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Of故事

形而上学概念:物理之后可以做解释世界的本质

西方哲学的开始--亚里士多德

贴近常识,解释常识

因果性;A导致B;A与B相关联


近代哲学---笛卡尔(休谟)

抽象,反直觉(Recall)

广延理论,世界上不真的存在桌子、椅子;桌椅仅仅是广延而已。

近代理性主义 -- 经验主义

理性主义:我们能通过理性直接认识(部分)客观实在。

经验主义:我们的所有知识,最终都完全来自于(感觉)经验。

对应形而上学立场

理性主义:上帝存在;世界是广延的;“我”是思想主题;身心二分。

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形而上学理论,完全在经验之外

它们“不可知”,甚至“没有意义”。


康德哲学

康德所理解的只是的基本特征

感觉经验(experience)--外部世界对我们感官的刺激

先天概念(innate concepts)-- 我们对感觉经验的重组、解释

形而上学后果:

“知识”的对象,从来不是完全独立于我们内心的外部世界而总是已经被我们的概念系统所解释

世界本身不可知(物自体);我们只能看到世界对我们的呈现

根据康德的观点:

理性主义过于独断,认为我们能直接认识到世界本身

经验主义不完备,不能说明我们的认识和世界的关联(康德论断的出发点:知识的基本概念)

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理性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形而上学,都超越出了我们的经验范围,他们承诺的只是。我们完全不可能真正获得(灵魂,自由,上帝)

传统:超越形而上学(transcendent metaphysics)刻画实在

康德:批判形而上学(critical metaphysics)刻画思想、概念

反思思想本身,而不反思世界本身


批判 形而上学的两种模式

认识、经验背后不变的结构

概念体系的历史变化(如牛顿力学-相对论)

(话题不限于亚里士多德或者近代理性主义)

批判形而上学的极端:后现代、反实在

“不存在脱离于我们概念体系的客观对象;我们有的仅仅是解释、是概念体系、是我们对世界的表象”(后现代尼采,罗蒂etc)

----观念论、唯心主义(idealism)

唯心主义的(一致性)困境:如果我们有的仅仅是解释,那么

我们解释的是什么?

是谁在做解释?

解释本身又是实在的吗?

传统形而上学对批判形而上学的回应

如果我们无法研究世界的本质,我们同样也无法研究自己的概念。

批判形而上学的前提:

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概念体系进行认知。

将概念体系S运用到对象O,则我们无法认知O本身--于是,将S运用到S,则我们也无法认知S本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形而上学Of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