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花》读后感

从2018年以来,连续读、听了贾平凹老师的不少作品。有《山本》、《秦腔》、《浮躁》、《老生》、《带灯》、《美穴地》、《高兴》、《古堡》等,从中感受到“鬼才”的写作魅力和个人风格。

今天,是新年后第一次逛新华书店,顺手买了贾平凹的小说《极花》。回到家中,便迫不及待地读来起来,颇有不一口气读完不为快的感觉。

《极花》的写作灵感,来自平凹老师一为位老乡的女儿被拐卖的真实故事。本来老乡被拐的女儿,最后历经千辛万苦被解救出来,但却因为被救后的社会舆论压力,遭受了被拐卖后的二次伤害,最后又不得不选择回到了卖她的家庭中。由此,平凹老师对这一事件感触颇深,遂创作此篇。

真正的好作品是具有高度的社会现实性的,要么反映历史,要么揭示当下,要么预测未来,《极花》无疑是揭示当下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

人是具有生活性的物种,人的生活也不会脱离和超越他所生存的时代。当面对社会现实的时候,社会给我们的条件和影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有的可能是突破、超越和抗争,有的可能是适应和妥协。由此,我想起了电影《肖申克救赎》里的一句台词:“监狱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一开始你反感这里,慢慢地你适应了这里,最后你却离不开了这里。”

《极花》中的蝴蝶何尝不愿意回到父母身边呢?被拐卖后,这是她无时无刻都梦寐以求的梦想。可是,当她这一梦想实现的时候,社会和她周边的生活环景,给予她的却是“第二次的伤害”——不堪忍受的社会压力,加上她内心深处对孩子的想念——我有妈了而我的孩子没妈了——最终使她还是回去到了买她的家庭中去。

作品就是通过这一来一回,深刻反应了拐卖妇女儿童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刻而又复杂的社会问题。而最终指向是当下中国最为现实的贫困农村男性的婚姻问题,是城市不断壮大农村迅速凋敝的问题,具有震撼人心的现实冲击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极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