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前言备注:在此文中,我不会设任何粗体,因为这种方式其实就是一种意识强奸(这里文头提示除外)。那么文章面对的是一个不太会思考的“小学生”——注意了,这是重点;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有些贬义的“大众”,《乌合之众》。那么,有重点的文章只需要看标题不就行了吗?

以下为我曾经的一个回答,现在看来,虽然没有逻辑,但其理依旧不变。


一 鸡汤

曾经年少刚上大学,尚未明白是非之时也被这样的鸡汤文骗,记得有这么一个图片。


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_第1张图片

然后“鸡汤们”就会说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自律、不放纵之类的;而穷人不能很好的自律,放任自由,于是会长得很胖。至此,会引出富人与穷人思维的区别——自律。再进一步可能会吹嘘文章主旨,类似这样的:自律得救、不自律一辈子穷……

虽然不能否认长期规划、思维以及自律的重要性,但是将问题关系颠倒,居然还能引来众多赞同,这还真是一个诡异的事情!不由得北大人类学王铭铭教授《人类学讲义稿》中大概有这么样一句话

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摆在,但却往往相信意识决定物质……

或许是我们太过于现实的生活需要一个自我欺骗,告诉自己意识决定物质,能以意逆志吧!有趣,有趣

是不是真的能以意逆志?关于这样的问题,得多看看实锤的社会学调查,而不是那些文章所杜撰的例子。虽然说社会学调查也不能避免杜撰的可能性,但最起码在我看来可行性是比铺天盖地的流传于网络上各种爆款文章的。


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_第2张图片

在美国芭芭拉博士关于贫富的社会学书籍《我在底层的生活》中,当他摘下博士头衔,在底层社会生活,后来写出此书,结论大概是这样的:所有的精力都用于生存,哪儿来的更多的金钱去学习、提升技能、长期规划。唯一的就是眼前的苟且!

坊间文章好比电影一样,大多是好莱坞式英雄大片;社会调查更像纪录片,在于揭露这个虚假的幻梦。

说起纪录片,前几年中国导演何苦拍的《最后的棒棒》关注了重庆棒棒这一个职业的消逝,在社会变迁中棒棒群体的命运。


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_第3张图片

但也不缺乏揭露幻梦的意思,每天都在为生活而奔波,何来的富人思维??

以众多观点来看,棒棒们且不是得先学习富人思维,修炼致富经??

至此,我们发现那些颠倒问题的观点是多么可笑!

在我看来,问题实质仍然是马太效应,这依然是一个物质决定的问题

提到马太效应,我们可能大多从经济学名词上学来,赢者通吃,强者越强。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其他杠杆效应什么的都是在资本之后的事情。

说到资本,受过教育的人无不熟悉马克思他老人家的资本论述,劳动异化之类的,毕竟是必修、考研不也要考的。

但最近开始啃当代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发展,他将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文化资本


二 那什么是文化资本呢?

如果能上清华北大,那就意味着你的文化资本比上某专科学校的文化资本多。同时,有钱人家的小孩从小上辅导班兴趣班,山里的孩子放羊砍猪草,那你说长大后谁更能获得我们当下这个职业社会的青睐?近些年高工资的码农互联网行业,山里的孩子得到什么时候能接触代码这玩意,比尔盖茨不是在几十年前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么?

而一个社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流通渠道,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当马太效应太强,或者说向上流通封闭,对于社会都是没有任何益处的。韭菜割得不能再割了,韭菜们便自我进化出自己的绝招:

少子化(日本为典型),生一个好好培养,甚至不生,反正养不起

低欲望,我就宅着,不去花花世界消费

一个人能最大程度节省开支,不找女朋友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