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向东
1.德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过去很长一些年以来,德国的职业教育都是全世界最好的。德国人并不像我们一样,每个年轻人都要考大学,都要争取有一个本科文凭,一本不行二本,二本不行三本。很多德国人是直接进入职业教育通道,他们的最后目标就是要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技术工人。我们都知道德国制造很了得,但是,如果没有了这些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德国制造的能力起码要打一半折扣。
德国有一个职业教育法。按照这个法律,政府、企业和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定义职业的种类,由此设计出与某一职业教育领域相关的课程大纲、教学内容、考核方法、毕业门槛等等。据说德国有三百多个按照这种方式定义的职业,培养着全德国的职业工人,构成了“德国制造”的坚实基础。
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开始动摇了。由于新兴技术快速涌现,不断迭代,专业和职业的界限开始模糊,原有的知识体系已经被打破,有些学科正在快速地重新构建,而构建之后的新学科,第一是不定型;第二是知识交互现象太多、太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过去行之有效的培养人才的方式不再适用,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已经有大型企业开始重新搭建架构,在他们可以控制的职业学校里进行尝试,力求通过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训练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人。
比如,在西门子公司所附属的职业学校里,按照对于未来工业4.0时代企业模式的理解,人在企业里面已经被区分为15种角色,然后再根据这15种人的工作角色大约分类了他们所需要的25种核心能力。由此,训练新人不再以传统的职业模式,而是围绕着能力训练而展开。
1913年的“西门子城”,如今已经发展为包含职业教育学院的综合园区
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网络上搜索“双元制”职业教育,了解更多有关德国职业教育的知识。
2.能力训练与专业学习的差异
那么,能力训练与过去的专业学习之间的差别在哪里?按照我的理解,差别如下:
职业学习,也可以称之为专业学习,有三个主要的逻辑:
所学的一切知识都是有用的,学习知识的多少、好坏,标志着学习的效果,也标志着毕业生的水平;
知识的传送主要是单向的,老师的任务是把他们认为重要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要努力去学习、学会;
学生要勤于练习,在传统知识学习的环境里,有一句话是永远正确的,叫做“熟能生巧”。
但是,在能力学习时代,这三点都变了:
知识很重要,但却没有先前那样重要。以前认为这个专业必不可少的知识,有些其实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有些甚至已经没用了。还有一些知识,很重要,但是永远不可能在学校里面全部学到,必须要结合实践边干边学;
知识的体系已经被打碎,边界也不再完整。过去教材中的东西,只有你学不好的,没有用不着的,但是,在新的时代情境中,很多知识其实已经没有必要学到过去的程度。很多时候,一门课程,知道个基础知识就够用了;
知识的传输是多维的、交互的。很多内容甚至没有必要向老师学习了,因为从网络中就可以查到,完全可以自学。而有些内容则需要在工作场景下,通过师生互动来学习。
总之,有人概括说:过去的职业学校里面,是教学生如何学习,是教人知道what to learn;而现在则完全不同,是教学生如何学习,教人 how to learn 。这是一个根本的改变。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在“得到”上开设一门面向社会大众的管理课,我也是为了顺应这个潮流。
3.什么是学习力
我们花了如此大的篇幅,讲了正在德国发生的事情,一是我觉得这个信息重要,所以,尽可能多介绍一点情况给你知道。更重要的,这些内容和今天要讲的内容高度相关,因为我坚持认为,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快速学习的能力,或者叫 “ 学习力 ” ,是下属力的重要内容。了解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你理解“学习力”这个概念非常有帮助。
其实,所有的下属遇到的情境,和前面所说的德国人目前遇到的境况,是相似的。下属在工作岗位中,遇到的最多的考验,就是接受任务之后,能不能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关键的能力。而“学习力”的强弱,是这种关键能力的核心。今天,我们面对的很多问题都是新的,都没有事先准备好的现成的答案,甚至这个世界上可能都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要凭我们自己的努力去找资源,去快速学习,然后才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可以说,只有具备快速学习能力的下属,才有可能成为昨天课程里面讲的 “ 超过预期 ” 的优秀下属。
4.该如何获得“快速学习”的能力?
