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分享笔记
昨晚班班分享了自己的“卡片整理心得”,收获颇丰,现整理如下:
概要(私货):
1. 卡片组成了知识最小的存储和提取单元
2. 倒逼将知识,任务,学习等拆分,拆分再拆分,直至最小单元,将知识细化内化
3. 通过更细粒度的切分,将知识任务等细化,增加“触感”,降低学习行动的难度,增加知识的迭代速度,降低知识“复用”的难度
4. 卡片既是抽象概念也是具体实体,可以根据角度,内容等不同划分不同类型,也可以通过图像等“实体”实现关联反应
5. 作为知识的各级索引及入口,降低知识提取的难度
整理后的分享内容:
1.卡片法来源:纳博科夫用的最熟,阳志平推广的比较多
主要参考文章:
心智工具箱:《纳博科夫的卡片》 2016-11-20
http://mp.weixin.qq.com/s/XHLm8XKQPn7iVh_NQeskMw
心智工具箱:《卡片十二问》 2017-01-18
http://mp.weixin.qq.com/s/p4Mritb0M_pEcFQ7wj1oig
2.方法介绍
卡片法,方法如其名,就是在一张卡片的容量上记录内容。可以摘抄,可以记录,可以各种类型的书写。
将卡片大法用得出神入化的,非纳博科夫莫属。
其他的,如凡尔纳、鲁迅、吴晗、钱钟书等等,都是卡片爱好者。
3.卡片写什么
以下类型的卡片,它们往往代表着人类知识体系中的精髓:
术语卡:阅读中出现过的学术术语或者作者特定黑话
人名卡:阅读中出现过的人名,以及他的个人简介如何
反常识卡:有什么理论模型/推断证据/故事/行动,挑战了你的既有常识
金句卡:收集性感的句子
行动卡:写下你可以执行的行动
技巧卡:积累你学到的技巧
任意卡:此处自行发挥
在上述七种卡片中,最重要的是:反常识卡、人名卡、术语卡。
反常识卡、人名卡、术语卡
反常识卡、人名卡、术语卡
反常识卡、人名卡、术语卡
再说三遍~~
反常识卡是在拓展你的认知边界
反常识卡:有什么理论模型/推断证据/故事/行动,挑战了你的既有常识。每个时代的「常识」都是帮助人类降低认知负荷,提高社会运转效率,但是恰恰是这些「常识」也妨碍了你的认知。因此,你需要时不时借助鲜活证据来拓展认知边界。
人名卡是让你尊重知识源头的创造者
人名卡:阅读中出现过的人名,以及他的个人简介如何。撰写「人名卡」,你需要注意他哪个时代出生的人物,大家会高估同一个时代天才的数量,却会低估人类历史上天才的智慧。
写术语卡时,要尽可能的区分演绎数据和原始数据,不要把自己的知识给污染了。
术语卡:阅读中出现过的学术术语或者作者特定黑话。你需要找到最原始的论文或者资料,知道是谁第一个提出这个术语,比如「元认知」、「自主心智」、「心智程序」等是谁提出来的,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就会增强你的独立思考能力。你还需要注意某个术语诞生的时间脉络。一旦你意识到多元智能理论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现,认知神经科学是上个八九十年代诞生的。基于学科产生的时间,你就不会盲目地去推崇多元智能了。它毕竟是在认知神经科学诞生之前的假设。
如果每一种卡片,都是一块乐高积木,那么一块一块的拼接起来,会是什么结果?
