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8

ZCY0038一玉欣 2021年2月28日 第20次打卡9251字

2021年2月月度复盘

一、参加21天的《高情商沟通训练营》课程,一共是6次课,参加4次小组讨论,完成5次作业,收获满满:

(一)课程知识总结:

1、高情商沟通的关键是有效倾听——结构化倾听

用结构化的方法拆解对方所说话里面的意思——事实、情绪和对方期待的行动。任何沟通都是行动导向的,每一句对你说的话,都含有对方的期待在里面——如果是情绪,希望你做出接纳,并释放出接纳的信号;如果是事实,希望你针对这个事实做出反馈,或者释放出接受到事实背后的期待行动——要么找到事实原因,要么做出优化结果。有了这三个维度以后,我们就容易去懂得对方话里的意思了。

在工作和生活中,听懂对方的话,根据对方传达出来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回应,非常体现一个人聆听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遇到别人情绪化的反应时,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专心倾听,专注对方用词、语调,并去拆分出情绪的部分,然后去接纳事实,最后结合两者去了解对方期望的行动时,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倾听,才能安抚好对方的情绪,才能去履行对方的期望。

2、关于认识自己——乔哈里视窗360º认识自我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

通过学习乔哈里视窗的四个象限告诉我们:面对优势:不低落尘埃,不凡尔赛;面对不足:看到并允许,给自己时间改变。

要保持一定的边界感,不要让别人过多地侵占你的边界感,也不要过多地侵占对方的边界感。有的孩子独立性差,就是家长过多地侵占孩子的边界感,使孩子们没有隐私。

多见人、多读书;多做事,多反思。多和不同的人聊天、使我们的认知更生动形象;多读书,使我们的认知更加系统、深入。走出自己的圈子,了解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工作,提升自己的格局,见多识广,才不会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多做事,多反思:验证认知以及纠正认知,躬身入局。

你的能量超出你的想象,不要给自己设限,多去试试看。多尝试去分享,要慢慢地突破自己,打破自己的舒适区,让自己的边界感延长。不要设置太多的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的局限,谁都是从不会到会慢慢学会的。

3、关于亲密关系: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幸福的亲密关系不会从天而降,需要经营和磨合。要建立“三观”一致的家庭文化,多组织家庭团建,调整期待、停止掌控和改造欲,用包容和爱的五种语言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家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温暖的港湾。

4、关于“向上管理”

老板是贵人:借助老板,提升能力,获取资源。多沟通、多汇报,主动让上级知道工作的进度。看到老板做得好的地方,虚心学习或请教,让它变成自己的,让自己一点一点地成长。不要把老板成为敌人,从长远来看,找到共同点或共同利益,在否则会付出很大的显性成本或隐性成本。

“向上管理”的心态上是不畏上、不媚上、少抱怨、少自恋。基本原则是到位、补位、不越位。做好自己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懂得为上级分忧,辅助上级做一些补位的事情;尽量避免越权上报,不要和直属关系搞得水火不容。

我们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向上管理”。这绝不是溜须拍马的“小人”做法,而是一种向对自己有管理权的人施加影响力的智慧。

5、关于人脉管理——邓巴数字150定律和5511法则

学会管理好自己的社交圈,也就是管理好我们自身的生命和时间。邓巴的神奇数字,让我们懂得朋友圈的资源是是有限的,自己身边只有150个左右的席位,要审慎交友,把席位留给值得的、能够带来正面影响的益友,并及时调整,同时划出层次,使自己的社交圈成为一个社交学习系统而充满活力。邓巴理论中的四层圈所形成的亲密社交关系,决定了我们生命的质量和知识的质量。

现实中,我们要与很多人打交道,为了维持朋友关系,要花费很多时间,点赞、回复等等。我们既要坚持志同道合的社交关系---“道不同不相为谋”;又要能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保持和谐中的独立与个性,彼此尊重、相得益彰,保持社交系统的多样性,思想的自由性。

学会运用5511法则,对于自己的人脉管理要加以改善,用心、用情去经营自己的人脉!相信良好的人品、真诚的行动,加上身边的人脉,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6DISC高效沟通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要接纳、包容他人。发挥性格中的优势,正视并调整个性中的不足。要学会如何和不同类型人相处。

(二)参加小组讨论收获:

