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
<<深入浅出Vue.js>> 第二章 Object的变化侦测
Vue2.x和Vue3.x官网关于<<深入响应式原理>>的介绍
<
>
在组件创建时,Vue2.x系列使用了Object.defineProperty来给组件中的data的每个属性设置为访问器属性。
效果是:访问器属性拥有setter,可以探测到属性值的修改
缺点是:访问器属性具有局限性,无法探测属性的增加或删除。下面是缺点导致的后果—参考Vue2.x官网<<深入响应式原理>>
(1) 嵌套对象添加响应式 property需要调用Vue特殊方法
使用Vue.$set(anyObject, property, value)
或Vue.$delete
let school = {
name: "SDU",
province: "Shan Dong"
}
// Vue组件中的data
data() {
return {
name: "Danny",
school: school
}
}
// 此变化无法被访问器属性探测
school.city = "Ji Nan"
// 需要调用Vue.$set方法
this.$set(this.school, "city", "Ji Nan")
(2 ) Vue 不允许动态添加根级别的响应式 property
不允许在data上添加或删除属性
let school = {
name: "SDU",
province: "Shan Dong"
}
// Vue组件中的data
data() {
return {
name: "Danny",
school: school
}
}
// 给data添加一个新的属性,这是不允许的
this.gender = "male"
Vue3.x使用了ES6的proxy来探测对象的变化,详情可参考Vue3.x官网<<深入响应性原理>>
效果是:使用对象代理和对象反射可以探测到对象的所有变化,解决了Vue2.x中的响应式缺陷。
注:在<<深入浅出Vue>>中这里为“收集依赖的方法”
在追踪到对象的改变后,Vue需要通知到所有依赖这些对象的位置(通常指的是Vue模板template),说明对象已经发生改变。这实际上是订阅发布模式的简化版。在这里先了解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订阅发布模式。参考: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9260857
订阅发布模式的设计
实现订阅过程和发布过程需要有一个中间人。订阅者将订阅信息提交给中间人,中间人记录下来;发布者把发布信息发布给中间人,中间人查找订阅给类型信息的订阅者,将发布信息依次发送给订阅者
用简易代码表示:
// eventType(n)存储第n种事件对应的消息通知队列,队列中存储着订阅者提供的通知函数,执行该通知函数就可通知对应的订阅者
eventType1 = [() => {}, () => {}, ..., () => {}]
eventType2 = [() => {}, () => {}, ..., () => {}]
eventType3 = [() => {}, () => {}, ..., () => {}]
...
eventTypen = [() => {}, () => {}, ..., () => {}]
// eventList存储所有可能的事件类型,每种事件类型都指向一个消息通知队列
eventList = {
eventType1,
eventType2,
eventType3,
...
eventTypen
}
订阅发布模式的代码:(JavaScript实现)
class EventEmitter{
constructor() {
// 事件类型对象,存储各种不同事件的通知函数队列
this.eventList = {}
}
// 订阅函数
on(eventType, notifyFunc) {
// 如果存在该类型事件,那么直接在其订阅者队列中添加一个通知函数。否则先创建订阅者队列,之后再添加通知函数。
(this.eventList[eventType] || (this.eventList[eventType] = [])).push(notifyFunc)
}
// 发布函数
emit(eventType, ...content) {
// 发布时,先找到该类型事件,然后执行每个订阅者的通知函数,把信息通知给这些订阅者
this.eventList[eventType] && this.eventList[eventType].forEach(notifyFunc => notifyFunc.call(this, ...content))
}
// 只订阅一次
once(eventType, notifyFunc) {
let that = this
// 创建一个新函数on,包装订阅者的通知函数notifyFunc
function on(content) {
// 当通知订阅者时,执行订阅者传来的通知函数
notifyFunc.call(that, content)
// 把新函数on取消订阅
this.off(eventType, on)
}
// 把新函数on放入通知队列,代替 订阅者的通知函数notifyFunc
