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自然》

感谢007-51班5月、6月值月小组精心组织的母亲节、父亲节活动,奖励给我那么好的书,这是珍贵的经历,谢谢你们。当6月的奖励红包化作一本《创造自然》来到我的手中,这份感动愈加明晰。今天,我把我这些天阅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分享给大家,希望它能在每个人的日常工作之外,带给你们一点全新的对这个地球的理解。
《创造自然》_第1张图片
创造自然

《创造自然》是由印度女作家安德烈娅·武尔夫(Andrea Wulf)创作的关于亚历山大·冯·洪堡的一本传记。如果你还不知道洪堡是谁,等我慢慢说给你听。这本传记最宝贵的,不仅仅是它全景展现了洪堡先生充满冒险、潜心研究、波澜壮阔的一生,更可贵的地方在于武尔夫女士重新踏上洪堡先生曾经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用她女性独特的敏锐视角给我们做的真实还原,在文字背后的艰辛努力让我感动、敬佩。

亚马逊给出的官方简介里,有对洪堡先生生平的记述:“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最高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的悉心体察,既为托马斯·杰斐逊带去详尽的考察资料,还影响了西蒙·玻利瓦尔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对世界的广博认识不但招致了拿破仑的嫉妒,更深度影响了歌德、柯勒律治、达尔文、梭罗、海克尔等诗人与科学家。洪堡究竟如何从一位怀有远游心气的少年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其观察自然的全新视角受到哪些影响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体自然观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变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创造自然》中找到答案。”

就是这样一位极具智慧的贤者,他是如何工作的呢?武尔夫是这样描述的:“不出8个月,洪堡就完成了普通人通常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学习项目。他每天日出前起床,驱车前往弗莱贝格附近的一座矿山。在其后的5个小时里,他深入矿井,探究矿山的建筑结构、开采方式及岩石构造。他身形轻盈,体格精瘦,能自如地在狭窄的孔道和低矮的洞穴中出入,又钻又凿,将岩石样品带回家。他如此投入地工作,浑然不觉周围的潮湿与寒冷。日过正午,他爬出黑暗的矿井,拍净身上的尘土,赶回学校去参加矿物学与地质学的讨论课程与讲座。晚间,他埋首案头,常常就着烛光读书到深夜。空闲时,他还研究有光与无光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并收集了上千件植物标本。他测量、做笔记、分类收藏,不愧是启蒙运动时代之子。”

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

在他的旅行中,他发现了山川、河流、植物的演变和人类活动的规律,把这些伟大的发现凝结在一本叫做《植物地理学随笔》的小册子里,正是这部小册子,给了这个世界深厚且长远的影响。

我们不讨论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看待自然的,我们只看洪堡先生如何带我们看自然,再对照我们已有的知识,你就会发觉在当时的混沌世界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洞察力。

“《植物地理学随笔》将植物放在更宽广的视野中进行观察,将自然看作大千现象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他采用了“疏阔的线条”去描绘这个世界。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生态学专著。他推崇另一种理解自然的方式。洪堡的旅行给了他独特的思考角度:他认为一切生命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洪堡将这一想法应用于整个自然,试图呈现植物、气候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而并不仅仅关注单个的有机体。他按照分布地带和区域对植被进行分组,而不是将它们分入某个特定的分类学单元;他在书中解释了植被带的概念,称它们为“在全球范围内铺展开来的‘长条形带’”。他为西方科学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自然世界的视角。”

洪堡宛如一位21世纪的通才,带着远超同时代人的前瞻性视角,将敏感的心灵注入对奴隶制、环境问题与科研发展等的探讨。这位跨越科学与艺术的观察者,可以超越任何时代。

《创造自然》这本书将洪堡的个人传记、旅行历险和自然观念的演变交织在一起,既揭示了他在科学史上的枢纽地位,也搭建起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学家与现代的联系。

把它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也能在这本书里看到时代之子的智慧光芒。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