在每次课后的小组讨论中,小伙伴们运用淘金式思维反思案主的作业内容,通过提出问题主动去筛选信息,有效地帮案主拆解、分析原因,真诚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建议供案主参考。通过倾听小伙伴们的发言,对我有很大帮助。曾经的我,一参加会议就非常窘迫,因为我不知道怎样在会议中提问,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现在我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了如何聆听、提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的方法。未来的我,还需要继续修炼,让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这次课程遇到的小伙伴们都非常优秀,如果非要选一位小伙伴的话,我要感谢的是李智,她是非常负责的小组长,经常提醒我们投票、参加会议、完成作业,而且每次讨论时,她的发言也令我印象深刻,她的每次提问的点都非常深刻、精准、发人深思,对我很有启发。谢谢群里的小伙伴,希望以后多和大家联系,期待在以后的课程中相遇。

二、参加《讲师训练营》课程的学习

目前课程已经进行了6讲,下面我对6讲的内容进行了一下梳理和复习:

第一讲 讲师的定位与发展,我学习到讲师风格有以下五种:

(一)、理智型教学风格: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也受到思维的训练,还受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苟言笑,但内心却充满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的理智能力发展的执著追求。一般说来,在数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采用这种风格的教师相对较多一些。

(二)、情感型教学风格:主要表现是,教师讲课情绪饱满,将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心、教导和期望之中,充满着对人的高度尊重的信赖。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扣人心弦,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相比内向型性格的教师而言,外向型性格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采用情感型教学风格。

(三)、自然型教学风格:主要特点是,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而谈,细细道来,师生之间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获得知识。教师讲课虽然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它虽没有江海波澜的壮阔,却不乏山涧流水之清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

四)、幽默型教学风格 :最大特点是,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一种恰如其分的幽默,引来学生会心的微笑,如饮一杯甘醇的美酒,给人以回味和留恋;哲人的警句、文化的箴言不时穿插于讲述中间,给人以思考和警醒。听这样的教师讲课,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和笑声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获得心智的训练,变机械学习、被动模仿为心领神会、主动思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言,这是一种值得着力陶铸和追求的教学风格。

(

五)、技巧型教学风格: 主要体现在,教师讲课精于教学的技巧,充满着机智,各种教学方法、技巧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并丝毫不带有雕琢的痕迹。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就像一种设计好的程序,过渡自然,组织严密,搭配合理,有条不紊。讲解、分析、论证时,思路清晰;提问、讨论、练习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透彻了解及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而言,这是一种追求高效率的教学风格,是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所实施和追求的一种境界。

我感觉自己属于自然型教学风格。

第二讲 左右脑切换理论

1、左右脑理论:正常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由胼胝体(pián zhī tǐ)连接沟通,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左右脑分工理论就是指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

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织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

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右脑具有图像化机能,如企划力、创造力、想像力;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如第六感、透视力、直觉力、灵感、梦境等;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如心算、数学;超高速大量记忆,如速读、记忆力。

右脑像万能博士,善于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右脑。把右脑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表现出人类无穷的创造才能。所以右脑又可以称作“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

简单来说:左脑负责理性,右脑负责感性。

2、新咏老师让大家选一个在公众号文章中最触动自己的故事,写一下自己的原因是什么?

作为一个标准的“猫奴”,我选的故事是《流浪猫鲍勃,为什么可以治愈无数人?》,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喵星人的暖意。

流浪猫鲍勃去世了,享年14岁,引来全球范围内的一片惋惜之声。它是英国伦敦的一只流浪猫。2007年,伦敦街头音乐人詹姆斯·波文收养了它。当时,波文正处于人生的低潮,挣扎在毒瘾之中,每日自暴自弃。但是,鲍勃却治愈了他,一人一猫相依为命,波文的生活走上正轨,人生迎来了转机。

随后,鲍勃“治愈”了更多的人。波文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了好几本书,被翻译成了三十多种语言,还被拍成了电影《流浪猫鲍勃》,鲍勃在电影里本色出演。可以说,鲍勃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流浪猫了。

当然,肯定也有很多人并不认识鲍勃。但我相信,当看到这只橘猫稳稳地立于主人肩头,不少人依然能感到被“治愈”,心里涌上一股松软感。

人们习惯说“养宠物”,好像是人施恩于动物。当然在金钱与付出上,确实是这么个模式,但精神层面可能是反过来的:人依恋动物,人养宠物,不是动物需要,而是人类需要。

就像鲍勃,从它的本意来说,未必有“治愈”的主观意图。现代科学研究,猫的智商大概相当于人类2岁左右,狗相当于6到7岁,它们恐怕都不足以有复杂的思维活动。但是,人类愿意觉得“被治愈”,认为他们有治愈的能力,一厢情愿地与动物共情。