this.on(eventType, on)
}
// 取消订阅
off(eventType, notifyFunc) {
let notifyQueue = this.eventList[eventType]
// 取消订阅时,先判断是否存在这种事件,再判断该事件的通知队列中是否存在该通知函数
if(notifyQueue && notifyQueue.includes(notifyFunc))
// 存在这种函数时则删除通知队列中所有该通知函数
for(let i = 0; i < notifyQueue.length;)
if(notifyQueue[i] === notifyFunc)
notifyQueue.splice(i, 1)
else i ++
}
}
测试订阅发布模式
// 创建一个“订阅发布模式”对象
let eventEmitter = new EventEmitter()
// 1.测试基础的订阅事件,假设三个同学订阅了“开学事件”
eventEmitter.on("开学", console.log)
eventEmitter.on("开学", console.log)
eventEmitter.on("开学", console.log)
// 1秒后发布“开学事件”,发布信息是开学时间
setTimeout(() => {
eventEmitter.emit("开学", "2022/2/20")
}, 1000)
// 2.测试取消订阅
eventEmitter.on("放假", console.log)
eventEmitter.on("放假", console.log)
eventEmitter.off("放假", console.log)
// 1秒后发布“放假事件”,发布信息是放假时间
setTimeout(() => {
eventEmitter.emit("放假", "放假时间是2022/1/8")
}, 1000)
// 3.测试只订阅一次
eventEmitter.once("社会实践", console.log)
// 1秒后发布“社会实践事件”,发布信息是社会实践时间
setTimeout(() => {
eventEmitter.emit("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时间是2022/1至2022/3")
}, 1000)
// 2秒后再次发布“社会实践事件”,发布信息是修改后的信息,理论上订阅一次是接收不到此次发布的信息的
setTimeout(() => {
eventEmitter.emit("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时间延长至2022/4")
}, 2000)
// 4.测试发布一个不存在的事件
eventEmitter.emit("放假", "2022/1/8")
// 5.测试取消订阅一个不存在的事件
eventEmitter.off("玩电脑", console.log)
// 测试结果如下
// 2022/2/20
// 2022/2/20
// 2022/2/20
// 社会实践时间是2022/1至2022/3
注意:
下述代码思路参考<<深入浅出Vue.js>>,减少了原文中代码的封装性,提高了一些可读性
1.下述代码想要模拟的场景是:
创建一个新的Vue实例,Vue在底层将Vue实例中的data的属性全部设置为访问器属性,检测数据变化。声明一个变量,赋值为data中的某个属性,模拟Vue模板中使用数据绑定。最后改变data中的属性值,观察结果。
2.下述代码在何处使用订阅发布模式:(实现思路)
在将Vue实例中的data的属性设为访问器属性时使用订阅发布模式。访问器get方法中进行订阅,传入一个通知函数,该通知函数能够通知Vue模板中所有绑定该变量的位置,该变量值发生变化。访问器set方法中进行发布,当属性值变化时,发布事件,触发通知函数,通知模板中绑定该变量的位置要更新变量值。
3.下述代码的前提条件:
下述代码将data的属性全部设置为访问器属性,默认是在Vue2.x环境下。如果想模拟Vue3.x环境,可将其自行换为Proxy。
在下述代码中会使用上文已经实现的EventEmitter类,虽然Vue2.x默认不在ES6环境下,没有类的概念,但是方便起见不要计较。
// 假设window.target是如下的通知函数
globalThis.target = function(key, val, newVal) {
console.log(key + "属性发生了改变,由" + val + "变为了" + newVal)
// 下面的代码省略,是通知Vue模板中使用该变量的位置,该变量值发生了改变,需要更新
}
// 将某个属性设置为访问器属性,以做到对属性变化的检测
function defineReactive(data, key, val) {
// 不为所有情况创建一个全局的EventEmitter对象的原因是:eventType的表示不方便,两个对象有同名属性时需要考虑对对象进行哈希运算,否则会出现两个对象使用同一个eventType。
// 这里牺牲空间复杂度降低时间复杂度。
