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书汇】成果:知识改变命运

【寒假读书汇】成果:知识改变命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知 识 改 变 命 运

——读《布鲁克林有棵树》有感

育才中学初一15班    成果

这本书由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创作,贝蒂.史密斯是德国移民的女儿,成长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书中的主人公弗兰西.诺兰的坎坷人生与作家经历非常相似。全书共分为五卷,56篇。整本书文字生动形象,让人身临其境。以主人公弗兰西.诺兰为中心所发展的一系列的故事,让弗兰西.诺兰在成长的道路上越挫越强。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段落是:弗兰西的星期六,是从去垃圾回收站开始的。和其他布鲁克林小孩一样,她和弟弟尼雷会在外头捡些布头、纸张、金属、橡胶等破烂,藏在地下室的箱子里,上着锁,或是藏在床头底下。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弗兰西会慢慢走,边走边看排水沟,希望找到烟盒的锡纸,或是口香糖的包装纸,回头她会将这些放在一个小罐子的盖子里头熔化。垃圾站不收没有熔化的锡纸,因为很多孩子会将铁垫圈放在中间抵重量。有时候,尼雷会找到一个苏打水瓶。弗兰西会帮他把壶嘴弄下来,熔化出铅来。垃圾站的人怕苏打水公司的人找麻烦,不敢回收完整的壶嘴。壶嘴是好货。化掉后,能卖五分钱。

    读了第一章节,看出了弗兰西.诺兰的家庭条件并不好,母亲偏爱弟弟,父亲深爱她却英年早逝。每周六弗兰西.诺兰都会和弟弟一起去捡垃圾,再换成钱。妈妈让弗兰西.诺兰去买发霉的面包,在20世纪初,吃一点肉都觉得很奢侈,所以在那时,大多数家庭几乎都是每个星期有三四天吃着发霉的面包。可见当时的社会经济都不怎么好。那时的五分钱就像宝一样,舍不得花,可是在如今,谁还会在乎这些呢!

弗兰西.诺兰很喜欢看书,只要有空就回去图书馆。从图书馆借本书,一路小跑的就回了家,迫不及待的翻开书。读到这里脑中便有了一个画面:一个小女孩坐在太平梯口,手上捧着一本书,树和叶的倒影洒在书上,女孩的手边有一个小碗,碗里放着一些饼干屑,行人看不见她,但她看得见行人。这样的生活是诺兰渴望,而又遥不可及的。

到后来,弗兰西.诺兰上学了。在学校里,饱受同学的轻鄙。但是弗兰西.诺兰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因为她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她最喜欢的还是体育和美术课,因为这两节课能让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充满乐趣。莫尔顿先生和伯恩斯通小姐让弗兰西.诺兰黑暗的生活洒满了阳光。

爸爸的去世给家人一个沉痛的打击。家里所有的生活来源也随之而去,当时只有十六岁的弗兰西.诺兰觉得应该担起这个家庭的重担,开始赚钱养家。面对妈妈、弟弟,还有刚出生的小宝宝,一家四口,弗兰西.诺兰觉得自己的责任又大了些。

作者在讲述诺兰的故事的同时,也仿佛让我看到了作者的经历。作者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学完成初步的知识的积累,也让她后来进入大学学习写作和文学。作者和诺兰的经历都在告诉我们知识能改变命运。

这本书既有伤心的部分,也有高兴的部分,又教给人们一种哲理,但是这本书大部分都在讲悲伤的故事。这些悲伤的故事,让诺兰在成长的路上越挫越强。

合上书,在书的最后一页上看到了一句话“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寒假读书汇】成果: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