就像猫奴陆游写的“书眠共藉床敷暖,夜坐同闻漏鼓长”,好像猫真的和他一起枕书而眠、同听漏鼓了。很显然,这是陆游的内心戏太多,猫大概没想那么多。

所以,是猫治愈了人类吗?不是,从根本上说,还是人类治愈了自己。只不过,猫狗之类的宠物,击中了人们心中柔软的部分,让人性中一部分较为“高尚”的部分有了现实的依托,比如责任、关照、爱心、被需要等等,让人的自我振作、自我重塑有了可能。

所以,人们为猫狗甘心为“奴”,也就可以理解了,这不只是对宠物的付出,更多是人的精神满足,有些也已经到了近乎行为艺术的程度。比如故宫里的猫,一度成为网红,与鲍勃一样,它的去世也曾引发网络上集体的悲伤情绪;北大甚至为流浪猫开发了小程序,网友云撸猫太猛烈,导致小程序一度瘫痪。

不过,可别误会,爱宠物不光是为了满足人类自己的愿望。人类本身也是自然万物的一员,人类的面貌,也是在与动物的互动中所塑造的。人类本能里留有能被动物激发的善良与斗志,这确实也是它们赐予我们的礼物。何况,不愿意为他者付出无私的爱,又怎么能得到爱的回报呢?彼此成就,才有了幸福的味道。说到底,把宠物和人类联系在一起的,还是真挚的情感。

鲍勃在祝福中离开了我们,但人类和宠物之间的故事未完待续。许多人都曾被宠物“治愈”过,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人被它们“治愈”。从深层次揭示了人们养宠物,不是动物需要,而是人类需要。

是猫治愈了人类吗?不是,从根本上说,还是人类治愈了自己。只不过,猫狗之类的宠物,击中了人们心中柔软的部分,让人性中一部分较为“高尚”的部分有了现实的依托,比如责任、关照、爱心、被需要等等,让人的自我振作、自我重塑有了可能。

第三讲 课程主线设计,我的课程还没有想确定主题,需要加油了。

第四讲 黄金圈法则:

黄金圈法则是一种思维模式,它把思考和认识问题画成三个圈:最外面的圈层是What层,也就是做什么,指的是事情的表象;中间的圈层是How层面,也就是怎么做,是实现目标的途径;最里边的圈层是Why层面,就是为什么做一件事。

黄金圈的核心理解是从Why为什么出发,再推到How,最后是What。

大部分人或公司都知道自己目前在做什么事情,在什么行业,规模大小,这些What有关的内容了如指掌。但是只有更少的人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情,是具体怎么做的?有什么方法论和模型?极少数人才会问为什么当前自己或企业在做这件事情。这里的为什么是指:个人或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最根本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想要做这件事情?为什么当前的协作方式会存在,为什么其他人都很在乎这些?

Why的思考方式如何起作用?

普通人的思维模式多数为从What->How->Why,很少会说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Why->How->What 的路径。把自己的每个想法、每个行为,每种沟通方式都采取从核心开始往外扩散的方法。很多优秀的领导者或企业非常喜欢使用这种手法。最重要的事情是思考为什么出发?因为人之所以做一件事情,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信念。例如苹果公司。如果苹果公司宣传电脑时,只是说他们做的是最棒的电脑,设计精美,简单友好,问其他人想不想买,别人是很难动心的。

而苹果采取的销售策略是,售卖公司的理念,售卖Why。苹果是这样宣传的:“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创新和突破。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之后,再说自己如何做到的,“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是通过将产品设计得十分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最后的What阶段,才说到“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最棒的电脑,你想要买一台吗?”

