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会告诉我们怎么在不颠覆原本的生活轨迹的情况之下,利用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业。这本书叫做《兴趣变现》,作者是美国内容营销协会创始人乔·普利兹和国内内容营销专家孙庆磊。在我看来这是一本非常诚恳的书,诚恳到它几乎是手把手的在教我们,如何把自己的兴趣变成能支撑起生活的财富。
“玩”的价值在于创造
马化腾说的没错“玩就是一种生产力”,每个人的兴趣都能价值千万。
说到兴趣,我们想到的是什么?“游戏”“电影”“购物”“写作”“绘画”“摄影”。其实兴趣分为两类,享受和创造。
我说我的兴趣是爱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这是享受,享受他人的创造。
而如果我说我爱表达,爱摄影,爱手工,爱写作,这是创造,对动手创造一个新事物的兴趣。
“兴趣变现”指的是第二类创造,享受自己的创造过程和成果。
时代的馈赠
《兴趣变现》这本书说到底想要教给教我们的就是4个字:内容创业。
我毫不夸张的说,内容创业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机会,没错,是每一个人。无论你是离开父母生活就不能自理的学生,还是整日不离尿片灶台的家庭主妇,或是像我一样朝九晚五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的普通上班族。内容创业都是每一个人的机会。
为什么?
一是因为内容创业的门槛非常低,不需要辞职,不需要除了时间之外的太多金钱投入,不需要编写商业计划书,不需要东奔西跑拉投资,甚至都不需要除自己之外的第二个人,就可以开始。
二是因为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两个结果,这两个结果都给所有想要进行内容创业的个体,都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再部落化
第一个结果是“再部落化”,兴趣社群的出现。
曾经我们以为,互联网将会把整个世界碾平。因为信息的高速传达,让所有人都看到最美丽的,听到最动听的,这可以弥合分歧,让我们的思想彼此靠近。就像大年夜我们所有人都会看春晚,同一时间都会关注到相同的新闻,这让人们有了更多的认同,有了共同的向往,我们以为互联网革命就是一个去部落化的过程。
但是现在我们明确的看到,不是这样的,世界永远都不是平的。春晚成为了背景音乐,每个人还是活跃在自己的圈子里。在同一条新闻咨询的评论区里,从来都是观点的针锋相对。原来,人人打开都是一模一样的门户网站,到现在变成了一人一个主页的个性化推送。
就算互联网在一开始看上去是要把世界碾平,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效应也借助互联网被放大到了极致。人们通过它找到了那些与自己兴趣相投的人,个人的呼唤在网上马上就能得到更多的回应,大家迅速抱团,在看似扁平化的世界之上崛起成峰。获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归属感,形成一个个相互隔绝的更加稳定的部落。
每个人的兴趣价值都可以在一个共同体当中,在更多的人之间传递。这是互联网革命发展到今天给所有人的第一个巨大机会。
平台赋能
第二个机会是互联网已经覆盖到生活中的每个领域,一个又一个的平台已经沉淀为人们生活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正在给所有人赋能。
在十几年前,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通道,个人都是不可能插手的。影响力都被死死的攥在会展、邮件、电话、电视、电台、户外广告、杂志和报纸这些大媒体的手里。
而现在,互联网的技术破壁效应,让每个个体的声音都能散播出去,再渺小的个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品牌。就只说内容平台,从博客、微博,到后来的公众号、优酷,再到今天的映客、斗鱼、喜马拉雅和抖音。
无数个体借助互联网平台的赋能,一天要诞生多少10W+的文章,一个人的短视频可以被播放数百万次,一个人录制的音频可以被收听几千万次,在10多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在今天确是如此的理所当然也自然而然。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喜欢天南地北闲聊的胖子,做了一档脱口秀节目,他叫高晓松;
一个喜欢分享知识的胖子,做了一个内容付费app,他叫罗振宇;
一个喜欢读书的胖子,做了一个读书会,他叫樊登。
有一个从小生活窘迫的女孩,喜欢在脸上涂涂画画,后来建成了自己的彩妆帝国,她叫米歇尔·潘。
有一个全职太太喜欢用自己半夜喂奶的时间制作烘焙视频,成为了YouTube上的“烘焙女王”,他叫安·里而登。
抖音斗鱼上那些坐拥千万级粉丝的超级网红我就不用介绍说了吧。
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再部落化,和对个人的赋能,我们根本不会知道这些人的名字,看到他们所做的事情。
但是别忘了刚才我说的所有例子当中都有两个字“喜欢”。乔布斯说:“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
如果你的喜欢,你的兴趣仅仅只是享受他人的创造,那这些机会与你毫无关系。而如果我们愿意从自己热爱的事情出发,把自己的兴趣变成内容,利用互联网对个人的赋能,吸引互联网部落当中有共同兴趣的人。这就是内容创业,就这么简单。
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安迪·沃霍尔曾说过:“每个人都能在十五分钟内出名。”而现在的抖音,把每个人成名的时间从15分钟缩短为了15秒。在抖音上我们可以看到可爱的宠物、可口的饭菜、化妆教程、生活妙招等等丰富的内容。这些人可能仅仅只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在记录生活,可这些对美好的记录都可以形成他自己的品牌,聚集起自己的粉丝群体。
感谢这个时代,因为它正在给予每一个个人通过内容创业崛起的机会。
如果你目前依然伸手挠头,头发都要抓掉也找不到使自身兴趣变现的途径,那我们就来看看《兴趣变现》这本书当中所提到的几个关键点。
1*1=无限大—“甜蜜点”
首先你要找到甜蜜点,什么是“甜蜜点”?