没错。
乐高拼出的是千变万化的世界,卡片拼出的可以是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4.如何从卡片拼接为文件
这里拿书评举例。按照开智部落一位族长大虾的心得,阅读任意一本书,写八张卡片足矣:
1这本书的主题核心,就是最大的反常识卡;
2根据反常识,再补充三个证据——就产生三张术语卡;
3根据这些证据和案例,找出源头和提出术语的人是谁——产生一张人名卡,并且分析他为什么牛,有哪些作品,生平经历是什么;
4最后根据他写的非常震撼的话语——产生一张金句卡;
5行动卡是能够指导自己的行动的卡;
6最后还有一张任意卡,记录个人阅读感想。
一张反常识卡 + 三张术语卡 + 一张人名卡 + 一张金句卡 + 一张行动卡 + 一张任意卡,八张卡片可以囊括一本好书的核心内容。
假设一张卡片 100 字,一篇千字文就出来了。
5.卡片法的好处
卡片是最小存储和输出单位,是创造者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
卡片可以帮助你——
习得快速写作:构思先行,快速成文;
减少写作畏惧:力注卡片,降低难度;
锻炼远距联想:卡片交互,新思迸发;
养成组块思维:分割篇章,理顺逻辑。
卡片法助力成为知识创造者。
开智部落的嘉文写了一段话:互联网的知识创业生态下,有两个物种:
1. 知识逐利者,以收割焦虑感和功利心为生;
2. 知识创造者,在时间源头创造高保真度的知识,布道隽永的智慧。
一天写三张卡片,300 字而已。全年 1000 张卡片,就可怕了。1000 张卡片拼接出 100 篇文章,太容易的事情。这些知识又可以反过来在团队的具体场景中传播。
一年时间里,在社群中独自分享了100篇文章,你不是大神谁是大神~~
反过来,看看如果你一天 3 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用于:
1 个小时刷朋友圈
1 个小时刷各类碎片文章
1 个小时用于听专栏等等,以及各类社群的讲座
那么 1 年后,你的变化依然是微弱的。因为这三个小时都是在工作记忆区域工作。一周后,当时听过的都会忘记掉。
6.卡片举例
卡片1:学习任意一个学科的「最小知识原则」
最小知识法则在阳志平老师的文章《读书与心智》提及,文章中说:学习任何一个学科要掌握的三个最小知识。我将其称之为学习任意一个学科的「最小知识原则」。如果你掌握了某个学科的三个最小知识,你就容易理解该学科的全局,不至于被它枝节带歪路。
这三个最小知识是:
1知识的源头: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一个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它的源头是从哪来的?
2核心话语体系:某个学科它因为某个原因诞生了,那么它必然是有自己的一套跟其他学科不一样的话语体系。
3二级推演体系:任何一个学科,只要它产生了一个只属于该学科的特殊话语体系,那么,这个话语体系会延伸到下一个层面,推演出二级话语体系。其他学科它是怎么看待这个学科的大问题。
卡片3: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英语:Bounded rationality,系由诺贝尔得主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所提出。
西蒙依据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接收的信息总是有限的。理由是:
1基本生理约束
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 7 加减 2 项;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存入需要 5~10 秒钟;同时,记忆组织呈表列等级结构,所以记忆的存储和提取都需要一定时间。
2注意广度和信息存量受限
大脑的任务加工受以上基本生理约束,使思维过程表现为串行处理或搜索状态(同一时间内考虑的问题是有限的),从而限制了人类的注意广度以及信息获得的速度和存量。
3信仰与科学产生矛盾
注意广度和知识范围的限制又引起价值偏见和目标认同(类似于无知和某种目的意识所产生的宗教或信仰),而价值偏见和目标认同反过来又限制人们的注意广度和知识信息的获得(类似于宗教或信仰对科学和经验事实的抵制和排斥)。
因此,人的理性(精力)不仅有限,而且社会复杂多变,你永远不可能获得最优解,只能集中精力搜寻有效、合适、满意的信息和解决方法。
今天卡片法的内容,就是以上那些啦!
最后再说一说卡片的载体,就是写在什么上。
我自己的体会,这个真要因人而异。
有些人从手书中收获多,有些人从电子搬运中收获多。有的喜欢用印象笔记,有的喜欢用为知或有道云。
慢慢去试,找到一个自己用得顺手的方法就好啦
我自己是用Trello这个软件比较顺手~~ trello.com
因为Trello本身的设计,就是一个一个卡片的排列
以上是班班分享的卡片知识整理后的内容,以下是个人感想,实践等私货:
卡片对思考的帮忙,就像几何学对测量计算的帮助,简简单单的几个设定,就将大千世界全部囊括在内,简简单单又能适应千变万化的世界,简约不简单
卡片横跨抽象和实体的特性,能在知识的梳理和思考上很好地帮忙“脑力有限”的人类
符合底层规律的“存储越容易提取越难,存储越难提取越容易”,让事后整理卡片整体复盘对学习帮助极大,而整理过后的卡片又能超越脑力的极限,时不时激活相应的信息区域,很好地实现了“信息高速公路入口”的职责
实践:
生活中有甚多不好的习惯,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办法,听了班班的分享,在使用trello后立马就喜欢上这个为卡片开发的工具,并有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使用场景,察觉自己:
很多时候做什么事或者做什么决定时,心中有好坏的判断,但依然遵从那个“坏”的,通过trello这个有app的工具,每当破坏计划,或者不遵从内心“好”的选择时,就在trello上记录对自己的剖析,彻底分析每一类“不良”行为或者决策的原因,以此更深入了解自己,在此基础上逐步加深对自己的掌控
至此,班班卡片分享的整理和夹带的私货全部完结,谢谢观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