const eventEmitter = new EventEmitter()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 注意这里不要使用get()增强型写法,Vue2.x的Object.defineProperty方法在设计时不是在ES6环境,否则直接使用proxy对象完成对象探测
get: function() {
// 这里假设一个不存在的window.target属性为通知函数,真正的Vue的通知函数要复杂,这里使用window.target代指之。
if(globalThis.target)
// 这里的eventType随便命名即可,订阅时传入通知函数
eventEmitter.on("change", globalThis.target)
return val
},
set: function(newVal) {
if(val === newVal)
return
// 当属性值发生改变时,先更新属性值,然后发布更新信息
eventEmitter.emit("change", key, val, newVal)
val = newVal
}
})
}
// 传入一个对象,使它每个属性变成访问器属性
function makeResponsive(data) {
// 简便期间,这里不对data做额外的类型检查,只是检查data是数组还是非数组非函数的普通对象
if(data instanceof Array) {
// data是数组,遍历data的每一个属性
data.forEach(property => {
// 如果该属性值是非函数的引用类型,那么需要递归使它每个属性变成响应式
if(data[property] && (typeof data[property] !== "function" && data[property] instanceof Object)) {
defineReactive(data, property, data[property])
makeResponsive(data[property])
// 注意defineReactive(data, property, data[property]),不能统一写在if之前,因为if中的data[property]相当于调用了get方法,这不是我们希望的
} else defineReactive(data, property, data[property])
})
} else Object.keys(data).forEach(property => {
// data是对象的情况同上
if(data[property] && (typeof data[property] !== "function" && data[property] instanceof Object)) {
defineReactive(data, property, data[property])
makeResponsive(data[property])
} else defineReactive(data, property, data[property])
})
}
4.测试上述代码
// 测试响应式原理
// 下面的data对象模拟Vue中的data
let data = {
name: "Danny",
gender: "male",
school: {
name: "SDU",
grade: [1, 2, 3],
location: {
province: "Shandong",
city: "WeiHai"
}
}
}
// 将data对象的属性全部变为访问器属性
makeResponsive(data)
// 模拟Vue模板中使用data中的数据
let gender = data.gender
// data中的数据发生变化,将会通知模板中使用该变量的位置。此处使用let模拟模板,无法改变let声明的变量的值,理解意思即可。
data.gender = "female"
// 模拟Vue模板中使用data中的数据
let schoolName = data.school.name
// data中的数据发生变化,将会通知模板中使用该变量的位置。此处使用let模拟模板,无法改变let声明的变量的值,理解意思即可。
data.school.name = "PKU"
// 预计输出结果,输出原因是通知函数
// gender属性发生了改变,由male变为了female
// name属性发生了改变,由SDU变为了PKU
注意:
在Vue官网中关于vm. w a t c h 的 介 绍 比 较 简 略 , 但 是 不 影 响 理 解 它 的 含 义 。 在 < < 深 入 浅 出 V u e . j s > > 中 主 要 在 第 四 章 介 绍 v m . watch的介绍比较简略,但是不影响理解它的含义。在<<深入浅出Vue.js>>中主要在第四章介绍vm. watch的介绍比较简略,但是不影响理解它的含义。在<<深入浅出Vue.js>>中主要在第四章介绍vm.watch,但是第二章也有所涉及。
1.回顾:
在2.2中实现了基础的Vue响应式原理,主要是考虑了两个方面:1.如何追踪对象的变化——使用访问器属性 2.如何将对象的变化通知给模板——使用订阅发布模式。
2.vm.$watch:
