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扯淡”

      “扯淡”这个词语,在汉语中无疑是一个高频词汇,其强韧的生命力,远非时下的网络语言可以比拟。这个词汇适用于多种语境,试想一下:聚会宴请,一成功人士夸夸其谈,左右开弓,底下一落魄书生低语一句“扯淡”;好友间围炉谈话,俏皮话满天飞,兴味正浓时哈哈一笑:你真会扯淡;非正式场合辩论,双方语露机锋,几个回合下来,一人语塞,道:尽瞎扯淡!于是泯然一笑。

       可见,这个词的语义有时不但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可以从中一睹其背后的悲观、厌世、不耐烦与焦躁,也可以窥见它乐天派的一面,或者,其单纯是一个复杂点的感叹词,是无语时从唇齿间挤出的发声词。这也就使得“扯淡”一词显得有些诡异,面目不清。但是,“扯淡”这个词在古时候却不是这般,从宋明语录里,不难见到禅师或夫子们说的类似的话,比如说《传习录》中,王阳明与徐爱对话,徐爱说朱子说要格物致知云云,王阳明就论说要知行合一,把知与行分开来个先后,就是“说闲话”。因为语录最接近当时的口语,估计那时候人们就喜欢把不正经的话归纳为说闲话,与扯淡类似。

       小说中也有这种说法,《儒林外史》中,两人相见,写了一部分对情节、人物有用的叙旧寒暄话后,就说“至晚,又扯了个淡”,意思就是他们说的话再也无关紧要,不单对作者和读者无意义而按下不表,甚至他们本身也未必觉得有什么必要。至于《西游记》、《桃花扇》等文学作品,则直接有“扯淡”一词了,其意大约和《儒林外史》一样,是“无话说却强要说”(鲁迅语)。

       但是,不要误以为“扯淡”开始不过是说错话、废话那么简单,只是无意义与乖谬的舞蹈。但稍往深层探讨,不难发现,说他人扯淡,有着一种自觉不自觉的居高临下的姿态,垄断着话语霸权,也是对他人话语的价值贬低,另一种意义的判刑。当然,这种霸权并非夫子们专利,其原本就是来自于北方民间语言,是底层如古代阿Q们操持的语言(带着北方人的那么点倔强与不服气),其本身就没那么正经,必然带着戏谑、消解与挪揄的成分,也可以设想,当弱者用这套貌似蛮狠的否定话语面对现实权力时,乃是一种古老的精神胜利法,而精英阶层则只沿用了这个词汇的一部分。

      前些年,美国有个哲学教授哈里·G·法兰克福,怒气冲冲地撰写了一本《On  bullshin》(中文名《论扯淡》),批评美国知识界、公众人物们以专业术语肆无忌惮扯淡,竟然意外成为了畅销书,全球发行上千万册。仔细想来,这个教授的想法与我们古代阿Q们,也与今天网民厌恶专家扯淡的情形很相似,不过多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扯淡者淡化、遮蔽真理概念的义愤,成为畅销书也可以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说“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