只是简单的调整了顺序,感受一下?效果截然不同吧?!用户事实上是购买的梦想,购买的是他认同的理念。

第五讲《霍金斯能量层级理论》:

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师大卫﹒霍金斯博士,运用人体运动学的基本原理,经过二十年长期的临床试验,发现人类各种不同的意识层次都有其相对应的能量指数,人的身体会随着精神状况而有强弱的起伏。人的意识状态(以意识亮度为单位)由低至高可分为17个层级,这就是霍金斯能量层级。

以200的“勇气”为基准,居于其上的8个层级的意识状态称之为“心灵的正能量”;居于其下的8个层级的意识状态则被称为“心灵的负能量”。善的能量级别高,恶的能量级别就低。

当某人的能级由于外在条件而在200以下时,他就会丧失能量,变得更加脆弱,更加为环境所左右。

能级达到250的“淡定”,是一个人过上有意义、顺意生活的开端,因为这是一个人出现自信的能级。

一旦突破到新的能级,整个人生会完全不同。很多的人虽然在不断学习,扩充知识,却很难真正的成长,生活也没有明显的改善。原因就在于,虽然头脑的知识量增多了,可是能级没有改变。

霍金斯博士遇到过的最高最快的频率是700,出现在他研究德蕾莎修女(1910-1997年,获199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候。当德蕾莎修女走进屋子里的一瞬间,在场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幸福,她的出现使人们几乎想不起任何杂念和怨恨。1000被称为是神的意志或精神,这是绝对力量的能级,甚或更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层级,这决定和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当我们与能级较高的人相处在一起,我们往往感觉到舒适、平静。我们更容易感觉到快乐与和谐的氛围。


当我们与能级较低的人在一起,即使彼此之间并无冲突、也没有过多的交流,却仍会感觉心烦意乱,暴躁焦虑,不想再与之相处下去。


当我们处在低能级的状态时,我们也更容易吸引外部低能级的人事物。结合上述,如果我们想要提高自身的能量层级,我们需要尽量避免低能级的情绪出现,将自己保持在一个较高的频率状态上,不断向更高频率提升。尽量少的出现200以下的层级情绪,不断向更高层级的频率去努力。这里有几项提高能量层级的原则:

1

、放弃低能级的东西,长时间让自己处在祥和、喜悦,充满爱的心境。

2

、多接触高能级的人事物。包括:具有更高能级的人、书籍、音乐、电影、画像、工艺品、温和的宠物等。

3

、由内而外的做出改变,不断的提升内在、向内觉察。改变自己的人生际遇,创造高能级可能性。

通过了解霍金斯理论,我的收获有三点:

1、认识到不同情绪对应的不同能量层级,学会应用,并学会解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要学会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无论你产生了多么“糟糕”的情绪,情绪本身都不是问题。要觉察到情绪背后需求的三个层次:身体的回应、情绪的波动,背后的认知。可通过写觉察日记,通过描述事实、感受、意图、反思和行动学会控制自己情绪。

人不可能一直都在正向能量,但是在正向能量的时候比较多,他的能量层级就会比较高。

3、和情绪做朋友,情绪是流动的,情绪像水流,不能堵,只能疏。当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要很好的接纳和利用负面情绪,通过对负向情绪的正向解读,使负向情绪产生正向价值,从而产生行动导向。通过调整、转化、改变负向能量,最后爆发成为正向能量。

负面情绪的正向价值包括:

◆悲伤:让你意识到什么是重要的

◆焦虑:需要降低欲求或提高能力

◆纠结:需要进行自我价值澄清

◆委屈:需要表达或争取

◆愤怒:思考你的边界

◆痛苦:需要突破现状

所以,不要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发火,在自己付出时不要对对方有过多的期待。 尽量远离负面情绪比较严重的人和群体。 不要过多给人解释,试图让每一个人都了解自己。不要一直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勤奋努力,像一个小太阳。偶尔也要做个bad boy,bad girl。

我们要学会重新认识情绪,因为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没有可怕的情绪,只有缺乏了解的情绪。

第六讲 课程演绎:

在课程演绎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讲授法:以口头陈述为主的授课法,可以伴随视听器材。

特征:是授课最常用的演绎方法。需要依赖高度的演讲技巧,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法,学员无法参与,且一次只能陈述一个主题否则容易混淆。