但是在实际的Vue响应式实现中考虑了更灵活的应用场景,用户应也可以监听对象的变化。Vue提供了更高封装程度的vm. w a t c h 代 替 访 问 器 属 性 , 让 用 户 更 容 易 监 听 对 象 变 化 。 使 用 ‘ ‘ ‘ v m . watch代替访问器属性,让用户更容易监听对象变化。使用```vm. watch代替访问器属性,让用户更容易监听对象变化。使用‘‘‘vm.watch(property, callback)```的效果是,当指定的Vue实例的data中的property发生变化后,会执行callback函数。
3.vm.$watch的实现:
下述代码实现了Watcher类,效果和vm.$watch大致相同,使用方法不同。但效果都是能够让用户监听到对象的变化。将下述代码和2.2中实现的代码结合即可。
class Watcher {
// expOrFn为属性表达式,详情参见Vue官网关于vm.$watch的使用,expOrFn对应其第一个参数。在这里的实现中vm指的是Vue实例的data对象。
constructor(vm, expOrFn, callback) {
this.vm = vm
this.expOrFn = expOrFn
this.callback = callback
this.value = this.get()
}
get() {
globalThis.target = (key, val, newVal) => {
this.callback.call(this.vm, val, newVal)
this.value = this.get()
}
// 访问data.expOrFn对应的属性,此时会触发访问器属性get,get中会加入globalThis.target,此时的globalThis.target已经修改成了用户希望的回调函数
let value = Watcher.parsePath(this.expOrFn).call(this, this.vm)
// 将globalThis.target还原,上文globalThis的值就如下
globalThis.target = function(key, val, newVal) {
console.log(key + "属性发生了改变,由" + val + "变为了" + newVal)
// 下面的代码省略,是通知Vue模板中使用该变量的位置,该变量值发生了改变,需要更新
}
return value
}
// 解析传入的属性expOrFn,比如"a.b.c",结果是obj.a.b.c
static parsePath(expOrFn) {
let segments = expOrFn.split(".")
return function(obj) {
for(let i = 0; i < segments.length; i ++)
if(!obj)
return
else
obj = obj[segments[i]]
return obj
}
}
}
4.代码测试:
在将上述代码和2.1,2.2的代码结合后做下述测试
// 测试响应式原理中的vm.$watch
// 下面的data对象模拟Vue中的data
let data = {
name: "Danny",
gender: "male",
school: {
name: "SDU",
grade: [1, 2, 3],
location: {
province: "Shandong",
city: "WeiHai"
}
}
}
// 将data对象的属性全部变为访问器属性
makeResponsive(data)
// 使用Watcher对象使得用户可以监听到对象的变化
new Watcher(data, "school.name", function(val, newVal) {
console.log("使用watcher监听到了对象的变化","老属性值是" + val, "新属性值是" + newVal)
})
// 对象发生变化
data.school.name = "PKU"
// 预计输出结果
// 使用watcher监听到了对象的变化 老属性值是SDU 新属性值是PKU
在Vue官网中介绍<<深入响应式原理>>时提到Vue的DOM更新是异步的,如果想在DOM更新后执行某些回电函数,那么需要使用Vue.$nextTick()。
这里有些困惑,在本人另一篇博客“浏览器事件”中提到了浏览器更新DOM的时机。根据WhatWG官方文档介绍,浏览器先执行task(就是通常讲的宏任务,只不过第一个task是JavaScript同步代码),之后执行microtask,再之后才进行DOM更新。因此我猜想Vue.$nextTick()的实现会用到宏任务,这样会在DOM更新后执行回调。但是在查阅了源码(在node_modules/vue/src/core中)后发现实现中可以使用微任务也可以使用宏任务。在参考了https://segmentfault.com/q/1010000039973370后,本人推测应该与Vue的虚拟DOM有关。此问题将在完成虚拟DOM学习后再详细考虑。
总结借用Vue官网关于响应式介绍的图。Watcher就是上面实现的Watcher类,或者说就是vm.$watch()对应上述的2.3。Data的访问器方法实现对象变化侦测对应上文的1。虚线具体的步骤都在代码实现中体现出来。关于虚拟DOM可以暂时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