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极致的视听享受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导演是张艺谋,改编自苏童的《妻妾成群》,曾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这部影片整体带有悲悯的色彩,故事按照四季的变化而发展,却独独缺了春天,正象征着这个大院里没有春天,很好的讽刺了旧时代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对人性的禁锢。

这部影片的视听语言很值得分析,整体色调是冷色调,灰色的墙体,暗色的天空,无不带给人压抑的感觉,即使是红色的灯笼,太太们艳丽的衣裳,也掩盖不了这种气氛。颂莲的衣服的颜色从最开始的白色,一点点变暗,直到黑色,白色象征着纯洁,而颂莲最后换回她第一次穿的学生装,则意味着回到最初。三太太梅珊的房间里有着最多的色彩,明显是不和这个大院里的规矩,但这也正是在告诉观影者,其实三太太才是最具有反抗意识的。

影片的镜头是规整少变的,正符合了这个旧时代的大院里压抑,单一的氛围和重规矩的思想。影片开端就很独特,是颂莲的近景镜头,背后是窗框,就像牢狱将颂莲囚禁在里面。当迎亲队伍逐渐走远时,颂莲从右边走出,逐渐向镜头走进,明面上与迎亲队伍背道而驰,实际上象征了颂莲与旧时代的格格不入,也暗示了她最后悲惨的结局。颂莲刚来到大院时,导演的镜头采用了俯拍的方式,高高的规整的大院和渺小的颂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带有了悲悯的情感。影片对人物描写大多使用了近景或特写的镜头,更清晰的拍摄出人物表情的变化,从而突出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中间当颂莲把二太太的耳朵剪下来后,三太太找颂莲吐露心声的一段拍摄的也很有深意。导演让颂莲与三太太之间隔着一个桌子,这样就营造出一种距离感,代表着颂莲对三太太还有着防备,却又用三太太的背把桌子挡住,让他们两个看起来宛如靠在一起,代表着三太太对颂莲的亲近。而三太太被抗去死人屋时,导演又以颂莲的主观镜头来拍摄,随着镜头的抖动,我们能感受到颂莲内心的惶恐害怕。结局导演先用了摇摆镜头,再慢慢拉高拉远,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颂莲在四四方方的大院里的渺小,别有深意,颂莲宛如永远也走不出那个大院,走不出旧时代的规章制度。

影片中运用了很多符合,其中红灯笼是出现的最频繁的,这也正符合了影片的标题。灯笼象征着欲望和话语权,虽然它是灰暗大院里唯一亮丽的颜色,但它似乎并未给大院里悲惨的生活添上少许欢乐,反而成了吃人的封建社会的帮凶。哪院点灯哪院就得宠,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也是旧时代的禁锢人的规矩,太太们费尽心机,就为了能点上一会儿灯笼。而锤脚是和灯笼一样的存在,勾起每个人的欲望。锤脚的声音回荡在大院里的每个角落,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里,祖上传下来的规矩简直成了太太们争宠的代名词,让人感到悲哀。笛子几乎是这部片子里唯一让人开心的存在。笛子象征了爱情,是四太太在这个大院里真正找到自我的存在。然而,笛子的毁灭也象征着颂莲爱情的破灭,为后面悲惨的结局打下了基础。

这部片子的人物塑造也很真实。颂莲的继母没有在影片中出现过,我们只能听到她的声音,却很好的把我们的注意力带到了她的话上,突出了继母的冷漠。同样,片中的老爷也从来没露过脸,这也意味着老爷其实并不仅仅是老爷这个人,更多的是代表着封建社会时的男权主义,是那些吃人的旧规矩。

虽然颂莲是片中的主角,但三太太却无疑是最具有反抗意识的人。她敢于追逐自己的爱情,她房间里面的那个留声机与旧社会格格不入,正也代表着她反抗旧时代的思想。然而她的结局一样是悲惨的,突出了旧时代吃人的本质。四太太是个留学生,自然也是带有反抗意识的。当三太太梅珊被拖进死人屋时,只有她敢说出杀人的事实,却没有任何人愿意帮她,这也直接导致了她的悲剧的发生。她的反抗撼动不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思想,引人深思。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影片用极致的视听语言,完美的表达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禁锢。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极致的视听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