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撒哈拉沙漠里开出的花——再读《撒哈拉的故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描摹了一副沙漠的静美画面,悠远寥阔。如果让我们去长期生活在那里,估计要打退堂鼓了。

在撒哈拉沙漠里开出的花——再读《撒哈拉的故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三毛去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住了下来,最爱她的荷西也追随而来。至今三毛是唯一在撒哈拉沙漠居住过的中国女性。

        《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高中时代我就看过,那时纯粹是追求时髦,因为校园里刮着“三毛”风,时隔多年,里面的情节大多随风而逝。

        今天再次捧起这本书,它已成为经典。随着阅历的丰富,读起来的感觉已大不同于从前,三毛的那颗流浪的心,里面包裹着善良、纯真、勇敢和智慧。

        最有意思的当属第一篇《沙漠中的饭店》,三毛和荷西结婚不久,三毛在家做了一道菜“粉丝煮鸡汤”,荷西问粉丝是什么?三毛告诉他那个粉丝叫做“雨”,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根冻住了。然后从山胞那里买回来的。荷西竟然真的相信了。

        第二次吃粉丝,三毛做了“蚂蚁上树”,荷西认为粉丝是白色的毛线,又好像是塑胶的,三毛说是钓鱼的尼龙线,被中国人加工成白白软软的。

      三毛做的寿司,荷西不敢吃,他以为海苔就是蓝色的复写纸。

      这些因文化差异闹出来的笑话,让我们看了忍禁不止,也让我们看到了三毛天马行空不按常规出牌的可爱,他们在大漠的生活很苦,可也充满了乐趣。

        三毛和荷西是天生的一对好搭档。荷西有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

      荷西赠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不是金项链,是花费心思在沙漠寻得的一副骆驼的头骨。他们没有媒妁之约,经过了繁琐而复杂的手续,终于尘埃落地。他们没有选择黄道吉日举行婚礼,是被通知在拿到结婚证明那一天下午结婚的。这样的生活真的是别具一格,不跟风,不盲从,打着三毛和荷西的随和的性格烙印。

      生活没有固定的模式,适合自己的喜欢的就好,当然以不妨害他人为前提。结婚可以不穿婚纱,蓝细麻布的长衣服,一双凉鞋,一顶草编的阔边帽子,别上一把香菜,就是新娘的装束。

        三毛的善良在《悬壶济世》一文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她教撒哈拉威人学算术,用黄豆治疗疖子,用羊肉汤治疗营养不良,用葡萄酒给生病的羊治病,用指甲油补牙,这些看似乱搞的背后藏着着三毛浓浓的爱心,三毛也因此收到当地人的喜爱。爱心永不过时,这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三毛在我心中就是巾帼英雄,在《荒山之夜》里,夜晚,三毛和荷西在广袤而荒凉的沙漠里探险,中途遇到险情,荷西掉到了冰冷的湖里,越陷越深,眼看就要威胁生命。三毛一个人开车去求救,祸不单行,遇上了坏人,拼命挣扎,才摆脱困境。后来靠着自己智慧和勇敢,才把荷西拖上车。

      这本书共有13篇文章组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一篇都很精彩,以三毛同当地人的交往为线索,给我们描述一一幅幅当地人生活的画面,而这个画面的灵魂是那个善良温和、有着平等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三毛。

      当善良与善良相遇,一定会绽放出人性的美丽。

      再次重逢,心里是满满的感动,我好像读懂了三毛,可惜我已不再是少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撒哈拉沙漠里开出的花——再读《撒哈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