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见闻之当地人起名

因为工作原因,曾经在非洲国家赞比亚待过一年,接触过不少当地人,对他们千奇百怪的名字有个大致了解。


初到非洲,首先要应付的情况是脸盲,不但当地人对脸型相差无几的中国人脸盲,中国人对肤色黝黑,头型差不多的当地居民也存在相同问题。相比于脸盲,更严重的问题是重名,由于当地普遍信仰基督教,居民起名大多参照圣经或者其前宗主国——英国,名字大都是犹太-基督教名,比如摩西(Moses,参见摩西十诫),大卫(David,圣经中的大卫王),帕特里克(Patrick爱尔兰常见名,著名天主教圣人),约瑟夫,肯尼迪,威廉等等。


非洲见闻之当地人起名_第1张图片
非洲见闻之当地人起名_第2张图片
非洲见闻之当地人起名_第3张图片

有限的常见名导致重名率极高,这还不算麻烦,麻烦的是这些人的姓氏大都是以自己的名族或者部落命名,例如木林嘎(Mulenga)和齐鲁飞亚(Chilufya)就是某些本吧族省份最常见的姓氏。其他诸如卡通苟,其朗嘎,卡朗卡,霹雳,姆孙鞑,瓦利亚,萨塔,伦古,么有和姆旺嘎都是以民族或者地名命名的姓氏,但是数量远远没有我们中国人的姓氏多,因此经常会出现重名。比如摩西(Moses)就很受欢迎,十个人里面至少有俩叫这个名字,可见当地的基督教文化已经深入人心。


当时工作的内容之一是当出纳,给当地人支付货款。这就很具有挑战性,由于脸盲,经常搞混不同人的面孔,还要应付重名的现象,为了不把钱款支付给错误的人,真格是忙的焦头烂额,身心疲惫。


后来不得不发明一种鉴别方式,那就是给他们发放临时身份证明。不要误会,不是卡片式的身份证,而是一张随手写就的小纸片,上面用中文草草写下对方的名字和时间等信息并告知对方事后要拿着凭条来结账,丢了纸条可能拿不到货款(实际上没有这个权利,只是虚张声势)。


由于当地人并不重视合同,因此他们报上自己大名的时候并不总是说真名,甚至不说全名,有些人报自己的姓,有些人报名。比如摩西,一天就可能遇到好几个,重姓的也有,比如姆孙鞑出现的概率就很高,因此那张纸条就要区分这些摩西和姆孙鞑们。通常,区分的办法就是加注身体特征或者年龄,例如摩西大,摩西小,摩西老,摩西左脸疤(左脸有个疤痕),摩西大鼻子,姆孙鞑高,姆孙鞑矮或者姆孙鞑娘(有些娘炮)。就这样,重名和脸盲的问题被解决了。


非洲见闻之当地人起名_第4张图片
非洲见闻之当地人起名_第5张图片
非洲见闻之当地人起名_第6张图片
非洲见闻之当地人起名_第7张图片
非洲见闻之当地人起名_第8张图片
非洲见闻之当地人起名_第9张图片
非洲见闻之当地人起名_第10张图片

根据个人的情况,有人喜欢报自己的姓,比如有位叫姆旺嘎的渣打银行女职员坚持以此称呼自己,因为此姓曾经是中部非洲一个皇家姓氏,想必这个女职员家庭条件是极好的,所以比较在意这个。但是这个王朝已经很久远了,绝大部分王子王孙都已经流落民间。同样是叫姆旺嘎的一个当地工人就不怎么讲究这个,他做几天工酒支工资买酒喝,然后不来上班,直到钱花光再回来,而且因为社会地位低下(住几十块月租的贫民窟),工友们并不以姆旺嘎相称,反而叫他姓氏的简称:木娃。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犹太-基督教名字,还有为数不多的人依然使用当地土语也就是班图语系的娘家语和本吧语来给孩子命名。比如一位叫卡隆吧的当地实际上他的名字是当地土语中雷电的简化版,雷电在当地土语中的发音是阿卡隆吧,大概他是出生在电闪雷鸣的雨季(当地气候分为雨季旱季,几乎各占半年)。


还有一些社会青年会别出心裁,报出自己的江湖诨号,比如杨所长(Yong soldier新兵),到啦(dollar,美金),踹比(Tribe部落),狗仔(Dog Z)。这些名字按说不应该出现在正式场合,尤其是牵涉到钱款来往的时候,但是他们明显信任我方,坚持用外号自称。


由于许多民族是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因此许多姓氏是跨国的,比如霹雳这个姓就在马拉维和赞比亚等国广泛分布。毕竟,现在的国界是被殖民者强行划分的,各国独立后也不得不沿用原先的疆界,而在历史上,这里虽存在不少班图语系的王国,但大都疆域重叠或者模糊不清。



c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洲见闻之当地人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