相似的场景,可能效果会很好。可是在这样一个课堂,一个个都是心理防御深厚的中年人,大家可能会打开自己吗?

果然,课堂秩序有些混乱。这帮同学太欢脱,却并不怎么配合。老师播放了一位资深心理大师的语音引导,让大家先观察,再触摸、闻、听、放到唇边,最后再放到嘴里品味直到吞咽下去。这个过程慢且长,根本不是我们平时吃东西的程序和节奏。

体验过之后,老师请大家讲讲感受,旁边的同学举手,老师过来请他讲。他说的是觉得这个老师很无聊,因为老师是台湾的,他说就因为台湾人这么无聊,不实干,所以现在才落后。我们大陆人实干所以现在比他们发展快了很多。

这真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回答,我在旁边机会快维持不下去敷衍的微笑。年轻的老师却还是满脸微笑着,说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你们班的同学还真奇妙。不由得佩服这小老师的接纳度。

小老师看大家说不出太具体的感受,干脆自己现身说法,讲自己的感受。她详细地说自己每一个细微的感觉变化,很细腻。只是在这样一个场域下,不知道能有几人真正能听得进去。

也许有人会有些微的触动吧,毕竟觉知自己是那么本真的事,如果能打开自己,就必许经过这样的觉知。或者说,经由这样的觉知,才能真正打开自己。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身边的人都能带着觉知打开自己。那时候,一定会很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能打开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