高尔夫球杆与球碰撞的时候,能迸发最远飞行距离的那个点,就叫做甜蜜点。在内容创业当中,这是第一步,是把自己擅长的领域与兴趣相结合,就像是两个物种发生化学反应激发出一个新物种一样,这个新物种就是我们的甜蜜点。
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一定可以联想到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例如:做饭、健身、汽车、宠物、瑜伽、美妆、养生等等。然后,还要再找到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与其相结合,“甜蜜点”便产生了。
不是很明白是吧?我们举几个例子。
有个人叫做马修,他是一名数学学霸,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而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个游戏狂热爱好者,非常的喜欢玩游戏。他本来梦想当一名演员,但却失败了。后来,在一次看游戏视频的时候,他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我为什么不把自己对游戏的痴迷和超出常人的数学才能结合起来呢?就这样,马修开创了游戏教育系列视频《游戏博弈论》,一炮而红,单个视频的点击量高达几百万次,如今,他在YouTube上收货了930万粉丝,就连往日里高高在上的YouTube官方都来请他代言。
马修就是选择将博弈论与自己痴迷的游戏进行结合,建立了甜蜜点,并通过内容资产的积累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超级IP。
“辣椒先生”克劳斯·皮尔格德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例子,“辣椒先生”克劳斯。他本是一名丹麦的音乐家,同时又是一位辣椒的狂热爱好者。他经常拍下人们吃辣椒时千奇百怪的表情上传到YouTube,以这种品辣椒的独特方式收获了大量粉丝。
克劳斯其中有一个视频点击数据高达300万,这个数字可是已经超过丹麦人口数量的一半了。视频的内容是克劳斯的乐队某一次在国家剧场里演出时,演奏者们纷纷把克劳斯精选的号称世界上最辣的小辣椒放进嘴里,一边演奏一边嚼辣椒。不一会儿,乐手们不仅要死扛嘴里火辣辣爆炸的感觉还要集中精力演奏,他们的囧像,戳中了大家的笑点,惹得观众捧腹大笑。
克劳斯原本确实具有一定的名气,但真正使他成为了丹麦家喻户晓的名人,是他把自己的音乐和对辣椒的狂热爱好结合在了一起时候,所产生了巨大的化学反应,碰撞出了甜蜜点。
我们从克劳斯和马修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作者所说的甜蜜点到底从何而来?它其实是自己知识领域和热情的交叉点,结果就是1乘1等于无限大。
现在同学们可以开启头脑风暴寻找自己的甜蜜点。我们可以找来纸和笔写下来,一边是自己的兴趣,一边是自己本就擅长的领域和技能。然后再把他们用线连接起来,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连连看一样,这或许可以帮助你捋清思路。
肯定会有同学说,我就是一个丢在人群里三秒就消失普通民众,哪里有什么热爱的事情能与自己的原本技能相结合呢?
在《巨人的工具》那本书当中有一个例子令我印象深刻,讲的是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亚当斯,他的漫画被翻译成了25种语言,超过2000家报纸转载。亚当斯的成功就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甜蜜点。
他之前在企业里工作,了解到了很多的办公室政治,而他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是画画。他把办公室政治编成笑话,再画成漫画,于是成为了一流的漫画家。
亚当斯的例子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一个人要成功,要么你在一个领域做到行业顶尖,但这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太困难了。
还有另外一条出路,就是像亚当斯这样,拥有两项技能,把两项技能锤炼的还算拿得出手,他讲办公室政治的笑话肯定不是全世界最好的,画漫画也一定不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当他把办公室政治的笑话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漫画一交叉,化学反应出现,击打到甜蜜点,于是呆伯特漫画走红。
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中说:“你必须找到自己钟爱的事情,因为做好一件事情的唯一方法就是喜欢,如果你还没找到的话,那就赶快去找,不要停!”
