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收获了什么?

/01/

今天是周一,俗称黑色星期一。

早上五点十分,被闹钟叫醒,揉揉惺忪的眼睛,关掉闹钟,接着睡觉十分钟,再次被闹钟叫醒。

如果不着急,可能还需要再经过一个十分钟的轮回。

每次被闹钟叫醒的时候,都是睡的最香的时候,也是最懒惰的时候。

洗漱结束后,坐车去公司,路上会打开手机,看看得到APP里面的专栏,戴上耳机,打开降噪键,听当天专栏的内容。

听了宁向东的管理课《流程再造》文章,文章中提出,流程再造的本质,就是不间断的思考,不断重新认识组织中的那些固有准则,是不是成为了组织的条条框框,制约着一个组织的效率提升。

自己作为一名刚刚工作一年多的员工,对管理学其实是没有多少感触的,也就是说觉得这些没有什么用。

不过有位从事HR的朋友极力向我推荐,就订阅了管理学专栏。在跟着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老师讲的都是极其重要的经验,对我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门课能够提高我看待问题的高度和格局,分析问题的时候会从更高的角度上思考。

作为一个员工和个人也一样,也需要不间断的思考,不断反思和重新认识自己的元知识,是不是自己汲取的元知识是有毒有害的,从而把自己带到一个失败的方向。

/02/

今天非常意外,居然听到了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的新内容。按照合同条款,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专栏已经到期了,所以自己只是在静静地等待第二季的开始。

不曾想到,吴军老师运用套路,让他的专栏超出我们订阅用户的预期。

赠送给我们九次关于摄影的课程。

吴军老师在今年9月份参加了德国徕卡学院组织的为期11天的摄影培训,并且在徕卡专业摄影师的指导下,在德国南部9个城市和小镇进行了实战练习。

这一讲主要分享摄影和记录的区别,包括照相机摄影和手机摄影的区别。

徕卡是德国著名的照相机公司,公司成立于1913年,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制造质量最高的照相机,并且做到了这一点。

吴军老师阐述了相机照相和手机照相的区别,或者说专业摄影师和一般人的不同点。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摄影,后者是记录。

对于大部分一般人来说,手机和相机的拍照功能,只是一个记录的功能。例如去一个景点的时候,用自拍杆拍下自己和景点的合影;众人聚会时合影;拍景点的全景;拍摄集体活动;看到一些和过去明信片里见到的拍摄对象时,自己也想拍一张。

如果是上述的目的,不论是用相机拍照,还是用手机拍照,都是记录。

摄影则不同,它不仅仅是一种记录,而且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和交流的一种方式。

从艺术角度讲,摄影是一种观察的艺术,观察的重点不是所见之物,而是观察的视角和关注的重点,然后从哪些日常的观察中找出趣味。

/03/

在工作期间,除了工作,还发现我们办公室新来了几本新书。新书大部分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有几本已经看过了,但是还是有好几本自己也没有看过。

自己就厚着脸皮,找同事借书看。我是第一个要求借书的,就等着同事先打了一张借书的登记表,然后随意挑了一本书。

书名是《认知突围》,副标题: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作者蔡垒磊,高智商协会会员,运营请辩公共号,也开有自己的公司。

自己很早就关注他的公共号,也在他的公共号上买过东西。确实很认可他写的文章,他写的东西很干,很实在,这也是他去年开的公共号,很快就有30万的粉丝。

后来看了他的文章越多,发现他的文章其实也是从别人那里倒腾过来的三手知识。当自己看到专栏里面的更多的二手知识,甚至是一手知识的时候,就渐渐的不看他的专栏了。

今天抽空看了差不多一半了,觉得书中的内容还是比公共号更系统一些。

本书用层层递进的方式,颠覆错误认知,直指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六件事:

重新认识自己——没机会真的怪不了运气

重新认识知识——知识不是无用,是你不会用

重新认识金钱——无节制地省钱是个大坑

重新认识时间——时间用在哪儿,决定你是谁

重新认识关系——尊重界限,找准自身定位

重新认识人生——格局,决定你的世界

/04/

下班后,自己在回去的路上和晚上到宿舍之后,听了几本书。

听的书有:《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让你保持生命的尊严;

《连接组》——除了基因组之外,还有一个连接组,它们会共同决定“你”为什么是“你”;

《医学的真相》——生活经验与医学知识、医疗检查同等重要,它们共同构成医生的直觉;

《我包罗万象》——新锐美国华裔科普作家勇埃德第一本专著,为你带来透过微生物看世界的新视角。

做了汤面自己吃,煮了两个荷包蛋,两颗小油菜,一点香菇酱,还吃了一根香蕉和5颗大枣。

最后还泡了一下脚。

待会儿就该睡觉了,晚安哈,星期一结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我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