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

年前种草了iMuseum上的“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据介绍说是七十年代一些建筑设计师的先锋作品,我最先感兴趣的是“超级”两个字,怎么个超级法?我心底打了个问号。他们的一些理念也是冠以“超”字,比如“超建筑”,七十年代的超能有多超前,这都是我好奇的部分。还有一个是在介绍中看到了他们的作品——一些命名为“超表面”的剪贴画,很富有想象力,又夹杂着怪诞,这正是我喜欢的。所以,拔草刻不容缓,趁着年前的放假,就去了。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1张图片
就是这幅充满想象力的剪贴图,名字叫做《基本行为:教育》


到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我花了大概三到四小时的时间去看,去理解这群先锋人物的理念。现在,我尝试以自己的理解,把这次展览想要传达的思想表述下。

先来来看看这波中二青年:(我拍了一些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照片,但并没有拍全)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2张图片
作品《超级工作室的今天和明天》

可以从这副作品中看到七十年代人对自己未来样子的想象,我觉得挺有意思的,那时候这群艺术家幻想未来的自己有着机器人的脑壳和球形等奇形怪状的大脑,有一种复古、怪诞的蒸汽朋克风。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3张图片
忘记名字了,属于超级工作室的自画像

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超级工作室这波人非常中二,极度的沉浸于自我的幻想中,还把这些幻想升级到了建筑、设计、行为学和哲学等高度,反而引发了当时艺术界的极大关注,以至于影响了现代建筑的风格。值得一提的是,超级工作室并没有落地的成品——比如他们设计的建筑,全部都是彰显他们想法的拼贴画,还有部分的艺术装置。比如说他们提出的超表面,就是上面放的图,将周围一切都简化成网格状,消除形形色色的建筑和这些建筑本身带有的环境意义、人文意义和功能意义,人在这样单纯的网格世界里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如今,我们的简约到如玻璃方块堆砌而成的玻璃大厦,而人在这样的大厦中生活工作,是否有点像这群中二青年提出的幻象呢?

超级工作室崭露头角最早是在1972年,出道作品叫《拯救意大利历史古城》。为啥叫这个名呢,因为在1966年的时候,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遭遇了一场大洪水,那时候意大利刚刚从二战中恢复元气(在二战中充当包子加拖后腿大王的意大利也没少挨揍),经济刚刚复兴,人民刚刚过上好日子,一场大水就给浇没了。这件事激发了超级工作室成员对建筑和城市的反思,他们做了一幅拼贴画,整个城市都被淹没,只露出了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穹窿顶,在这样一种极端情况下,好像到了由水构成的一个平的世界,让人重新去思考建筑的意义到底是啥,城市要如何去规划。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4张图片
《拯救意大利古城》

也是从这幅作品,衍生出他们之后的作品理念——“超建筑”。这是一种反消费主义的建筑理念,也就是说,我买的灯,不一定是为了满足我照明的需求,它可以摆脱“灯”的固定功能,而能激发更多器官的灵感,起到影响人的行为的作用。比如他们的这几个作品:


具有波普色彩的画廊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5张图片
《鹦鹉螺桌灯》&《西番莲桌灯》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6张图片
《市集》,组合式沙发

这几个作品在保守的六十年代,可以说是非常先锋了。那个时候,设计出一把我们现在常用的椅子都算是突破,比如1968年由丹麦的设计师 Verner Panton(维奈 · 潘顿)设计的潘顿椅,在当时还是以古典椅子(经常在英剧中看到的,很多繁复的花纹,古典的沙发椅一类)为主的环境中,已经是划时代意义了。超级工作室凭着一往直前的中二精神,将灯具的重新改装,《鹦鹉螺桌灯》和《西番莲桌灯》突破了当时人对桌灯的实用性定义,充当了更多的装饰性照明功能。包括命名为市集的组合式沙发,是不是更像一个母亲子宫,躺在里面更有安全感呢?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7张图片
潘顿椅

到了1968年,他们找到了一个能体现他们思想的很关键的一个元素——方格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8张图片
建筑直方块

我们前面有提到,佛罗伦萨的一场大水激发他们创作了《拯救意大利古城》这幅作品,在作品中,被水淹没的城市好像进入了一个平的空间,抹去了大多数繁杂的建筑物,也奠定了超级工作室的理念基调——“规避性设计”,要去除建筑或物品本身的功能(比如办公楼用来办公,桌灯用来照明书写),采用均质的、相同的元素去衍生出家具、建筑、城市等等一系列的设计。这样就相当于拆掉了思维里的墙,解放了人们对空间和周围物品的刻板印象,整个空间都充满了变换性和均质的连续性。来看看下面这幅作品: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9张图片
《测量》,家具由方格组成,规避了繁复的功能,在简约和均质中家具可以有更多变化

但网格所造成的单一、冷漠也令人反思。我个人很喜欢的两个充满想象力的系列作品——《连续的纪念碑》和《十二座理想之城》,是超级工作室对未来世界的幻想。单一的网格吞噬占据了所有的人类文明,在城市中拔地而起,穿梭于建筑之中,漫布整个地球,将历史与文化割裂开来,冷冷的抛弃。有点反乌托邦思想,我们是否曾设想过,在未来的某一天,是否会生活在一个均质、单一、冷漠的网格世界之内?非常像现在的互联网、大数据入侵的人类社会,0101的互联网如同网格建立的世界,无边无界,在人类最本质的生活之外建立了一堵堵网格般的墙。可以说,作品非常具有前瞻性了。“超级工作室”尝试以一种反讽、批判的态度抨击现代主义以及国际风格建筑,并让自己从消费主义与全球化的禁锢中逃逸而出。

《连续的纪念碑(纳沃纳广场)》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10张图片
《连续的纪念碑:纽约挤压计划》,冰冷的现代镜面建筑入侵城市,吞噬了具有历史和文化特色的城市建筑
《连续的纪念碑(纽约新象)》
《连续的纪念碑:古罗马斗兽场大酒店,第一版》
在“温和的乌托邦”中,未来所有建筑皆出自单一行为、单一设计,能够一劳永逸地厘清人类架起石墓、石碑、金字塔,规划方形、环形、星形城市以及在沙漠中(最后奋力一搏)划出白线的种种动机。”所以,他们开始通过“单一设计”,竖立起一座座全新“连续的纪念碑”,并依此创造万物。

超级工作室的收官之作《罗特之妻》,通过一组艺术装置(一张长桌上放了五个锌盆,盆里放了五个小型的盐雕模型——金字塔、剧场、主教堂、凡尔赛宫以及柯布西耶的新精神宫,桌面上方则安装着一个装水的倒金字塔容器,水经由管道逐一滴注在五个盐雕之上,显露出其内部结构。当盐雕全部溶解并滴入锌盆后,盐水会顺着预置的管道流入展示桌下的器皿之中。)

牛逼的是这个装置上贴了一个小小的黄铜片,上面写着——“建筑之于时间,如同盐巴之于水”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11张图片
罗特之妻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12张图片


最后,献上一句超级工作室的金句———“独一无二的建筑将是我们的生活。”

不要被现代化的消费主义所吞噬,不要丧失特质,尊重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13张图片


还有几幅觉得很赞的作品,贴出来纪念~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14张图片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15张图片


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_第1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人怕不是穿越时空了吧——“超级工作室50年”展览体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