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不了工,我在想什么

疫情下的武汉,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从怀疑到紧张,从痛苦到恐慌。 封城、封路、封小区——全力抗疫,不得不按下了整个城市的暂停键。

全国纷纷开工复产的时候,只有武汉还要静候通知。

停工停产,时间一长,企业必然会因为经营中断产生诸多问题。

生产型的企业会在库存无法消化而现金流断档;因为订单无法交付而危及合作关系;虽然不开工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成本发生:租金、折旧、利息、税金等都是明的;原有商品、原料的损耗或报废,虽然不开工但即使是不发全额工资但必要的人工成本如基本生活费、保险等跑不了,否则人员流失开工了又是问题。

服务业同样艰难,没有人与人的交互,什么都是空谈。坐吃山也空,熬不住,就只有收缩、减员,甚至倒闭。

从这里也可以总结:

1、 做企业要如海尔张瑞敏说的一样:始终如履薄冰,颤颤兢兢。华为任正非始终在团队中强调,“华为的冬天,总有一天会到来。”只有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才能行将致远。

2、 规划未来,制定战略,不等于盲目上项目,铺摊子。资金链往往断送在多元化的陷阱里,的确要谨防无限扩大企业的业务边界。

3、 巴菲特曾经说过,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场危机让我们看到,商业的本质,终究要落地到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技术、研发、人才等方面拥有积累的企业,才能拥有对抗风险的话语权。

当然,从目前情况看,手握充裕现金的企业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现金为王,这个时期更能证明它的价值。

1、自己有可能在充分的空间实施自救,只要挺住,疫情一旦过去,就能重新站起来。

2、严酷的环境下,没有实力的对手是撑不下去的,这就有机会将其收入囊中。市场上出现好的资产或商业机会,当然也能顺势而为。

这一次的“黑天鹅”事件,相信会让中小企事业警醒,只顾眼前的求利者终究不堪严冬一击。

1、眼光长远,面对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的增长,企业必须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升级产品、升级服务。

2、利用疫情期间远程办公、业务创新的探索,企业也可以思考重新定义自己的组织,精兵简政,流程改造,都能使企业实现瘦身、转身。

3、个体从业者,更要理性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修好自己的码头,才有轮船过来靠岸。

疫情终将过去,会留下很多思考。然而,我们最不需要的是报怨。未经证实的怀疑和恐惧会使人们成为愤世嫉俗者,而历史一再证明愤世者永远不会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武汉开不了工,我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