给你讲个故事。我有一个学生,毕业以后到一家企业工作,上班没多久,接到第一个任务就是帮助他的老大毕业。他的老大正在读EMBA,毕业需要一篇论文,学生是清华的毕业生,被老板的秘书选去帮忙,毕业答辩需要做个PPT。老板负责答辩,学生负责在旁边翻页。清华的研究生在学校期间做过无数的PPT,弄个十几页的PPT,小菜一碟。学生为了在老板面前露一手,差一点把答辩PPT做成动漫,概念、公式满天飞。老板很得意,大大地夸奖了学生一番。
但是,现场老师提问时,问了一个图标和数字的事情,引起了我学生的注意。细节我不讲了,反正是听者有心。我的学生后来和我说,就是在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做PPT是个专门的学问,而且是个大学问。那么多人天天做PPT,天天使用PPT,我的学生说:真正懂得如何做PPT的,没有几个。于是,他开始研习如何做商业PPT的学问。
我的学生和我讲,他除了阅读了几本关于制作PPT的书籍之外,还特意找到以演示功夫为饭碗的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的各种报告与项目建议书。你可能不知道,在很多大的项目上,为了争取到中标,各个大的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都会把争取中标作为头等大事,PPT的功夫几乎都体现在这些标书和报告书里面,所以,他觉得:仔细分析这些报告可以学到很多秘不示人的功夫。
商业PPT与非商业PPT
我的学生发现,好的PPT演示并不是要把所有想说的话都写在上面,如果全部写上,密密麻麻,那还不如写文章。他总结出,PPT的核心是两点:第一是挑选出你要传达的核心想法;第二,是想办法把这些想法视觉化。人类对于图示的印象,比对文字敏感得多,如果能够突出重点,不喧宾夺主,可以就凭几页图示搞定人。比如,他说:要尽量少用三维图形,因为画面看上去会很乱,难以展示出清晰的逻辑关系。如果一定要使用三维的内容,也尽量要在二维的空间里实现三维效果。比如,把二维空间里面的点变成圆圈,用圆圈的大小来表示三维的概念。
我的学生还发现,在大公司的PPT里面,都不太使用饼状图,他后来还找到了理论依据:人们对于饼状图的辨识度往往比较低,饼状图很难表现出强烈的差异对比。总之,这位学生后来通过快速学习,练就了一套做PPT的好功夫。他也因为这套功夫被另一家更大的企业挖去,薪酬翻了不止一番。
从这个故事里面,你可以看到 “ 学习力 ” 的逻辑:问题性学习、针对性学习,核心是快速学习。我后来也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尽管一个学生从大学到研究生阶段,做了很多的PPT,但好像没有哪一个大学会教授学生如何做PPT。如何做好PPT,又和特定领域、和商务活动的内容密切相关。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在工作中自己学习,靠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
当然,学习力的另一个体现,就是除了关注“是什么”(英文叫know-how)之外,平时更要注意know-who,也就是谁知道。知道谁知道这个事情,到了关键时刻就可以决定 “ 向谁学 ” 。坦率地说,如果问错了人,结果会很麻烦,而问对了人,则会事半功倍。这其中,用心是关键。我的另外一个学生,也是有心人,平时在办公室里,他是偷听别人说话或者打电话的高手。他并不关心别人的隐私,而是格外留意那些对他可能有用的信息。
总结
学习力是下属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是未来,今天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学校没有教过的,可是又需要用到,你总不能和老板说,这个我不会吧。所以,很多事情比的是你的学习力。学习力的强弱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有人学习力强,可以一下走在前面,工作很快上手;而有的人学习力差,则让前辈同事,或是老人非常烦躁。
宁向东
总之,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了,不懂是正常的。但有一点是我坚信的,只要你保有一颗学习之心,你就永远不会掉队,具备胜任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