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之名--“散名”

名实是先秦思想的基础之一,其地位如数学之于自然科学,哲学之于社会科学。先秦诸子对于名实有不同的见解,如孔子的正名实,老子的无名实,还有专论名实的名家,翻开先秦诸子流传至今的专著,还有新出土的帛书竹简的文章,许多的思想的提出都是基于对名实的讨论。本篇文章不讨论诸子各家的关于名实的不同的理解,旨在对名实做一个一般性的普及。

名,通俗而言,就是名称,对应的就是语言中的名词和动词、形容词、代词等实词。苹果是一个名,为了理解容易,我们先认为苹果这个名的实就是你所看到的那颗苹果。但是这个世界上的苹果不止你所看的那颗,还有许多未看到的,所以苹果的实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你所看到的那颗苹果,而应该是引起苹果这个知觉的那个实体,就是那个让我们感受到了苹果的形状颜色、苹果的味道口感的实体。细心喜爱思考的人,这时候就会发现,能够引起苹果知觉的实体不止一个,有许多实体能引起苹果的知觉,凡是能引起苹果知觉的实体都是苹果。当然,这个实体是客观存在的,还是我们意识中的先验的存在的问题,就留给更加热爱思考的哲学家了,我们暂时理解到这儿。苹果的名对应的实是引起苹果这个知觉的实体。除了苹果,还有梨、桔子、香蕉,还有桌子、台灯、电脑,还有森林、树木、花草,都是这样的,它们的名的实都是能引起各自知觉的实体,也就是“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荀子《正名》)。这些名,荀子在称它们为散名,散名就是加之万物而约定俗成的名。

我们更近一步的考虑,苹果、梨、桔子香蕉这些都是水果。水果也是名,是类名,类名的实是什么呢?类名在荀子的论述中叫做“共名”。“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无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徧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荀子《正名》),这段话就是荀子对类名的讨论。燕子和喜鹊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猴子和猩猩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我们希望用一个名来表达这些相同,因此有了鸟兽的类名。类名的实就是具有相同点的各个实体,类的实是具有相同点的各个实体,这个和苹果这些名其实是类似的,苹果的实也是具有相同点的各个实体,因为苹果还有好苹果和坏苹果,长成这样的苹果和长成那样的苹果。因此,类名和普通的名的区别只在于相同知觉的多少。苹果个体之间的共同点多余水果之间的共同点。从这个意义上看,名的实对应的都是一类的实体,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确定苹果是哪一颗苹果呢。通过时间和空间进行确定,或者就是我们看到的这颗了。具体的某一颗苹果,具体的某一个事物,在先秦诸子,叫做“指”。那么天下万物也都是指了,其实公孙龙子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说“物莫非指”(公孙龙子《指物论》)。“指”的特点就是独立性,每一个指都是不一样的,甚至每一次指都是不一样,即使是一个苹果,也可区分为1秒前的和1秒后的,所以“指非指”(公孙龙子《指物论》)。关于指的更深入的思考,可以看公孙龙子的《指物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物之名--“散名”)