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一切心法读后感(二)——知行合一

王阳明一切心法读后感(二)——知行合一_第1张图片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核心,究竟什么是“知行合一”,知乎上有一位网友给出了一个十分简短经典的回答——知道做不道等于不知道。

      没看书之前,我粗浅的认为“知行合一”是一本强调践履精神的书,“知行合一”,行是关键,你只是知道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践行,就像我们007的精神——人至践则无敌。但是看完之后,才发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所要强调的点却在于知。就比如我们常说的那句话:“做人道理都知道,但仍旧过不好这一生。”我们现代人通常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意志力薄弱,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但是在王阳明那里,“意志力薄弱”这件事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说只是一种假象,所有“意志力薄弱”归根结底都是知之不深的缘故,所谓知而不行,其实只是不知道,真知必能行。

        这种解释给人的感觉过于绝对化,造成知而不行的原因有许多,有主观的有客观的,主观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修炼克服,但是客观原因非人力所能及,王阳明他哪里来的自信说真知一定能行呢。

        任何一种学说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时代的大背景,也都跳不开时代的局限。王阳明生活在价值一元化时代,他相信儒家经典就是终极真理。但是当时的社会,儒家学术早已从经典沦为一种工具,一种通往名利场的工具。大家读圣贤书不是为了学圣贤、做圣贤,而是为了考中科举,从此跻身官僚阶层,尽情享受由此带来的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读圣贤书只是走个过场,在官场中真正要拼的是算计,是权谋,是各种和圣贤教诲背道而驰的“真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最大的意义就是对天下读书人和做官人的游戏潜规则提出强有力的置疑:被你们口头上奉为真理的那些儒学经典,你们真的相信吗,真的做到了几分吗?王阳明从来不是逻辑上的大师,他更关注的是道德,所以他的理论在道德层面上说通几分也就足够了。王阳明的心学在当时是受到许多人嫌恶的,他把大家心照不宣的东西放到阳光下逐一验证,让这些人啪啪打脸,所以可想而知他将面对怎么样的非议和诽谤,但是王阳明对这些却并不在乎,龙场悟道让他脱胎换骨,他以天鼓雷音一般的话语去撼动着这个世道的人心,成为了一代圣人。

      到了价值取向日益的多元化的今天,圣人王阳明的人格魅力依旧光芒四射。他对儒家经典的信奉让我想到了笑来老师的“笃信”。还记那段让我的久久不能平静的文字:

      不是“觉得”,不是“希望”,甚至不是“相信”,而是“笃信”(即:120%的相信)。为什么是120%地相信?是为了说得形象一点——我是说,你要相信到这样的地步,即便有人打击你,打击掉20%,你依然100%地相信。

      相信什么,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践行,最终你能变成更好的自己。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也是如此。

        所谓举世皆誉而不加劝,举世皆非而不加沮,与天地精神独往来,此乃真君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一切心法读后感(二)——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