使用要诀:可多用实例、故事、趣味性内容来增加效果;注意肢体语言与声调的变化;利用修辞的功力,增加可听性,让听众多问问题。

2、小组讨论法:受训学员分成4-10人一个小组,共同参与讨论。

特征:参与式学习法,旨在调动每个学员的积极性,需要建立小组的规范与默契,组内互动才能影响学习效果,时间的掌握与内容的深浅,各小组差异大。

使用要诀:编组人数4-10人之间,座位安排要便于小组讨论,讨论时要明确时间,要选择有能力的组长,讨论主题必须交代清楚,完成后要做成果汇报。

3、脑力激荡法:组织松散的讨论方式,又称自由讨论。让参与者在没有压力下随意发言,着重创意思考而非逻辑分析。

特征:在轻松不受限制的环境下,针对某种特定问题或主题,进行随意的发言与建议。借助其他人的发言,可能引发更多新的想法与点子可以快速收集许多信息。

使用要诀:创造轻松的氛围,主题要用开放式问句。讨论要分成两段:让听众多问问题,前段只做自由发言,不能有任何批评与质疑。发言时,主持人可给予激励,以激发参与感;一般提出的点子起码要超过20项,人数太多时,可分成小组,最好私下讨论;后段再进行分类与挑选可行项目。

4、沙龙座谈法:一种具有主持人的讨论形式,在获得主持人的允许时均可自由发言。

特征:由主持人的引导,在一定的主题范围内讨论,主持人负责维持主题,必要时作适当的总结。

使用要诀:选择有控制能力的主持人;安排开放、没有压力的讨论环境;阐述主题与进行时间;发言的方式,可依据讨论过程中的状况进行调整。

5、角色扮演法:让学员亲身扮演某种角色的学习方式。

特征:具有真实感与临场感,一般刚开始时较为尴尬,需要事先准备脚本,比较具有成效,体验后要有时间发表心得,其他学员或培训师可提供建议。

使用要诀:创造轻松、支持的环境与情境;自愿或指定某人上台,给予必要的评价与建议;讲述情境与角色课题,可以多人扮演,扮演指定角色并面对课题。

6、“工作坊”法:讨论、参与、实际应用多种方式组合的学习法。

特征:在合作的气氛下,共同完成某种课题的方法,强调多种方法的交叉应用,与实际的操作,需要较多的准备,事前的简报工作也要详尽。

使用要诀:气氛要自在,穿着要轻松,场地要适合工作;强调多体验、多参与多操作;培训师要讲得越少越好,时间要充分,不时的给予支持、打气与指导。

三、春节期间,因为疫情,没有去串亲戚,和家人看了三场电影,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部是《你好,李焕英》,这是一部让人笑中有泪的影片,关于母爱,关于亲情,关于生命中那些回不去的时光。

电影前一个多小时都非常搞笑,我的嘴没有一次合上的;而最后一部分却很感人,我的眼泪没有一刻不落下的。不仅我,这影院里的所有人都跟随着主人公走进那个年代,情绪的波动也随之电影的情节而变化,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泪如雨下。

影片中当晓玲意识到她的妈妈李焕英也是穿越回来的时,她泪流满面,奋力奔向年轻的“妈妈”李焕英,此时的李焕英,已经知道自己要永远离开孩子了,含泪说到:“宝啊,妈妈希望你永远健健康康,开开心心……”

剧情的反转感人至深,发人深思,我不由得想到了那个著名的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子和妈妈比谁爱谁更多一点,在很多比喻之后,当睡意朦胧的小兔子说:“我对你的爱从这里到月亮那么长”之后,大兔子微笑着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回到这里”。是的,母爱如海,妈妈的爱永远比你想象的更深更远,《猜猜我有多爱你》中是这样,《你好,李焕英》中也是如此,父母对子女的爱,朴素真挚,不求回报,即使有改写自己命运的机会,也丝毫不会动摇,只因,一切为了孩子。

这部影片的导演正是主演贾玲,这个作品是贾玲为了怀念母亲,根据真实经历改编的。在某次采访中,贾玲说她最大的遗憾就是妈妈没有看到她的成功,没有跟着她享福。她记得妈妈曾经买错一件皮大衣,妈妈难过了好久。如今她可以买无数件皮大衣,妈妈却再也穿不上了。

那件皮大衣,也成了贾玲心中的痛。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么痛心的领悟!电影《你好,李焕英》提醒我们,每个妈妈都曾经是一个花季少女,在养育儿女成长过程中,她们慢慢老去,作为子女,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当下,用心用情去尽到为人子女的本分。

来日方长不必等,珍惜当下最重要。

爱与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珍惜当下,让生命不留遗憾,也许就是最积极的人生态度吧!

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就要进入阳春三月了。今天外面还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让人感到一丝丝的寒意,但是春天脚步已经近了,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让我们一起期待万物复杂的美好春天来临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