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悟空之悟

随笔|悟空之悟_第1张图片

原创 / 文书九段

记得电影《大话西游》中,迂腐的唐三藏有这样几句经典的台词,“人和妖精都是妈生的,不同的,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

孙悟空是谁生的?傲来国的奇石,内育仙胞,后风化成猴子。这说明他是天生的,无父无母,无牵无挂。

设想一下,如果猴子有父母、有家人,有了那些放不下的东西,他敢不敢去大闹天宫呢?肯定不会,或者至少缺乏革命的坚定性。

无知无畏是猴子的一种先天优势,他有天慧、有胆魄、有本领,但唯独没有的是,任何的牵挂和顾虑。

生之初,猴子仅是具有一些野外生存的本能,后得益于菩提祖师的教化,才实现了个人素质的再造。

但随着个人本领的提升,猴子改变了初衷,本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占山为王,却在后来滋生了更大的野心,要做“齐天大圣”。

 冲动是魔鬼。悟空被无知冲昏了头脑,招来了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酷刑。

五百年的压迫,改变了悟空的心志,让他归于世俗。

但是,没有无知无畏的冲动,就没有后来取经团队里的孙悟空,更不会有斗战胜佛。

随心随性的错误反倒成了猴子走向成功的资本。现实社会中,一些草根的发迹史,不少人雷同了这一初始的情节。


归于世俗就是归于纲常,融入世相,也就多了顾虑和牵挂。大闹天宫时的无敌形象在后来的取经之路上尽失。

原本老君炉里的三昧真火不能熔化的猴子,却被红孩儿的三昧真火烧伤,林林总总的妖魔鬼怪不断绑架和要挟着猴子。

为什么呢?因为,猴子不再是纯粹的自我,悟空不空了,所谓的空,也只能靠悟了。

菩萨的点化,让五行山下的悟空从绝望中获得生机,得以跟随唐三藏西去,还有一个“修得正果”的美好愿景。

重获新生后,猴子的头脑中仍有桀骜不驯的残留思想。

菩萨给唐僧了一个漂亮的帽子,悟空天真而欣然的戴上后,就有了那个讨厌的“紧箍”,他不得不开始屈从于封建统治的枷锁。

取经路上,悟空骁勇善战,尽显才能。诸仙众神的褒奖,又在不断滋长悟空的傲气,就在这个时候六耳猕猴出现了。

一个具有与他一般无二本领的猴子,试图取代他西行,同样非佛祖不能将其制服。

说你行你就行,你不是唯一的选择。道理就这么简单!

佛祖用六耳猕猴的出现诛心,让悟空开始怀疑和审视自我价值,不再盲目自信,学会内敛。

 心志、心性、心态在苦与乐的交织中滑入世俗的框架,成熟的猴子变得纠结了。

世事无常,谁不在纠结,谁又能不纠结呢!


 纠结也许是一种彻悟,总要选择一种活法。

当然,悟空首先是对唐僧的感激,毕竟圣僧是救他出牢笼的恩人。作为一个刑满释放分子,能够迅速落实政策,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机遇,是该知恩图报。

 收敛是成事的根本。算来被猴子制服的妖怪不少,但真正命丧黄泉的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小角色。大凡与天地神仙有点关系的妖怪,猴子都送了人情。

猴子开始明白了,逞一时之勇或图一时之快,势必伤及他人利益,树敌太多,将难以善终。

正因为这样,猴子学会了处理各种关系,要么求神仙们帮忙治妖,他欠神仙的情,要么治妖后宽宏大量的放生,神仙们欠他的情。

千古以来的处事规则,不管谁欠谁的情,结果都一样增进感情。

神仙中不乏眼睛雪亮之辈,看破取经“戏法”的不在少数。

取经任务越深入,妖精们的靠山越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是故意安排妖魔挡道,再假以协助降妖,拉关系、套近乎的也说不准。

悟空学会了夹着尾巴做猴,在取经路上完成了一只猴子对于人性的反思和参悟。

人是没有尾巴的,是否需要猴子那样的思考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悟空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