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1

为人师表与尊师重道,需要社会合力


        2018年11月8日,安徽亳州一学生迟到遭老师殴打“打断四把扫把”之事,引发了舆论关注。由此事件想起2016年4月安徽蒙城初中生群殴老师事件。此文并非评论安徽省教育怎样,只是因偶然发生在同一省的两个事件都关注过,深有感触而已。

        (以下文字引自网易新闻)迟到早退是学生常见的违规行为,虽然尚不清楚雷老师何以对迟到两分钟如此震怒,但即便学生是“惯犯”或者有顶嘴等不良表现,老师也不应该上演“全武行”。毫不夸张地说,“打断四把扫把”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罚,而是一种恶性体罚,甚至是违法伤害。在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年代,或许时有发生,在大力倡导师生平等的当下,何以重出江湖?遭受恶性体罚的学生,当然只是极少数,但由此引发社会对教师群体的不良观感,却会影响到教育的整体良性发展。

        在2016年4月蒙城初中生群殴老师事件,则正是与打断四把扫把相反,事后看到了邓艳萍老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评论《老师的教鞭去哪儿了?》(以下文字摘自此文),文中这样写到“群殴老师竟成了学生的狂欢,更加不忍直视的是,在群殴老师的视频中,痛打老师竟成了几乎所有学生的狂欢,其中,还有一个女生笑得花枝乱颤闯入镜头。世上最悲哀的镜头,莫过于一个被围殴的师者,还用余光,瞥见一众学生的喜大普奔。”

       近年来,辱师甚至杀师事件屡见不鲜,每一次辱师事件,过于温良的中国教育都被打得鼻青脸肿。我们爱教育,所以怨教育,怨她竟然无法保全师者的尊严。而中国教育最基本的尊严在于——你是否还有一条底线,在捍卫老师的脸!

        对比以上两个事件,师生关系是截然相反的,无论是谁伤害了谁,其实我们应深思的都是中国的教育现状,社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出现的师德问题,共同导致了家校、师生矛盾的产生。对待学生,我们需要教鞭,因为这根神奇的“魔棒” 可以给学生以提醒和指引,这“魔力”就是我们对学生的“爱”。而当抡起扫把棍棒时,教师则已无“爱”变成了“魔鬼”。作为教师来说,弱小无力去改变社会,但可以用高尚的道德和职业标准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修身明德,履行好岗位职责,贡献自己的社会价值。

        在现代的放大镜下,学校教育备受关注,每一次伤害事件的发生,都足以让我们警醒,何以为人师表,何以尊师重道,需要教育的自律、教师的自强,同样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共同努力,我们的教育才能健康发展,社会才有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