是的,不要停。虽然我们掌握了很多的知识和技能,但相比之下我们对热情的投入是少之又少。不管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我们都要找到自己所钟爱的事情。只要我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做能持续给自己带来喜悦和满足感的事情,那我们离甜蜜点就越来越近了。
网红都与众不同—“内容翘点”
那当我们找到“甜蜜点”以后,怎么让我们的内容在海量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呢?书中提出的“内容翘点”就是应对这个问题的。
“内容翘点”概念里的精华部分在于“翘”,“翘”的特别之处有两点:
一是如何让自己的内容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印象。
2016年的第一网红papi酱,他其实早期在很多的平台都发过搞笑段视频,但并没有走红。直到她使用精神分裂的变声演出之后,才找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翘点”。其实内容还是这些内容,但是换了个表达方式,就给人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象,迅速爆红。
二是要在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中,聚焦到更细分的领域里。
比方说刚才我们提到的辣椒先生克劳斯,他就能意识到,很多人都喜欢辣椒,但是大家的注意力都是在辣椒的“辣”,而没有任何人会说关于怎么“品味”辣椒。于是他就想,为什么不能像品红酒一样的我们好好聊聊辣椒呢?我们品葡萄酒的时候不是关注酒精度数,而是关注各种细致的味道,像是泥土、黑松露和烟草味等等,以及葡萄的产地和工艺。那辣椒也同样可以这么干。音乐表演与辣椒结合找到甜蜜点,再加上内容翘点“品味”,才成就了克劳斯的与众不同。
“烘焙女王”安·里尔登
再来个例子,美食博主很多吧?要怎么找到内容翘点脱颖而出呢?我们来看看烘焙女王安·里尔登是怎么做的,他就是发布文章和烘焙视频,这并没有什么新颖的。但是她的内容翘点在于她的教学聚焦于那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创意,比方说把两公斤的士力架做成甜点,还有像是怎么做一个切开后可以呈现出一个完整图案的蛋糕。
辣椒先生和烘焙女王的事例,都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我们需要扩宽自己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把自己热爱的事情聚焦到一个更细分的领域内。辣椒先生虽然喜欢辣椒,但直到他开始发布 “品辣椒”这个“奇葩”内容,新颖的呈现方式与主流对于辣椒千篇一律的审美背道而驰,于是他的事业才有了起色。而烘焙女王的“翘点”在于不可思议,令人意想不到创意,这才成就了他们这些与众不同的网红。
一个小目标
作者说内容翘点的目标是打造头部效应。
在内容产业当中有一个残酷的逻辑,就是头部效应。每个内容生产者想要占据用户更多的时间,在时间战场上的这场战斗可以说是无远弗届。而谁可以最终获胜呢?一定是那些头部的内容。这或许说的没错,我们付出相同的时间,既然可以听世界排名第一的钢琴家演奏,我为什么要去听第二名的呢?所以,我们的目标是要让自己成为最优秀的头部资源。
头部效应对的,但这应该是很多人不愿开始内容创业的最大原因。我做得不够好,所以干嘛还要去做呢?理论上来说在头部效应的作用下,长期博弈的最终结果就是金字塔尖拥有所有的金钱和注意力,但真实的世界不是完全遵照理论运行的,就像假设没有摩擦力、没有空气阻力,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物体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但是真实的世界中没有哪个物体是不受外力的。
即便是二八法则,20%的精英占有了80%的注意力,那同样也还有20%的注意力是我们的机会。是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奇葩说的好好说话确实一年就能创造数千万的营收,但是如果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和他们一样,集万千关注和金钱于一身。我们把目标定成要赚一个亿,无异于是痴人说梦;如果相信只要内容创业,就可以豪车洋房,这样的只不过是骗子的优质客户罢了。
但是如果我们把目标定小一些呢?我只是做我热爱的事情,享受兴趣变成内容在社群中传播的过程,同时获得更多的人的喜爱,也得到一些收益,作为个人收入的一个增量,让手头更宽裕一些。这样的目标不就是人人都可以达成的吗?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真心希望同学们可以在生活中开辟出一块新的天地,为更好的生活与更好的自己都多努力一分。
刚才我们简单的聊了《兴趣变现》这本书中前两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甜蜜点”和“内容翘点”,这只不过是内容创业的“起手式”。作者为我们建立的内容创业模型,除了这两点之外,还有构建基础、收获粉丝、多元拓展和实现盈利,一共6个部分。
后面的内容就留给自己去看吧,其中有很多实操性很强的技巧,像是如何创作爆款内容,怎么到意见领袖那里圈粉,怎么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等等。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诚恳的话吧:
“一份倾注自己热血的坚持,会开启你的第二人生;在生活之上,金钱之外,将出现一束照亮你生命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